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_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10: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愈加突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涉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引言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发展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产生了不同的人类文明。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是一个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演变过程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人类所追求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没有对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共生共荣共进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是以人为本的和谐。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正文

一、肯定自然的发展阶段

几百年前的原始时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对自然的肯定性一面占据了主要地位,以肯定自然的方式肯定自己的存在。在这一阶段尽管人类已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殊存在,也使自然以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此时的人类主要依靠血肉之躯同自然环境抗争,其对自然的否定性是极其有限的,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微弱的;“天意”支配着人意,人只能以低等的姿态逆来顺受,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然力的利用大大加强,开始使用各种金属工具,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在对自我认识上,开始把自己同其它万物区别开来,提升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认为“为天下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人类没有也不可能创造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自然界肯定性一面仍然占据支配地位的,农业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天和靠天保佑的文明,仍摆脱不了“自然关系站上风”,“人不仅受自然支配并且是自然的奴隶”的受支配、受制约的处境。

总之,在肯定自然阶段,人对自然的影响是极其有限,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理论,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没有超过自然的自我更行和修复能力,人与自然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一自然为中心”低层次的和谐状态,人类屈服于自然。但正如被统治阶段对统治阶段的反抗一样,人类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大自然的反抗,尽管这多半是徒劳的。这种反抗源于人类所独有的自觉能动性,人类总是力图改造自然使自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种人化自然的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一旦人类的力量足够强大,就会冲破这种屈从关系,从而进入对自然的超越和否定阶段。

二、否定自然的发展阶段

人类文明发展到近代,人文主义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拥有移山倒海的力量,这时的人类已不再是被动和渺小的,而是无比豪迈地喊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正如比尔·迈克基本在《自然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我们再也不能认为我们自己是被巨大的力量抛来抛去的物种,现在,我们就是那些巨大的力量。飓风、雷暴和大雷雨已经不是上帝的行动而是我们的行动”。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类进入对自然的否定阶段。特别是传统发展观的兴起,人类力图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使自然臣服,以此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已经把自己当成征服和驾驭自然的神,对自然肆意掠夺,资源被毫无节制的消耗,大自然成了人类排放废物的垃圾箱,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

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敲响了警钟,保护资源和环境迫在眉睫。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万亿元,年增长9.3%,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源型、粗放型的增长,经济质量不高,长此下去难以为继。

一是资源消耗太大。从资源消耗总量看,2003年至2004年我国实现的GDP约占世界的4%,而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经折合后粗略估算为50亿吨。从资源消耗的增幅看,近年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原材料消耗弹性系数(原材料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正呈扩大之势。2004年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太低。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资源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我国消费钢材2.6亿吨、煤炭15亿吨,水泥8.2亿吨,分别相当于世界产量的36%、30%和55%;消费原油2.6亿吨,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我们消耗了这样巨额资源,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4%。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三是环境污染太重。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每年大约污染造成选择经济损失占GDP的3%~7%。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不仅反映出我国是用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来维系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也告诉我们降低资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大有文章可作,我们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在否定自然阶段,“人类中心主义”取代了肯定自然阶段的“自然中心主义”,随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兴起,出现了以人类为绝对利益中心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自然全终结、人与自然矛盾全面凸显。虽然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无知和妄自尊大必将遭到自然的严厉报复。因为人是能动性和受能性的统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力量,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是受动的、受限制的存在物。”这种人和自然辩证法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必然要遭到惩罚,威胁到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昭示了这一切。

三、对自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在人类对自然的否定阶段,人类盲目的行为结出了文明的“苦果”,从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再到比尔·迈克基本的《自然的终结》,都给沉醉在工业文明辉煌成果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对以往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后果进行深刻总结和彻底反思的基础上人类提出了一种全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它的提出和确定,标志着人类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革命。人类开始寻找一条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共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此开始进入到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即在强调人作为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特殊存在的基础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进的新型和谐关系。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们发展经验,深入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它弥补了可持续发展观理论视野的局限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传承、完善和发展,编辑地涵盖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又包含许多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他人和自身)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进程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到来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这种和谐不是对原始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低层次和谐的简单复归,也不是工业文明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和基础的人和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阶段,人和自然的辩证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且实践方面通常是滞后于理论的构想,现在人类正处于向这一阶段的过渡时期。

在这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从肯定到否定,再到

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趋势。在人的发展第一个阶段,这时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的联系和发展仅限于共同体内部,在这一阶段只是以肉体与自然相抗战,人类的发展是低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屈从自然的阶段,这是一种原始的低层次的和谐状态;在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人的活动片面化,人与人交往频繁,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到征服自然的阶段,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了,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同时,人受物统治而异化成为单向度的片面发展的人,社会关系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着人,社会矛盾尖锐化;第三个阶段,社会关系不再是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置于人类共同控制之下,人类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在这一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共存共荣共进的和谐关系,进入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自然、人、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归宿,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结论

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平共处。这种和谐需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永续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 [美]比尔·迈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宋晓春,马树林,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4]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秦廷国,论以人为本和人类中心主义问题[J].学习论坛,2007.[6]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3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上)[M].王之佳,柯金亮,等译.长春:吉林出版社,2005.[8]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J],人民出版社.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广告学112班 方颖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而且在当代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矛盾日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

初一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初一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的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几乎是同时被人们重视起来的。人们将中国人口数量过多作为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将人口与环境对立起来,使......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年级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年级作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种诗中美景,如今就展现在我的家乡安吉西苕溪河岸,上千只白鹭在西苕溪灵芝塔旁的一片竹林里快乐地繁衍生息,构......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年级作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9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六年级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