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_唐朝皇帝列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15: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唐朝皇帝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朝皇帝列表”。

1、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挑)。唐朝开国皇帝,史称唐高祖,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渊出身于北朝的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贞观九年,李渊病逝。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沈谋多算、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旧史书把大唐创业之功多归于李世民,将李渊描写成一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李渊作为开创唐朝大业的统帅,提出并实行了许多高明的战略,其军事思想理应受到重视。

2、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政变”夺权称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经过主动消灭割据势力,在国内厉行俭约,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兴盛,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征伐高句(gōu)丽(lí),这个被某些人认为是错误的举动,但是,就当时形势来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发动战争的责任是高句丽,高句丽悍然进攻唐朝附庸国新罗挑起战端,为了维护权威,唐需要发动战争来保护自己的附属国的利益。第二,战争中,唐军是正义和人性的,这也是保证唐军损失非常小的一个外在条件,在唐军攻占的城池中,均拥护唐军。但是由于为了保持正义性和人性化,导致偏求稳,而使战期拉长。第三,唐军的撤退和后续战争,充分体现了李世民的胸怀和高超的战略思想,唐军以2000人的损失消灭高句丽四万人,千古罕见。撤退之时,敌将城墙跪拜,也实属罕见。唐军后期的军事骚扰和政治封锁,使高句丽的实力每况愈下,最终高宗消灭高句丽。

3、唐高宗李治,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在位期间创造了 “永徽之治”。

4、唐中宗李显,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

5、唐睿宗李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按武曌遗愿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不可否认,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

7、唐玄宗李隆基,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8、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八代皇帝,原名李玙,系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在位五年,终年52岁,死于宫廷政变,其执政期间李唐中央政权逐渐瓦解,是唐朝走向没落的开始时期。

9、唐代宗李豫(726-779年),唐朝第九位皇帝,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结束,大唐开始走向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邻国回鹘不断勒索,西面有邻国吐蕃侵扰。763年吐蕃占领首都长安十五日。唐代宗为求暂时安定,大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朝廷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10、唐德宗李适(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汉族,唐德宗的长子,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出生于长安。806年逝世。曾用年号:永贞;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

12、唐宪宗李纯,中国唐代皇帝。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宪宗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经过削藩,藩镇势力暂时有所削弱。后为宦官陈弘志(一作弘庆)等人谋杀。

13、唐穆宗李恒,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原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汉族,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即位后,奢侈荒淫,沉迷蹴踘(马球),喜欢半夜在宫中捉狐狸(打夜狐)。

15、唐文宗李昂是唐朝的第十五代皇帝,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本名瀍(chán),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

17、唐宣宗李忱,汉族,847年—859年在位。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之位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由于宣宗李忱的励精图治,使得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够在9世纪混乱不堪的历史迷局中,有幸瞥见一抹盛唐的余晖。但最让人遗憾的是,这个明君晚年竟然也去求长生不老,服用金丹过量而送了命。

18、唐懿宗李漼,是唐朝倒数第四个皇帝,是著名的无能昏君,其即位后,唐朝政局更加风雨飘摇。他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4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19、唐僖宗李儇,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僖宗即位时还是个幼弱的孩子,自然缺乏必要的理政能力,政事处置全部听由宦官之口——他们废长立幼,没有选择懿宗的长子而拥立12岁的皇子大概就有这样的考虑。僖宗在位期间最信任的宦官是田令孜。僖宗自幼就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很是有些倚赖,并称呼田令孜为“阿父”,即位后便任命他做了神策军中尉。这样,僖宗朝的重大决策都掌控在田令孜手中了。僖宗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各种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大唐帝国已经不可避免走向灭亡。因此不管僖宗是否贤明,他也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很遗憾,相比于好似骄奢天子的父亲懿宗,僖宗的腐败程度不仅没有减少,乾符年间以来的统治反倒黑暗了几分。由此,王仙芝和黄巢起义的原因也就变得非常好解释。僖宗生于深宫,宦官拥立为帝,虽其天资禀赋高超,然并无治国之道,光启之后虽打算励精图治,摆脱宦官,重振唐威,但为时已晚,唐王朝已经支离破碎。

20、唐昭宗李晔,原名杰,又名敏。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即位后,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逐渐扩大。但唐政府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后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灭亡唐朝,自己做皇帝,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杀害了唐昭宗。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纵观昭宗的一生,他颇想有番作为,整顿内政,但是事与愿违,大唐事实上早已经支离破碎,任何一个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镇几乎都能随心所欲地置大唐于死地,昭宗所作的,只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21、唐哀帝李柷,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实际权力的梁王朱温(朱全忠)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着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禅位,降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改名朱晃 是为后梁太祖,改元“开平”。至此,立国总计290年、传21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朝皇帝列表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

唐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

唐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1.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2.李世民(598年【一说599年】-649年),即唐太宗。3.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4.唐中宗李显(6......

高中历史《唐朝皇帝全录》知识素材

唐朝皇帝全录大唐天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 1.高祖李渊(566-635) 2.太宗李世民(598-649) 3.高宗李治(628-683) 4.中宗李显(656-710) 5.睿宗李旦(662-716) 6.玄......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含照片)gxj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

唐朝皇帝唐玄宗会喜欢李白的原因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唐朝皇帝唐玄宗会喜欢李白的原因,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唐朝皇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朝皇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