跨国经营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存在的违背道德伦理的问题,针对不道德经营现象提出了跨国经营应该遵循的普遍伦理要求。
关键词:跨国经营;伦理问题;基本伦理准则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经营的伦理理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在国际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分工的需要,而跨国公司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投资国与东道的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和带来一些涉及不同国家之间关于普遍经济伦理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下跨国经营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权问题
不论在哪里经营,跨国公司都有责任责任尊重人权.跨国公司尊重人权首先是要尊重与其相接触的所有人的人权—包括其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受跨国公司经营活动所影响的社会团体等等.《世界人权宣言》中所列举的人权是最基本的,如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折磨的权利,法律而前人人平等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等等.还包括在良好条件下工作的权利和领取合理工资的权利,而且还有享受必要生活标准的权利.人权状况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反映,体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对职工的人格尊重,劳动条件的提高,工资和福利的改善,对职工的培训和教育的投入.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和大量的失业人口,跨国经营中往往会出现侮辱职工的人格尊严,贬低职工的地位,压低工人工资,不提供必要的劳动和安全保护条件等问题,有的跨国公司生产对人体有害的产品,这不仅是对本公司职工的欺骗,也是对东道国消费者的人权践踏.2.可持续发展问题
跨国公司是一个经济组织并从事着生产经营活动,其生产的空间,来源,过程本身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平衡,缩小和毁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破坏.这些行为,尤其是那些对自然环境采取 “实用”和 “唯利是图”的跨国公司的掠夺行为不仅违背了一般的企业道德,也摈弃了最起码的正义,公益,和谐的环境伦理原则,更谈不上什么顾及了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提前利用了后代的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源.首先是掠夺自然资源,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得该国的开采权,又以相当高的价格在该国之外出卖这些矿产资源.但是,他们并没有支付环境维护费和破坏生态的补偿费,也没有开发一种替代产品来替代他们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导致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其次是转移有害产业.这个问题包含两个方面:有害产业的生产转移和有害产品的销售转移.有害产业生产转移的一个突出例子就是环境污染密集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由于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控制和管理,对制造污染的行为惩罚力度加大,而舆论对环保方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些有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的成本过高,已经不能在本国继续经营.而在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渴求远远大于对环境恶化的厌恶,所以他们希望和欢迎外国资本的进入,而不是很在意其是否会产生污染.同时发展中国家往往在法律制定方面有所滞后,或者,即使制定了相关法律也没有有效地执行,人们也没有深刻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于社会发展的危害,所以一些跨国公司就利用不同国家之间法律等方面的差异,将这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利用这些国家的政策漏洞,继续从事经营活动,而将生态成本转嫁到发展中国家.3.跨国公司导致了不发达国家贫穷和混乱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贫困和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二是文化上的.有些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购买大量农用土地,而这些土地是当地农民用来种植口粮的.跨国公司购得这些土地后种植经济作物,以赚取利润.于是,当地农民就没有土地或没有肥沃的土地来种植口粮了结果是往往增加了当地的营养不良和饥饿人口.此外,在文化上,跨国公司的经营使得当地的文化遭到破坏,人们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影响,导致当地人群分化,混乱不安和欲望的膨胀.跨国公司再用人们以前并不需要,也承担不起的产品去引诱人们,更加剧了人心的不安,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觉得自己相对而言更贫困了.因为,贫困是一个相对状态,当所有人都很贫困时,自己并不觉得贫困,而当别人相对富裕时,人们就觉得自己很穷.富人们的财富不断增加,使穷人显得更穷了.因此,就上述状况而言,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混乱负有责任.4.跨国公司在较不发达国家进行不正当竞争,损害当地国家的利益
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获得资金的条件不平等.由于跨国公司无论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乃至声誉等都是东道国的许多企业无法比拟的,因此,它们在与其他的公司进行竞争时具有先天优势,以银行贷款为例,银行大多会以更低的利息,较长的还贷期的优惠把资金贷给条件更好的跨国公司,结果导致本地资金流向跨国公司;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没有和当地企业一样承担社会发展成本,而这种社会成本却是当地企业很大的负担,比如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不仅要解决一大批离退休工人的生,老,病,死问题,还要解决其家属和子女问题,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跨国公司则没有这方面的负担.它们还拥有比当地企业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能产生较高的生产率,而当地公司没有或承担不起这种技术成本.结果是跨国公司不但不支付较高的工人工资,而且比当地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雇佣更少的员工.另外,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条件往往是优惠的税率而且甚至还通过操纵全球范围内的子公司之间的利润转移,从而使它们在各地都纳税最低,最终结果加剧了不公平竞争.因此,它们能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迫使当地企业破产停业,大量工人失业,进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二:跨国公司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准则
针对这些伦理问题,尽管一些领域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国际法规,但是这些法规的贯彻实施却不尽如人意,同时也没有国际警察力量保证法规的执行.因此,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发挥完全作用.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是基于协议,声誉或者是某些间接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的因素往往比所谓的国际经济法律显得更具有效性.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整合手段,价值体系,约束与调节力量,对跨国经营起到一种价值论证作用,并以观念形式为其活动提供意义支撑,理论保证和价值评判,为跨国经营提供一个合理的社会氛围,也为其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提供一个合理的约束.跨国公司应当遵循的基本的伦理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基本人权和自由,遵守国际经济的规范准则
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自由权,安全权及隐私权;不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语言,职业,民族出身,政治信仰不同而歧视,尊重当地文化价
值与标准.国际经济规范准则作为普遍公认的国际规定,规范着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对它们的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例如: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区域海洋污染防治规划》,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21世纪议程》等公约和相关的条例,它们为跨国公司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指南.同时也要求投资国要坚持 “人道主义”精神,禁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过时的,有害的技术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和破坏其发展进程.不得在发展中国家经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2..坚持诚信原则
诚信是经济全球化下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诚信经营降低了经营过程中信息搜索成本,谈判成本及监管成本,信息沟通坦诚顺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反之,如果人们抛弃诚信理念,制造虚假信息,尔虞我诈,使经济交易双方的正常利益得不到可靠保障,社会和个人就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经济秩序和公正交易.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尤其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诚信可以说是它资本,财富和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国内各活动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上的交易到证券市场上的支付等等,无不体现着诚信的外在要求.没有诚信经济,全球化就会阻力重重.一个经济行为主体,只有讲诚信才可能获得信誉,才能有牢固的合作伙伴,才可能树立品牌形象,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范围内得到可持续发展.3.坚持双赢原则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政策保持一致,避免对东道国通货和国际收支产生不良影响,照章纳税,尽量使用当地的原材料,将利润再投资于当地经济,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从事跨国经营,本质上都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攫取利润.但任何跨国经营应该对东道国的发展有所裨益.有的跨国公司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或者大量占用生产性用地种植经济类作物,从而加剧了贫困国家的饥饿情况,进一步导致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进一步来讲,许多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已经十分贫困了,如果跨国经营使发展中国家还要进一步贫困,这无疑会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更加扩大.只有坚持双赢原则,才能既保护东道国自身的利益,同时又为跨国公司能够长期在经营活动中取得利润提供保障.4.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与道德
要与政府保持高度合作,遵纪守法,自觉协助政府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各民族的团结,人民关系的和谐.由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关系性质和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双方在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跨国公司在自身的经营活动中,首先应该了解并遵守东道国的道德规范,至少不能违背所在国家的伦理道德要求.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T·德·乔治著 李布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保罗·库尔茨.21世纪的人道主义.东方出版社,1998 3.(美)乔治·恩德勒编.国际经济伦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李兆友.国外经营伦理研究的缘起与现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9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跨国经营的发展轨道, 活跃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在国外投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
(一)课题名称浅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世界成多极化发展。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 要:跨国经营主要是指经营的主体突破本土经营的界线,努力向海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模式,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形式。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