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社会工作实务_437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01: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437社会工作实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437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太原科技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业务课考试大纲(初试)

科目代码:437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部分。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 3.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 4.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 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2.3.4.1.2.社会行政的内容 3.五、社会政策

1.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2.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 3.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4.我国的主要社会政策 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 1.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2.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

二、测量 1.测量的水平 2.概念的操作化 3.信度与效度

三、抽样 1.概率抽样 2.非概率抽样

四、定量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2.访谈法 3.焦点小组 4.观察法

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 1.描述频数分布 2.分布趋势 3.列联表

七、撰写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1.研究报告的含义

研究报告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其目的是告诉读者,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取得了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等。2.研究报告的类型

(1)根据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划分为描述性报告与解释性报告

①描述性报告

描述性报告着重于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描述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从写作要求看,报告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面面俱到,同时十分看重描述的清晰性和全面性,力求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②解释性报告

解释性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要用研究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写作要求来看,解释性调查报告强调内容的集中与深入,看重解释的实证性和针对性,力求给人以合理且深刻的说明。(2)根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面向的目标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学术性报告与应用性报告

①学术性研究报告

学术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并通过对实际调查资料的分析与归纳来检验理论或建构理论。学术性研究报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专业研究人员。其作用在于发现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背后的规律性,主要用于在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刊登于学术期刊上。学术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包括:

a.在内容上强调对研究结果的描述、说明和应用,强调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讨论,以及通过对方法、过程和工具的说明来论证研究的科学性;

b.在语言上要求更加客观、严谨和科学化,更多地使用学术概念并对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更加注意分析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c.在格式上,较多采用严格的、固定的格式,结构更加严谨。

②应用性报告

应用性报告用于描述社会现实状况,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对策为目的。为政府各级决策部门、各类实际工作者了解社会情况、分析社会问题、制定社会政策、开展社会工作等提供参考。

应用性报告的读者对象一般是政府决策部门的官员、各类实际工作部门的一般职员和社会中的普通大众。

应用性报告的要求包括:

a.研究结果常常采用比较直观的统计图、统计表等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b.在撰写的格式和要求上,更强调对调查结果的描述、说明和应用;

c.语言更加大众化,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也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并且更多地采取直观的方式进行说明。(3)根据研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

①定量研究报告

定量研究报告主要以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及其讨论为主要内容。表达结果的主要特征包括数量化、表格化、逻辑性强。报告的格式十分规范且相对固定,报告的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界限十分分明。②定性研究报告

定性研究报告主要以对文字材料的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要特征。在报告的结构上,既无严格的规范,也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在内容上,描述 2 和分析、资料与解释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明显。一般来说,定性研究报告的篇幅比定量研究报告的篇幅要长,报告中所体现的主观色彩较重。(4)根据调查报告的主题范围可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

①综合性调查报告

当一项调查涉及某一现象方方面面的内容、状况时,其报告往往采取综合性调查报告的形 式。换句话说,综合性调查报告多用于反映某一总体各方面的情况,或某一现象各方面的内容。

②专题性调查报告

当一项调查主要涉及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时,则往往采取专题性调查报告的形式。这也就是说,专题性调查报告多用于针对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特定现象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②专题性调查报告

当一项调查主要涉及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时,则往往采取专题性调查报告的形式。这也就是说,专题性调查报告多用于针对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特定现象所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③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的区别

a.从写作要求上看,综合性调查报告力求全面,篇幅往往比较大;专题性调查报告则力求鲜明突出,针对性强,篇幅相对要小一些。b.从功能上看,综合性调查报告主要是描述性的,专题性调查报告更多地属于解释性的。3.研究报告的结构

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成导言、方

法、结果、讨论、小结或摘要、参考文献以及附录几个部分。

(1)导言

导言主要说明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研究的缘起(或研究的背景、研究的动机);②研究的问题及其界定;③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方法

方法就是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文献回顾及评论;②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假设和理论架构;③研究的总体、样本及抽样方法、抽样过程;④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3)结果

结果就是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4)讨论

讨论是说明所发现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什么。

(5)小结或摘要

小结或摘要就是对上述四方面的简要总结。

(6)参考文献

文献是研究报告中所涉书籍和文章目录。

(7)附录 附录就是研究过程中所用的问卷、量表及某些计算公式的推导、数据计算方法等。

二、研究报告的写作

1.确立主题

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问题,它是整个报告的灵魂。明确而适当的主题的确立,是整个报告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一般情况下,研究报告的主题就是该项研究的主题,即报告所要反映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整个研究的中心问题,二者往往是一致的。2.拟定提纲

撰写提纲的主要作用是清理思路,明确报告内容,安排好报告的总体结构,为实际撰写打下基础。拟定撰写提纲的方法是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每一部分进一步具体化。3.选择材料

(1)选择材料的要求

①以撰写提纲的范围和要求为依据,即应按照报告的“骨架”来选择填充的“血肉”,这样才能保证所选取的材料与报告的主题密切相关。

②坚持精练、典型、全面的原则,做到既不漏掉一些重要的材料,又使所用的材料具有最大的代表性和最强的说服力。

(2)材料的形式

①从研究中得到的各种数据、表格、事例等客观材料;

②在客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观点、认识、建议等主观材料。4.撰写报告

具体的撰写方法通常是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不要经常地在一些小的环节上停下来推敲修改,以免耽误过多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整个报告紧紧围绕所确立的主题来展开,使得报告在整体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形式、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前后一致,浑然一体。当研究报告全文写完后,再反复地从头阅读、审查和推敲每一个部分,认真地修改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使得报告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实际撰写报告时研究者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或产生新的想法,这种新的问题或想法又导致研究者重新分析、整理和探讨研究的资料和数据。这种分析和探讨的结果又会导致一些新的发现和新的结论。它们又将影响和改变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5.研究报告的“沙漏”形式

撰写研究报告时的指导思想或基本思路可以用“宽—窄—宽”来概括。形象地说,就是要按照“沙漏”的形式来撰写。这种沙漏形式撰写思路指出,研究报告在内容上应从广阔导言开始,逐渐集中到比较专门化领域,直到提出研究者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的问题,这就是由“宽”变“窄”;然后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果,这是沙漏的最狭窄部分;转向讨论研究结果的内涵时起,研究报告开始逐渐由具体的结论向更一般的领域拓展,即由“窄”又变“宽”。

这种沙漏式的撰写形式,不是指篇幅上的多少,而是指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的宽和窄。6.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行文要则

①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写作。调查报告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不同,它的写作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强调和注重文学性、可读性等等,而是十分强调报告的客观性、准确性、严密性、简洁性。所以,在行文时,应该尽量用平实的语言写作,以简单明了、科学严谨为标 准,清楚明确地表达调查的结果。

②陈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

叙述中最好使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尽量不用第一人称。比如用“作者发现……”“笔者认为……”或者用“这一结果表明……”“这些数据说明……”等等,而不用“我认为……”“我们发现……”。③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

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因为读者在阅读报告时,所关心的是调查得到的客观事实,是调查结果和发现,而不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主观看法。(2)引用与注释

①引用

调查报告中有时需要援引别人的论述、结

果、资料或数据,来支持、佐证或说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或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凡是引用别人的资料,一定要注明来源,而不能将别人的工作和成果不加注明地在自己的报告中使用。引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用别人原话、原文,用引号引起来,再作上记号注明;二是只援引别人的观点、结论,但并非别人的原话、原文时则不用引号,只需在其后作上记号注明即可。

②注释

对于报告中引用的别人的资料,以及某些

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常常通过加注释来进行说明。注释的作用主要有:指出所引用资料的来源,供读者参考查证;表示作者遵守学术道德,不把别人的成果掠为己有;既可帮读者解释报告中的疑难,又不使报告中断和过于冗长。注释形式主要有三种:夹注、脚注和尾注。

a.夹注。夹注即直接在所引资料之后,用括号将其来源或有关说明括起来,对引文进行注释或提示。比如“使用某一特定的数学模型要以已达到的某一量度层次为前提。”(布莱洛克,1960)“我国15~24岁青年中,有82.3%的人已经就业。”(中国青年报,1986.4.10)

前一个夹注形式往往与报告最后的“参考文献”相呼应。在参考文献中,一定要列出一条与此夹注相配合的文献,如:[美]布莱洛克.社会统计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b.脚注。脚注即在所引的资料处只注明一注释号,比如在该资料后的右上角用①、②、③等等来标明,然后在该页的最下端,用小一号的字体分别说明引文的出处、时间等情况,或作出有关的解释。

c.尾注。尾注是在所有引用的资料处按顺序注明注释号,最后在文尾用小一号字体全部按注释顺序排出,分别说明引用资料的出处、时间等情况,或作出有关解释,并冠以“注释”的标 题,而不是分别排在各页之下。

社会工作实务

环境中的人视角(代表解释问题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观点,强调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行为心理产生具体环境,另个人是有认知能力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生活)优势视角或称能......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一/(一)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可采取以下策略: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价值的肯定。高龄老年是老年人群......

社会工作实务

- : 题号: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是b、斯金纳题号:2 青少年是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一个人生阶段,年龄在b、14-25岁题号:1 社会工作督导最重要的功能是选项: d、教育功能题......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1、所谓模式是指对现象所做的总结和概括,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运行发展的过程,是将现象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小题,共10分)1、早期......

下载437社会工作实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437社会工作实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