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_加强和保障改善民生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11: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强和保障改善民生”。

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今年,乌鲁木齐共实施5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安排10亿元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图为4月19日,在黑甲山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和谐家园二期22号楼3单元201室的曾英老人抱着小孙女,在小区里和邻居拉家常。

(本报资料图片)“民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朱海仑书记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庄重承诺五年内投入350亿元以上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理念由建设管理型政府逐渐转变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市委提出的“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理念,恰恰顺应了这一变化过程。

扩大就业有扶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权益

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扩大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被排在了民生工程的首位。“十二五”期间,“力争安置城镇人员就业25万人,年度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事实上,如果同2010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的现实相比,要想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可谓压力颇大,但这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朱海仑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今后五年,缓解就业压力,要“重点帮助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这可以看作是对实现目标任务的分解动作。仅2011年,市委就在落实原有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持力度等措施,广辟就业渠道。

为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今年,新开发3000个公益性岗位,投入6亿元再就业资金,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走上工作岗位。对1.5万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4500万元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重度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并给予每人每月44元生活补助,确保生活费不低于300元,享受相关救助政策。今年实施8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和免费体检制度、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联动机制两项重大民生新政。

教育医疗卫生各项社会事业齐抓共进

今后五年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争2015年教育整体水平走到西部城市前列。”这是新一届市委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又一郑重承诺。作为一个边远城市,乌鲁木齐要实现“整体教育水平走到西部城市前列”的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需要同其他西部城市一样,正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优质师资短缺、教育结构不合理。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双语‟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发展和完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去年以来,为更好地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子女就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改变“入园难、入学难”的局面,首府共投资2.36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双语”幼儿园34所,共363个教学班、可覆盖适龄儿童10890人。投资2.4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5所,拆除5.99万平方米危旧校舍,完成196个农牧区教室的设备配备。今年7月,我市出台《关于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未来十年乌鲁木齐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和完成率稳定在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巩固在95%。到2020年,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体市民,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到2013年,30%左右的区(县)基本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8年,全市基本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双高”的普九的要求,到2015年,50%区(县)基本达到“教育强区(县)”的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市85%以上的区(县)基本达到“教育强区(县)”的要求。同时,建立合理的校长、教师流动和交流制度,完善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通过捆绑式发展、新增优秀师资主要向农牧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加大区县内、区县之间、城乡间学校对口帮扶工作,完善出台优秀教师送教、支教制度,加强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指导和辐射,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是改善民生的又一个突出难题。为此,报告给出了药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证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加大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投入,全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差价制度。今年在2010年的基础上,新建、改建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2000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置医疗设备。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问题是近年来群众关注的焦点。报告指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扩面工作。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社保筹资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最低保障标准。

为切实解决城乡居民中低收入职工特别是企业改制、破产、停产企业职工收入和因重大疾病致贫群众的实际困难,我市及时启动了调查摸底工作,研究出台了相关救助政策,确保对城乡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家庭实施社会救助。

报告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棚户区改造进度”,作为确保民生稳定、群众安居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未来五年,将继续完善以公租房为主和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为辅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十二五”时期建设保障性住房5.8万套。公共租赁房是政府解决刚毕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又一新举措,对更好地保障中低收入居民阶段性住房需求,实现社会保障住房资源的动态流转、扩大保障房的覆盖面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年全市计划实施5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建筑面积150万平米,安置1.5万户居民。今后五年将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以建立市区两级房屋征收、补偿管理机构为契机,完善政府征收、补偿管理机制,到2015年完成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安置6万户,惠及25万居民。

稳控物价便捷交通多措并举

当前,物价上涨过快成为各族群众和政府揪心的问题。对此,朱海仑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强化政府调控和监管,扩大粮油和肉类储备,稳定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完善423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运行服务机制,落实社会保障及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的补贴政策,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为了稳定物价,保证市民生活质量,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和办法:蔬菜种植直接补贴、设施农业补贴引导农民压粮增菜,建设全国省会城市万人拥有率最高的蔬菜便民直销点等等。市财政对每个蔬菜直销点投入10万元,对已运营的直销点,每年给予10万元蔬菜直销点运营补助。仅2011年就安排1256万元,用于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建设,至8月底,全市共建成400多家直销点。对稳定物价而言,建好蔬菜直销点,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按照报告中所提,今后五年,首府将在建立健全直销点运行服务机制上下功夫,把落实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补贴政策,变成一项长效发展机制。

在确保群众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报告提出要把方便市民出行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管并举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客观地讲,扩路增容和提高运行效率是解决交通拥堵的两条主要途径。但在具体操作中,受城市发展空间的局限和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等因素影响,拓宽道路的速度往往赶不上机动车增幅的速度,使得扩路增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年主要对13条主干道进行改扩建,打通68条丁字路、断头路,完成300多条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另外,在现有道路通行设施基础上,重新科学合理地分配路权,使其得到最大化利用,成为首府改善通行状况的又一条可行之路。如BRT的上线运行对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市民出行困难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还针对巩固改善民生12个方面100件实事成果,提出:“市区两级每年要确定若干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公开承诺并全力加以落实。”应当说,2011年12个方面100件实事的圆满落实,是今后政府工作的范例和样板,在今后五年中,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以“公开承诺”“全力落实”的方式解决,有望成为一种常态。这是自我增压自加砝码的倒逼策略,但对于各族群众而言,却是能够实实在在得实惠的一项制度。这也与报告所提“民生优先群众第一”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

造福于民,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实践报告通篇贯穿了对民生工作的极端重视和高度关注。正如报告最后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三个“一定要”的要求所言: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心系于民;一定要始终做到政治坚强、意志坚定、坚韧不拔。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立说立行、不等不靠、马上解决”的作风,也离不开执政者“不留退路”的魄力和胆识,更离不开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理念的坚持。而这,正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市委工作重心的必然选择,更是科学合理地深入推进民生化进程的有益探索。

(史轩)

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主 要 内 容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四、历史方位五、应对思路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民生问题是随......

保障和改善民生

热点专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 【背景材料】1.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2.今年的政府工......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

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总结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可以看出,个案式的努力和一事一议的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眼前问题或局部问题,但难以收到持久成......

下载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