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_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34: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

朱宝华

现象之一:过于强调主体,缺乏恰当的主导。

曾看到这样一个课例:一位四年级的老师教学“24时记时法”时,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一段经过的时间,学生把“1时30分”写成了“1:30”。教者先后让5名学生找其中的错误。然而学生对“一段时间”和“一个时刻”没有理解,就是说不到要处。教者又让学生讨论,花了不少时间,还是没有结果。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喜欢怎样就怎样,对哪儿感兴趣就学哪儿。在时间的把握上也缺乏时效意识,一旦发现时间充裕,就让学生充分探究;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则匆匆走过场。也有的老师为了把学生引入情境,设计了许多问题,当学生的回答偏离轨道时,教师便故作镇静,不时启发,最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此种种,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恰当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

对策:传统的师道尊严、师讲生听,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压抑,应当转变。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听其自然,不计时效,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双基”被淡化,这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首先,教师应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知识获取过程的共同参与者,是知识的共同收集和分享者;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过程控制,结论的准确揭示,教师的作用更是学生无法替代的。

其次,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对那些中等难度的,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提出假设,进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教师还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但必须适时适度。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和努力方向之后,才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探索,既让他们体验自主探究的兴奋,还要注重“双基”落实的实效。

现象之二:过于强调合作,缺乏合理的指导。

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谁都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的大多是一些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同学则若无其事,一言不发,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还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本身就不大适合学生讨论,或难度偏大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或难度偏小根本没必要讨论。总之,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显然缺乏有效的指导而导致课堂低效。

对策: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预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或独立思考解决更佳的问题,就无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一人难以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合作的价值。具体操作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1、分工具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观察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2、强化意识。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小组学习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3、适时参与。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合作保证,提高课堂效率。

现象之三:过于强调活动,缺乏体验的实效。

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而忽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果,那这样的数学课的功能则值得怀疑了。我听过一堂三年级的“千克和克”的数学课。老师课前准备了一架体重秤,课上设计了一个活动形式——猜体重,测体重。学生也十分喜欢,大半课,学生重复着这样一个先猜后称的流程,大家开开心心的结束了一堂课。尽管学生争先恐后,乐此不疲,但这节课的本质,本人认为,这种活动是肤浅的,学生没能对“千克”有应有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活动局限了学生的视野,给人以“一叶遮目”之感。这不由得让人疑惑这堂课的数学味有多浓?是数学课还是活动课?这样的活动设计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

对策:要使数学活动取得实效,本人认为教师必须做到这样几点:

1、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把握教材的发散点和生成点。只有钻透教材,才可能胸有成竹,闲庭信步般游刃有余,才能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2、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切忌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为学生所喜爱,要具有可操作性。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应积极促进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现象之四:过于强调结果,缺乏对创新思维的保护。

强化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决非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标准答案不要求异思维。标准化的结果便于评价,易于操作,从而受到教师的喜欢,因而也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技能、品质、情感与态度等具有成长意义的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有时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缺乏耐心,缺乏保护。一位老师在课上出示了这么一题:用5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一个学生回答:5*4—4=16(厘米)。教师根本没有分析学生的思路,就毫不犹豫的否定了,并告诉他应这样计算:(5+1)*2=12(厘米)。课后本人了解那个学生,其实那学生是想用4个完整的正方形周长减去重合部分的边长,应减去的是8厘米而不是4厘米。如果这个老师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然后在给其引导,纠正,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情形了。真可惜,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这样被老师无情地剪去了。

对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这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

1、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能一棍子统统打死,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再进行评价。

2、对那些虽然有错误,但又蕴含创新思维的超常规的想法,我们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3、教师要放开手脚,减少课堂预设,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怕学生出错,这样,正如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所说,“我们的学生会因差错而美丽,我们课堂也会因差错而生动。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促进下,实现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现象的成因及对策分析2006年秋我省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几年来,新课改的争议一直不断,毋庸置疑,我省的新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历史学科而言,新......

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

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低效现象(一)教学理念方面:教学理念指引、指导、指向教学行为。目前仍旧存在教学理念违背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违背语言教学的交......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与对策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与对策王文涛【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2【复印期号】2011年04期【原文出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2010年12......

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及其对策(以中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写,题目《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及其对策.doc》最好)摘要:课堂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