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情景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文言文教学步骤”。
初中文言文情景教学
中华民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来,在我们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言文就是这种文化的载体,它广泛涉及到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学习文言文,是传承古代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提高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教学文言文,就是带领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发现美,最后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必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突破传统 “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而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科目之一,便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加强对学生过程性、体验性目标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从领悟中提高鉴赏能力。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如何做到这样的境界呢?我认为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因势利导.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吗?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努力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妙语连珠,聆听一堂课就是聆听一堂精彩的演讲。合理创设情景,学生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那么应该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机智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了。
1、科学利用已有资源,巧妙情景导入
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或者比赛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来激趣;学习 《三峡》、《与朱元思书》、《爱莲说》等文章,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配乐的优美的图片风光,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学习《口技》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现代的口技表演的影像资料,再引导他们去了解古人精彩绝伦、惟妙惟肖的口技技艺。这样一来,上课伊始,教师就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牢牢抓住他们的心。
2、利用巧设悬念、合理质疑、竞赛等方法激趣
教学《狼》这课,就让学生比赛讲故事或者画连环画,教学《核舟记》时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画核舟的结构,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能让他们觉得学习文言文并不枯燥。当然,无论采取哪种激趣方式,都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和美感。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要求的材料,用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达到优化目的。
二、独具慧眼,善于发掘文中美的因素
学生有了兴趣后,会对每节课,每个环节都充满期待,犹如到了旅游胜地,他会对下一道风景充满憧憬。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抓住每个环节,让学生有移步换景的新鲜感,有游山玩水的愉悦感,有赏心悦目的满足感,让他美不胜收、赞不绝口!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当然要有一个高明的“导游”——教师!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当好“导”的角色。抛砖引玉,带领学生充分发掘文章中的美的因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美点追踪。
1、在朗读中感受朗朗上口的音韵之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教育方法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文言文的教学应当以诵读带入情境,在吟中积累语感,在诵中培养素养,在古曲中陶冶情操,让文言文课堂弥漫着古典的韵味。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在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对学生的诵读加以科学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范读,辅之以配乐,学生听读。成功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诵读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的范本,再辅之以表情和身体语言的感染,教师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敬佩感、信服感,进而对学生形成多功能的辐射和带动,提高了他们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最终引导学生把诵读文言文作为自觉的行为。
(2)、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文言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前要广泛查阅工具书,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â hán”,而不要读为“kê hàn”。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因为节奏体现了你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比如《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指目前天下一分为三,所以“今”字后面必须暂停;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第三,要读出和谐的音韵。文言文中有的句式整齐,字音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有的骈散结合,如行云流水,轻快飘逸。例如《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我们可以边读边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出节奏;第四,灵活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一般来说,诵读方式可分为领读、齐读、分组读、自读,教学中应以自读为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边想象一边诵读。同时,学生每读一遍,教师可提出不同要求,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在分析中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许多文言文尽管篇幅不长,却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性格需要我们在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里才能准确把握。君不见: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蜂起。刘备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一番隆中应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勾画战略蓝图的卓越的军事家诸葛亮;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矫健英姿让人过目难忘;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陈胜、巧妙进谏的邹忌„„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感动、神采飞扬时,我们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3.品味中接受人物的感情美的陶冶,捕捉思想美的光华。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茅庐为秋风所破,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心;千百年来,思想的发展更是无比丰富。对古代伟大思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能初步接受思想光华的照耀,是文言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合乎我们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责任是不容回避的。而且,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决不会拒绝语文教学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4、在想象中陶醉于文中的意境美
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应该“入乎其内”,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苏轼夜游承天寺,我们何不同往,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的月色;随郦道元神游三峡,听猿声凄厉,催人泪下;随古人同观雄豪奇异的钱塘潮,看健儿于万顷碧波间勇猛弄潮„„
5、在向课外拓展中创造美
老师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除了积累优美的句子,积淀优秀的文化成果,提高语文素养,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外,当然还要掌握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技巧,将学习成果用于自己的表达中,古为今用。古文中的好多语言既简洁又精炼,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学习古人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举一反三,并创造性地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将大有裨益!
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体验式教学,而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这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对教材中的空白领域进行合理的发挥创造,我们不妨在文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走入古文,主动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发挥想象力去刻画人物,将文中人物以多种形式再现,或舞,或画,或吹,或弹,或唱,或演,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特长,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文言文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创设互动情景,促文言文教学************中学 龙 涛【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历来是一个难点,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难懂,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这种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方式,成......
第一篇:初中英语情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 情景模拟是指通过假定一定的场景,模仿场景中的人物或生效的一种模拟方式,是一种较为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初中英语情景课堂的教学......
情景教学(锦集18篇)由网友“端水大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情景教学,欢迎参阅。篇1: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情境教学专题学习,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非常适用,教......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
“情境”让概念教学更生动―――――《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