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警建设[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技强警项目执行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警力与任务、形势与能力、装备与需求、传统警务模式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要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突破困境,昆明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创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要控制力、要满意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打造人居最安全城市的核心战略,使“科技是第一战斗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强警是第一方略”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抓工程”:保证科技强警建设稳步推进
为确保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组织有力、实施有序,昆明市重点实施了“四抓工程”。
抓理念统一思想。为破解长期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于2006年5月率市公安局所有党委成员和14个分县(市)局、直属部门“一把手”赴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京、芜湖、杭州学习考察,带头改变工作理念,并在2007年初提出“扭住信息化建设不放”和“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不放”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通过分层次召开创建工作启动会、组织建设协调会、项目攻关推进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成果经验宣讲会等形式,不断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树立“科技强警是最经济、最大的节约”理念,强力实施“不懂科技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制度,自觉主动养成“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上网必浏览、办案必查询”的习惯,真正使科技强警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抓目标倒逼进度。为使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明细,昆明市制订了《昆明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建设进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提出以整合科技资源为核心,以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对指挥调度、物证鉴定、现场勘查与处置、报警监控、智能交通等项目进行重点攻坚,全面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通过采用目标倒逼进度工作方法,逐一明确建设要求和时限,形成了“建设项目有人抓、建设进度有人管、建设任务有人干、建设成效有人查”的良好局面。
抓领导落实责任。昆明市政府专门成立由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任组长,市发改委、市信息办、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司其职、强力推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孟苏铁,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云南省副省长刘平,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
等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政策、经费、装备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极大地帮助公安机关解决了一大批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
抓整体协作推进。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先后以文件、“市长令”、制度等形式出台《推进科技创安、打造平安昆明“十一五”建设规划》《昆明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关于聘请公安科技建设专家顾问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全方位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科技强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建立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咨询、论证、验收、评审制度,为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项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做好科技强警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靠科学管理、靠严格奖惩、靠全程监督、靠执行落实。为此,昆明市公安局逐步完善了“四项工作机制”。
建立科技项目规范管理机制。在创建工作中,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才能保障创建工作协调有序发展,也才能防止重复建设,杜绝资金浪费。为此,昆明市公安局先后制订了《科技建设管理规定》《科技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安科技建设项目、公安科技设备、公安科技人才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科技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建立全程追踪考核奖惩机制。科技强警的成败取决于全体民警的创新意识、执行效果和工作积极性,为深度挖掘潜能、激发工作热情、培育创新意识,昆明市公安局制订出台《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每年至少对5个基层科、所、队及40余名从事公安科技工作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追踪考核评估,使民警正确面对压力,主动寻求动力,激发创建活力。
建立督察倒逼落实工作机制。2007年,昆明市公安局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和电子监控报警系统建设纳入市政府、市公安局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并进行分解立项督办,切实强化督察、问效、问责三大手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察倒逼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按要求实现。
建立科技人才重点培养机制。通过选拔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派出业务骨干跟班学习、加强科技人才招录等方式,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高。目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25名,占全市总警力的8.25%%。2年来,在信息技术、行动技术、刑事科学、智能交通等方面分别获省、部、市科技进步奖。全面落
实基层科、所、队配备信息员(科技协管员)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部公安业务部门和基层科所队室及点、线、面均有科技强警人才储备的立体格局。
“四个加强”: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在科技强警工作中,人员素质是基础,经费投入是保障,规范制度是支撑,应用效果是关键,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为确保创建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开展,昆明市重点突出了“四个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科技大练兵,并投入上百万元培训资金,累计组织251期16513人次的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中培训,使每名民警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同时,通过召开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会、演示会、宣讲会、博览会和科技活动周等方式,不断提升民警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全面加强经费投入。昆明市公安局相继出台《昆明市公安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昆明市公安局“金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以落实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制度为抓手,狠抓科技强警经费保障落实。近2年来,昆明市共投入科技建设资金2.4亿元,争取省、市两级科技部门2000多万元的立项资助,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全面加强标准制订。为确保科技强警创建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市政府和市局制订下发《昆明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昆明市公安机关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的规定》《信息采集室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让各级各部门和一线民警“瞄得准目标、看得清标准、抓得住关键、找得到措施”,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准确的参照。全面加强基础建设。现已完成2000兆接入公安二级网和四城区分局、直属部门千兆网的改造。昆明市公安机关各级各部门共开设443个局域网网站;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已全部完成“三台合一”建设;百名民警专网计算机拥有量由创建前的42台增加至76.5台;全警数字身份证的拥有率从创建前的54%增加至100%;基层一线民警350兆集群电台配备率由创建前的52.6%提升至61%;信息中心已建成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网页服务三层运行支撑体系,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8亿条,信息资源库的年访问量超过280万次;新建143个标准信息采集室,覆盖全市243个基层所队;全市14个刑事技术室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成容量为100万枚的市局中心指纹库,已采集3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提升到10万枚/秒,指纹活体采集占全市采集总量的80%以上;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自建3458个报警监控探头和78个三级监控中心,利用社会资源建设63603个监控探头。
“八个促进”:
增强科技强警建设示范效果
科技强警的成效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实战应用水平的高低上和服务群众质量的好坏上,为使科技强警的效果最大化,昆明市集中用“八个促进”增强科技强警的示范效果。用科技促进侦查破案。建立贴近基层、突出实战业务需求的流程化、规范化、角色化的“刑事案件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工作和信息工作的双向促进。利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网络化审核审批,以执法操作标准化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实现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指纹信息的关联采集和应用,为信息应用、分析研判、指导侦查创造了条件。2007年以来,全市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协破案件2275起,同比增加206起;利用指纹查中案件首次突破千起大关,同比上升了15.4%。
用科技手段促进信息研判。昆明市公安局设立信息研判专门机构,制订配套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基于警务信息平台、省厅研判平台和110警情自动分析系统的日报送、周汇总、月分析和突出问题适时研判、适时分色预警的工作模式,为基层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有力推动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新型警务模式的形成。用科技支撑促进平台建设。昆明市公安局从2006年底筹资1437.4万元建设连通所有公安应用系统和八大资源库、集网上办公办案和警情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力构造“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格局。通过采取强行推进和强力入轨等措施,初步实现了警务工作程序化、法制监督全程化、民警考核智能化、岗位工作数字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的目标。目前,近90%的基层民警在网上办理日常业务工作。
用科技成果促进禁毒斗争。全力加大了车载式、便携式X光机,个人防护装备,毒品微量检测,取证设备等装备投入,3年共破获贩毒案件13912起,其中万克以上案件63起,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向实战部门和派出所发放9000余份新型毒品、毒物快速检测板。全市呈现出无毒县乡增多、毒品犯罪下降、社会吸毒减少、毒品市场萎缩的良好态势。2008年9月19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研发的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新毒康胶囊正式获得生产批文,结束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者戒断过程中没有戒断药物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领域的空白。
用科技促进治安管理。准备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20万个报警监控探头,目前,已经建立完成67061个。通过近一年打防“两抢”犯罪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历年来“两抢”警情频发,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上升的历史,还提前实现了市局制订的下半年每天“两抢”警情控制在个位数的目标。4244家旅店安装完成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装率达99.6%。该系统建成以来,通过系统自动报警共抓获公安部网上通缉在逃人员598人,使用效果排名全省第一位。通过二代证办证信息的碰撞比对,共抓获了41名公安部网上在逃人员。利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收集80余万条治安基础业务工作信息。
用科技创新促进交通管理。针对昆明市混合交通模式及交通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应用科技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整体谋划,对昆明市内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周密、详实的调研,在昆明主城区采用了路口“禁左”措施及部分路段实施“绿波信号控制”等科学管理方式,改善了昆明主城区交通拥堵的状况,高峰时段通行车速由此前的不足10公里每小时提高到了21公里每小时。
用科技导侦促进精确打击。市局共投入了653万余元专项建设经费,率先在全国城市公安行动技术部门建成了技侦侦控系统;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先后完成了“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等多个技侦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获第三届全国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和2006年度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技侦地理信息系统”获2007年度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
用科技措施促进便民利民。市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户口迁移网上办理,并通过电话查询、手机短信、互联网门户网站等方式,不断拓宽与公众联系、沟通的渠道,提供服务群众新方式。
充分发挥科技 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姓名:学号:201020610006 专业:公安管理学) 摘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 必须树立“ 科技强警”意识, 充分发挥公安科技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浅谈科技强警本文试从当前科技强警在公安机关实施的现状,分析其发展必然性,剖析在岗民警在科技强警方面的不足,在把握科技强警在我国公安战线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公安......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省委《关于贯彻中发[2003]1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
科技强警的思考随着科技强警战略的全面实施,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改变着警务模式,而且改变着民警的思想观念、监督方式、服务观念,提升了公安战......
鼓楼区科技强警示范区建设考核验收汇报会致辞鼓楼区政府副区长李金豹(2008年12月17日)尊敬的刘处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区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