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十一章:个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心理学第五章个性”。
第十三章个性的发展
一、个性的概念: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2个性不是天生和出生后立即形使性格具有其气质独特的色彩。(3)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4)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服从生活实际要求。
己意识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1岁左右,婴儿逐渐认识自己身体各个部分。1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要经过一个较长过程。2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2岁左右才开始发生。成,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二、个性的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动机、兴趣、走向、世界观等要素)构成个性的核心
2、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气质、能力、性格(个性最核心的特征)个性的独特性集中表现
三、个性的特点:
1、整体性
2、稳定性
3、独特性
4、积极能动性
四、儿童的气质
1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
2气质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3气质具有较突出的生物性,与生俱有。4气质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环境可会掩蔽特性,但并未改变。5气质无好坏之分。(没有社会价值之分)
五、气质类型理论
(一)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二)高级神经活动说:俄国生理学家巴 埔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
(三)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体液说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六、气质类型的表现
托马斯划分为:容易照看型(占40%)、难以照看型(占10%)、缓慢发动型(占15%)、混合型气质(占35%)
卡根受巴 洛夫①行为抑制性(称:胆小孩子)②行为非抑制性(称:胆大孩子③纵向研究发现: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④气质是生物性因素
七、性格与气质关系: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制约
区别(1)起源上看,气质先天具有,发生个体早期阶段。性格后天形成,发生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2)可塑性看,气质相对稳定,可塑性小,即使改变,但较不易。性格可塑性大,改变较易。(3)社会价值看,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1)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2)气质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八、性格的分类:
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将性格划分为:(1)理智型: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2)情绪型: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3)意志型: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
2、根据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分外向型和内向型
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利型和宗教型。
5、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五种。
九、儿童的性格特征:
1、活泼好动:幼儿天性,幼儿性格明显特征之一。
2、好奇好问:主要表现探索行为,好奇好问。
3、模仿性强:幼儿期典型特点,小班尤为突出。
4、好冲动:情绪易变,外露,自控力不强。
十、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
1、树立良好的榜样:(1)各种途径机智地提供榜样。(2)指导学习同伴良好性格。(3)教师本人做好幼儿榜样。
2、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幼儿的性格在时间活动中形成,检验,得到称赞、鼓励而稳固)。
3、巩固良好性格,克服不良性格。
十一、能力的特征:1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3完成一种活动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能力是活动的前提)
1、一般能力(也称智力):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
2、特殊能力
1、模仿能力
2、创造能力
1、认知能力
2、操作能力:
3、社交能力儿
十二、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多种能力
1、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1岁开始)
2、语言能力在婴儿期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3模仿能力的发展是随着延迟模仿一起发展起来的。延迟模仿发生在18—24个月。
4、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前提。出生时只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音乐才能在学前期出现。
6、创造能力萌芽→幼儿晚期出现。
二、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和抽象化。
三、出现了主导能力(优势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四、智力发展迅速
十三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几个月婴儿:不能自
3名字与身体练习—→
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1儿童从3岁左右开始,出现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
2、4岁后,开始较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语言、情感和行为。
3、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
十四、自我评价的发展(大约2至3岁开始)
(一)主要依靠成人的评价:
1、幼儿初期:自我评价常常依赖成人对他的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重复。
2、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且对成人对他的评价持有批判。
(二)常常主观情绪性评价:
1、幼儿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2、幼儿一般都过高评价自己。
(三)受认识水平影响很大—→受整体思维、认知发展水平影响。
1、自我评价比较笼统,从某个方面(局部)评价—→比较具体、细致、较全面评价发展。
2、最初较多局限于外部行动评价—→内心品质评价。
3、从只有评价,无论据—→有论据评价。
十五、自我调节的发展:是逐步发生发展的 由不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能按照成人的指示,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晚期)能自觉调整自己心理和行为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为你整理了“学前心理学心得”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 推......
1、儿童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什么?它是研究什么的? (1)1882年,德国的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为标志的。 (2)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十分)1.( )期主要是指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心里 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 各种否定和反抗的行为。2.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的主要观点是“( )说”......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我校学生今后学习幼儿教育学及相关的教学法的基础,通过对绪论中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及一些有关幼儿心理的小事例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分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