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选题技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评论的选题原则”。
第一节新闻评论选题技巧
新闻评论的选题,从哪里来?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评论部主任米博华认为——
没有一个孕育过程,就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有时,题目确是闪念中产生,但那闪念正是孕育的结晶。我们的眼睛总是处于搜索状态,大脑总是处于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工作状态,“闪念”就会不期而至。一些作者通常习惯随手记下一些感想、观点、新闻由头,有时这种未经加工处理的材料多达十几个。搜集这些思想碎片,是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未必能立即深刻四理解它,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一毫之光,而后细细地消化、思考;一旦酝酿成熟,就可以援笔成文。写掉一批题目就是割掉一茬韭菜,割掉旧的,新的又长出来。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创作过程。概言之,选题和写作两个阶段密不可分。在大多数情况下,选题可以被看成是不动笔的写作,而写作则是对选题的深加工。
选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交流、观察和思考。把交流多得、观察所见进行综合归纳,最终以题目显示出来的途径是思考。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与专业人士交谈,阅读报纸书籍,听取会议报告和发言等。通过交流获得知识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产生摩擦和碰撞,激发某些思想灵感或唤起某些可能还沉睡的思维。有人说,一篇作品的产生,有时仅仅需要一个小小的提示。可能是几句话,也可能是几个字,犹如“棒喝”。观察,则是长时间地研究某一现象而有所发现。但观察必须辅之以思考,懒得动脑子的观察,只能是看热闹;浮光掠影的观察,则可能流于肤浅的感觉。
题目之所以要选,其实包含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意思,就择优汰劣。这是言论创作的核心所在,难度所在。所谓优劣,当然是比较而言,难有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因事而作。一个人很饥饿,而另一个热心人建议:“请允许我弹一支曲子助兴”,那一定是很扫兴的。选题首先要明确这些话要讲给谁听,他们需要什么。有时即使文章写得不算太好,只要是选题应运而生、因事而作,有针对性,也是上佳之选。正如一个人饥饿的时候,你及时送去面包,而不是充满华丽音符的空气。
二是有所创见。比如,我们说“储蓄并非一成不变的可喜”,这样的选题总比重复那些人所共知的老生常谈要好。一篇言论,很难有“突破性发现”,但是要力求在某一点上有些新的独到的见解。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在某一课题上别人已做过什么,现在正做什么,达到何种水平,有何成果。总之,有独创性的选题亦为上佳之选。
三是别有洞悉。一样的答案有不同的解法,一样的疾病有不同的治法,一样的山水有不同的看法。有些选题恐怕是永恒的,变动的只是认识的角度回探索的路径。平中见奇,旧中见新,更是上佳之选,这方面论列甚多,不必重复。
新闻性、针对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四个方面同时包含在一个选题中最好,但仅有其中的一个因素也好,同样算优质选题。
当然,具体到不同的评论类型、投稿对象,选题来源和选题原则又有不同。
本报评论员文章、社论,主要是上级指定选题,或编辑部根据上级精神确定。
时评写作的选题,主要源于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热点——社会舆论关注什么,就评论什么。
通讯员如果要给中央党报撰写评论,就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党报宣传报道重点来确定选题。
通讯员如果要给省级党报投送评论稿件,就要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国家需
要、该省发展需要、社会需要、省级党报宣传报道重点来确定选题。
通讯员如果要给市级党报投送评论稿件,就要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国家需要、该省发展需要、该地市需要、社会需要、市级党报宣传报道重点来确定选题。
通讯员如果要给晚报、都市报投送评论稿件,一般是要针对新闻热点来确定选题。通讯员如果要给企业报投送评论稿件,一般是要针对该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领导工作思路来确定选题。
通讯员如果要给校报投送评论稿件,一般是要针对学校发展的需要、校领导工作思路来确定选题。
有时,一些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半月谈》)会抛出一些评论话题,通讯员紧紧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论述就可以投稿,而且比较容易发表。读者回应式的评论,则是对媒体所刊载的报道进行回应,或评论,或补充,或发挥,或纠错,或点赞。《南方周末》评论版的“读者来信”栏目,就经常刊登读者对前一期该报报道的回应稿件。
《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栏目2008年5月1日发表的《图书馆“高收费”当休矣!》,就是读者回应式短评。
图书馆“高收费”当休矣!
◆回应“图书馆的书不是用来看的?”
(4月24日E29读者来信)
两年前,因撰写论文需要外报资料,所以去国家图书馆查询。为得到朝鲜《劳动新闻》某期头版图片(对开报纸,需扫描两次后拼在一起),我缴费80元!管理员不让用数码相机拍,而复印、扫描又收费昂贵,以扫描为例,扫描一张A4大小的样收费40元(市场价3-5元)。
管理员给出的理由,一是“保护文献资料”。这当然不能成立,因为如果不打闪光灯拍照,根本不会损坏文献。
另一理由是“收费标准得到物价部门的核准”。不信?旁边就有一个牌子写明这个批准文件的具体内容。我当时想,物价部门怎么会同意这样的“高收费”?无独有偶,我在本省档案馆查阅、复印文献资料时,也发现物价部门批准了类似的“高收费”——复印1元/张,每次取档6元/本。
“图书馆者何也,所以输入文明、实验教育,坚其信心、富其能力者也。”这是《创设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事》的原话。“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原则上,公共图书馆应提供免费的服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的原话。
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馆、档案馆才能告别“高收费”,与“彻底免费”握手呢?
(嘉荞 大学教师)
目前,许多报纸都在头版开设有小言论栏目,这类栏目是通讯员可以投稿的,这类栏目的言论稿件该怎么确定选题呢?江西日报编辑钟兴旺曾这样总结该报小言论栏目《求是坛》的选题技巧:
《求是坛》栏目开办的宗旨是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稿件的选题广泛,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身边小事都可做选题。但要做到“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要言不繁,点到为止。同时,由于处在党报头版位置,决定了《求是坛》言论选题的题材要尽可能大一些,政治性和思想性强一些,指导性
和服务性强一些。……因为篇幅短小,决定了其稿件在写法上“口子”尽可能小一些,从小角度切入引出令人深思的大道理。
……
不少基层通讯员反映,给《求是坛》投稿不少却很难见报。其中原因固然很多,除了选题不对路、文字粗糙、论述缺乏条理等原因外,还有就是话题老、缺乏新意。当然,“旧”选题并非不能写,关键是要有新意。以新颖的话题、巧妙的角度切入,加入新时期的一些鲜活元素,老话题之“树”照样能发“新枝”。
在江西日报评论员骆辉看来,党报短评的选题可以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一是要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
短评虽然不直接阐述大的方针政策,但要着眼于当前的中心工作和任务,着眼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强调选题要从小事入手,但所说的小事并非鸡毛蒜皮、不足挂齿的琐事,而是能反映新事物、新方向、新的矛盾的事物,选择那些意义重大的小事,倡导时代新风,鞭挞落后现象。
比如,在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方面,江西日报拟推出各类言论近20篇,除了社论及本报评论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短评,如1月13日见报的《改革要有“舍得观”》、2月4日见报的《改革者当有“硬骨头”》等。这些选题,就是从“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全会”这个大局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的范例。
二是要具体细化,切忌大而空泛。
比如表扬一个先进人物,最好从他事迹中选择一点闪光的东西加以评论;批评一个坏的典型,也应该选择一点去揭露去批驳,切忌面面俱到。努力使论题具体些、角度小一些,矛盾的焦点集中一些,议论的口子要窄一些,新闻素材要细巧些、典型些。
江西日报2013年9月25在一版《求是坛》栏目刊发的《兰辉的“群众热线”》一文,堪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典范。兰辉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很多,但作者却抓住“手机里储存着2000多个电话号码”,以“群众热线”为主线,深刻反映了兰辉的群众观。
“小”不是意义小,而是要求小中见大。谈的尽管是一点、一滴、一斑、一叶,却都能够由点而面,由滴水见太阳,一句话,能够抓住反映事物本质最核心的一点,弹动那根绷得最紧的时代之弦。
三是要从群众关注、社会关心入手。
短评要善于选取当前群众感兴趣的新事物、新问题,选取群众有疑惑有争议又亟待搞清楚的问题作为选题,反映群众的呼声,消除群众的疑惑。
新,指的是既要有新鲜引人的题目,选择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话题,对工作、生活、思想各方面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评论,更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要有新角度,新的论据,新的表达方式,能给人以新的启迪。不少短评写得一般化,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往往跟文章本身缺乏新意、角度老一套有关。因此,要提高短评的写作质量,就得下决心剔除泛论,选取新的立论角度。新与快是对孪生兄弟,但评论的刻意求新,还不仅仅限于它的时效性。在强调快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评论的思想新、问题新、内容新以及角度新、语言新。抓住人们最热心、最敏感、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的放矢,积极反映当前的现实,引导当前的现实,推动当前的现实。论出真知灼见,正确地进行舆论引导,让评论的作用发挥得更充分。
2014年1月8日刊发的《算好公车改革“民心账”》,处处彰显新意。新事件,新余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公车改革;新观点,在算好公车“经济账”的同时,最根本的是要算好它的“民心账”。
实际上,本书第二章提及的找新闻选题的那些方法,有一些也适用于找评论选题。在某个节日(如教师节)或纪念日(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详见附录一)到来之前,就可以撰写相关主题的评论稿件并投稿。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可以找到评论选题。《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栏目2010年9月9日发表的短评《莫让非自愿扎根》,选题就来源于作者王卫明的一位教师朋友的闲聊。
那些被媒体报道、被网民热议的新闻事件,往往是时事评论的最佳选题。晚报、都市报的评论版,大多是刊登这类评论。
例如,《人民日报》2014年9月5日头版“今日谈”栏目刊登的短评,选题就来自前一天的新闻事件。
高考改革,关键的第一步
陈 凌
“看见太阳,你就把阴影甩在脑后了。”一位孩子高考落榜,父亲这样安慰他。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合理的制度设计、科学的改革谋划,应该可以让更多孩子和父亲告别阴影。
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成为多少人命运的转折;新一轮改革大潮起势,高考的改变同样牵动人心。不仅是因为这一改革能减少城乡教育差距、缓解唯分取人弊病,更因为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从高考到中考、从高校到中小学、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从考试方式到教育理念,改革不断推进,必能真正改变更多人命运的辙痕。
而这一步,也与更多改革息息相关。异地高考在大城市的突破,仍需户籍制度改革助推;城乡孩子要站上同一起跑线,仍需收入分配改革发力。“牵一发需动全身”,教育改革的基础性、系统性、复杂性,正折射中国改革的艰辛;而教育改革的突破,也就更能体现改革者的勇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考试招生改革迈步,中央重视、社会期待、群众支持。相信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青春将“甩掉阴影、看见太阳”,拥有更好的未来。
有些评论选题,来源于自己的采访。
例如,《江西日报》2014年9月4日B3版刊登的评论《做“大家的公司”》,选题就来源于作者王卫明、刘若兰对正邦集团总部的采访。这篇评论的正文如下:
近日,笔者采访了位于南昌市艾溪湖畔的正邦集团总部。印在企业一楼大堂墙上的一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做大家的公司”这一理念体现在集团发展的各个方面。2008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安排了2万多名大学生就业,通过企业内外部各种培训帮助员工成才;通过项目承包制、投资人才等方式扶持员工创业;对于投身国内畜牧业领域的年轻创业者,给股份、给平台、大胆放权,扶持壮大了50多家志同道合的小微企业。
做“大家的公司”,让员工、合作者、消费者及公众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实现多方共赢,正是国内外一些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要把企业做成“大家的公司”,首先要善待员工。善待员工,可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有助于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不仅给予员工物质回报,而且给他们别处难得一见的信任与授权。这家公司授予服务员这样的权力: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一个菜或免一餐。如此一来,每一个海底捞的员工(包括基层服务员),实际上都在行使管理者的权力。这使得员工更愿意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爱护,共同促进服务品质的提高。
做“大家的公司”,就要让合作者一起发展壮大。淘宝网的成功,其实就是以众多网店的成功为基础的。在淘宝网开店成本低,受众面广,消费者也能够用较低的价格买到商品,这样的共赢平台,大大提高了淘宝网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份额。
做“大家的公司”,还要尽可能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很多商界名人在公司做大做强后,都会选择将财富与社会分享。“股神”巴菲特2006年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约375亿美元的个人财产;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2008年宣布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捐给慈善基金会;李嘉诚自1980年至今,已向李嘉诚基金会捐出145亿港元。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让公司的发展成果惠泽更多的人,正是成功企业的一大特质。
当然,也有一些人把企业做成“自私自利的公司”,忽视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不肯与合作者公平分享利益,更没有主动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在市场上往往是昙花一现,遑论做大做强。企业要与社会共成长,就要培育类似于做“大家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善于合作,乐于分享,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企业文化。
当然,有些牛气的通讯员,会被聘为特约评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给特定媒体撰写评论约稿,这种稿件的选题是根据媒体提供的新闻素材确定,或者是由媒体工作人员直接指定题目。
新闻评论-- 《中国青年报》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11-01 姓名:温超航学号:541107040142《时代,你病了》《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2 版)“微博体” 时代的困惑......
关于大学生网购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现代,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将各个方面的信息一览无余。正是应了古语:运筹帷幄。生活方面,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买到生活中所有的必需品,包括衣服......
放开非公医疗价格能带来什么?□剑客日前,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
第1篇:时事新闻评论范文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去年6月开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两岸联合抵御侵略可不容缓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钓鱼岛“国有化”,令全体中国人义愤填膺,强烈抗议,且抗议活动愈演愈烈。而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之后,拟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