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播撒希望(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用爱播撒希望演讲稿”。
用爱播撒希望
农安五中谷宝琴
我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当初为人师的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在我日记本扉页上的时候,“用爱撒播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便成了我无言的承诺。
记得有人曾说过:“我曾想做一个伟人,但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业已失败;现在我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刚参加工作,我便带着“做伟人老师”的欣幸整天徜徉于学生中间,望着一张张童稚的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于是,每天,我早早来到教室,看着同学们陆续走进去,耳边随之飘来一声声问候,有时候我来不及回应,他们会再叫一遍,我被这份亲密感动着;为了提高纠错效果,我把批作业的空间移到了教室,这时候,总有几个学生静静地站在桌前,一个把老师改好的作业发下去,一个又帮老师把即将要改的本子轻轻打开,我被这份默契感动着;患感冒的时候,我的嗓子因为疼痛而有些沙哑,为了不给学生耽误课,我坚持走上讲台,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杯清凉的开水和几粒“胖大海”,我被这份真情感动着„„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会想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这份深沉的爱正是源于学生们那种感人的力量。看着孩子们一拨一拨在涓涓细流的浇灌下健康成长,我由衷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受到真诚无价的甜蜜。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有一个学生,最初分到我班的时候,学***滞后于其他同学,而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经了解,这是一个生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母亲患有神经病,父亲在一次施工中双目失明。孩子的生活仅靠亲戚、邻居的周济。这种不幸的家庭遭遇使这个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着难言的重创,自卑心理在周围淡漠的环境中日益严重。面对他,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下定决心:心灵的创伤要用“心药”医治。平日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人穷志不能短”;天冷了,我提醒他加厚衣服;没钱买饭了,我把口袋中的饭票递到他的手里„„记得一个冬天,他的手上早早地就长满了冻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我就想把自己以前上学时戴过的一副半截手套送给他,当我交给他并为这有点破旧的手套不好意思时,这个学生却紧紧地把手套贴在胸前,向我鞠了一躬,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会努力!”听着他动情的话语,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老师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后来这个学生振作了起来,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毕业时以较好成绩考上了高中。临开学时,他拿着一个特别精美的笔记本来感谢我,我先是收下了这份情深义重的礼物,接着便写上祝福语回赠给了他。我告诉他:“老师需要的不是这些,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是你学有所成。”他默默地点了点头,舒心的笑了。看到这个在阳光下振作起来的少年,我又怎能不眷恋我正在营造的这片“风景”
教师,是既平凡又神圣的职业。开启蒙昧,传播文明,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教师人生的主旋律;“一身粉笔灰,两袖清清风,三寸不烂舌,四只亮眼睛”是教师的简笔画,没有显赫一时,也没有流芳百世。投身教坛,肩挽时代的犁,耕耘那“三尺”讲坛,用爱播撒希望,放飞学生的梦想,是我永远的航向。
“自主”之花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绽放
“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研论文
农安五中李艳艳
语文世界,博大而精深,滋润心灵,启迪智慧,沉醉其中我常留连忘返。多么希望在我的引领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畅游文海,让这些经典之作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净化他们的心灵,开启他们的灵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深深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带着一种欣赏,享受的心情,积极主动的走进文本。用真心,用真情去感悟每一篇美文,从中吸取精华,领略语文的魅力呢?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 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
开学初第一节课,我不讲课,我与学生探讨“如何认识语文”。交流中让他们明白,语文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它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了解掌握,并注入自己的情感,使之进一步升华的文字。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敬畏和自豪的情感去品味它,学习它。同时我让学生领会语文又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交流的工具,所以它是我们形影不离的亲密伙伴,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基石,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它。为了让学生对语文有感性的认识,我借助图片、幻灯和他们一起欣赏中国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国的书法魅力,各阶段的文学形式及代表作家,通过美文朗读《走进语文》感受文字的灵性,文学的广博······在我的感召下,学生的心里升起了对语文的敬仰之情,有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冲动。为他们自主学习语文埋下了热情的种子。我问孩子们:“你们热爱语文吗?”“想学好语文吗?”孩子们响亮的回答让我惊喜,更让我觉得任重而道远,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的习惯
我深知学习语文只靠热情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它要靠点滴的积累感悟,才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为了引导学生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我不仅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认识上的高度,更让他们明白,严格自律的学习习惯才是学习语文的保障,我在教学中引领他们学习名家学习语文的方法,给他们读关于语文学习的名家经验文章,让他们明白每一位文学大家的成功都是手不释卷,博览群书,熟读成诵,笔耕不辍的结果。我告诉他们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做到“努力从写字开始,”“用心从倾听开始”“锻炼从表达开始”“提高从写作开始”“不动笔墨不读书”“好文章要读出来,背出来,写出来。”······ 为了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我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他们一起读文,背诵,批注,书写,练笔,交流。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好文章并作批注,每天一页书法,每课课前演讲,每天积累50字,每天精彩回顾,在细节中注意督促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做到功到自然成。虽然语文学习不能立竿见影地看成就,但我会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用心的完成老师的任务,用情去感悟语文的美丽,用心去触摸每一个文字。那些积淀在他们心中的精美语言,唤起他们文学的灵性,在练笔中升华。
三课堂上引领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
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热爱语文情感的熏陶,习惯的引领,而且力求结合教材,注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引领学生感悟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导学提纲,引领学生课前全面预习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及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预习前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认识。我在导学提纲中明确了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层层深入地设置各类相关问题。一般在导学提纲中设有“学海导航”“学海储备”“学海夺宝”“学海踏浪”、“学海采珠”等板块。提纲全面涉及文章内涵及外延部分,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思考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环节设计上,我采用“我来认一认”、“我来写一写”“我来悟一悟”等启发性词语,让他们主动形成个性感悟,发表独到见解,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有一个自主吸收的过程。恰当地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我根据文本特点,精心设导语。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了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笔下的月色之境,我动情地由“月”导入:同学们,温柔多情的月亮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北宋大文豪更是对月情有独钟,它不仅对月畅饮,而且对月抒怀;他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传达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他还曾在月明之夜,与友伴月同游,那又谁怎样的一幅情形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如在《名二子说》中,我针对高考即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导出父母对儿子的良苦用心······精彩的导语引领学生主动地融入文本,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教学中读悟结合,让学生顺其自然领悟文本,撞击情感的火花
朗读书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最好办法,所以每节课我都把动情的朗读贯穿始终,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会情不自禁地给大家范读,适合同学朗读的我就把主动权交个他们,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让文字活起来,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名二子说》时,我先以父亲的口吻,用深沉的,意味深长的语气进行范读,随后,学生一改往常稚嫩的声音,快速进入情境,体会到苏轼的良苦用心,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我经常和同学一起边读边悟,悟中回读,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中沉浸在文学的优美意境中。
4重难点层层设疑,精彩处斟酌词句,体会推敲的趣味。
对于预习中重难点的剖析感悟,我则步步引领,重点突破,在赏析交流中体会语言的妙处。
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中,在分析写景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描绘的意境和写法的高妙,我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的方法,在品析时放大细节,和同学品读感悟。教学实录如下: 师:老师有个爱好,喜欢修改古诗文,比如说,“无边落木萧萧下”老师改成了“无边落叶萧萧下”,“带月荷锄归”老师改成了“戴月荷锄归”,遗憾的是大家都说老师改的没有原句好。今天看这个写景佳句,老师又来灵感了,大家注意听,评论一下,老是这样改行不行?
师:老师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改成“庭下积水空明”,老师改什么了? 生:“如”字去掉了。
师:如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如”字去掉就是写“水”的了,而文章是写“月色如水”的,“如”是“好象”,是作者的想象。
师:停下有没有水。
生:没有。
师:“如”字代表作这的想象,把什么想象成什么了?
生:把“月色”想象成“水”,如字是比喻修辞。
师: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水呢?用水来形容月色有什么特点?
生:写出了月色如水一般的空旷澄澈透明。
师:作者只想到“月色如水”吗?作者还进行了哪些奇妙的想象?
生:还想到了水中的藻荇。
师:可是没有水呀,怎么会有藻荇呢?生
生:是把月光照耀下的竹柏的影子比喻成了水草。
师:体现了竹柏影的什么特点?
生:清丽淡雅,摇曳之美。
师:说到比喻老师又有想法了,为什么不直接说:竹柏影如藻荇交横”,那多明了啊,对比一下,老师说的和原文哪个好?生读原句,老师读改句。
生:没有了韵味,“盖”是原来的意思,又惊讶、明白、如梦方醒,出乎意料的恍然大悟之感,这样更加妙趣横生。
师:“盖”写出了作者由想象到现实的起伏过程,这就是虚实结合的妙处····· 这一段赏析我环环相扣,步步设疑,带领学生走进了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交流思考中体会了作者的别具匠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把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师生交流的主要形式是课堂上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学生自主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课堂上真诚的关注和倾听。教师还要有丰厚的积累和储备,才能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精彩的点拨和引导。为了能让教师的补充有锦上添花的效果,真正起到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我针对每一篇课文背精背透,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以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积累,自主表达的能力,而且在老师的补充协调下,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可喜局面。
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我把对语文的无限热爱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思想的引领,习惯的养成,每节课的精打细敲,每一次作业的批改指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践中的执着追求,踏实劳作,换来学生真诚的笑脸,自信的表达,情感的共鸣,精彩的课堂。我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之路会因对文学的热爱而丰盈多彩,学生成长的步伐会因自主学习的品质而轻盈稳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将怀着诗一样的情怀,精心呵护每一个花朵,让自主之花在课堂上开得更艳
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播撒希望》多年以前,我就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老师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播撒希望》多年以前,我就喜欢这样一首小诗:“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用爱播撒希望新洲电大 王小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为什么我的脸上常带笑容,那是因为我深深的爱着我从事的教书育人事业。“有一首赞歌......
用爱播撒希望石首市桃花山镇中学李铭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冰心学生李法政向来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不努力,迟到旷课捣乱无所不为,是个让人头痛的......
用爱播撒希望散文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培育这些幼苗、花朵、小树的老师就向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