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养殖技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技术概述:稻田生态养殖模式是以“稻鱼共生”理论和“稻田轮作”模式为基础,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善稻田种养生态条件;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扩大鱼类活动空间,并改善水稻通风条件,减少水稻病害发生;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确保大田水稻穗数和稳产高产;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类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产品品质,实现稻田养鱼种稻,高产优质促增效,稻谷和鱼双丰收。稻田生态养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二是稻鱼共生与种养轮作模式,冬闲田养殖龙虾与种植单季稻轮作。
增产增效情况:鱼类每亩可增产10千克以上,水稻增产4%以上;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水稻亩产量400~500千克,小龙虾亩产50~100千克。稻田养蟹,蟹亩产可达15~20千克,水稻可亩增产60千克以上,稻田养蟹比一般稻田每亩可增收400~500元。
技术要点:
1. 种养设施的改造 首先,养鱼稻田的选择要求不渗漏、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并尽量能集中连片,便于管理。其次,须加宽田埂并夯实,以水泥抹面,石砌田埂以水泥勾缝或浆砌,防止田埂崩塌;田埂高出稻田0.4~0.6米,确保可蓄水0.3米以上。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防止逃鱼。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可在进水口处开挖一个10~20米2的鱼溜,深度0.5米以上。养鱼稻田不开沟,但养蛙和养殖甲壳类稻田要按稻田养鱼规范进行挖沟,形成水陆两栖生态环境,沟内可种植水草。
2.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插秧要求 稻田养鱼一般以种植单季稻为好,水稻品种选择要求茎秆粗壮,株形中偏上,分蘖力、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具体品种要视各地气候等种植条件而定。秧苗栽插要求合理疏种,丛间密度以35~40厘米×35~40厘米为好,丛插1~2株。
3. 放养
(1)鱼苗鱼种 养殖品种以适合稻田环境生活的鱼类为主,稻田秧苗返青后就可放养鱼种。每亩放养尾重15~100克的冬片鱼种300~800尾,或大规格夏花鱼种1000~1200尾。如果采用套养方式,可放养冬片鱼种500尾,夏花鱼种800~1000尾,既可出产成鱼150千克,又可培育鱼种100千克,解决翌年鱼种供应问题。鱼种用3%~5%食盐水消毒10~15分钟后,小心地放入稻田中。
(2)小龙虾 稻田养殖小龙虾,放养方式有三种:一是将亲虾直接放养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一般每亩放养20~30尾/千克的亲虾20~50千克;二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或人工捕捉小龙虾幼虾放养,一般每亩放养250~600尾/千克的幼虾60~120千克;三是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小龙虾稚虾为主,放养时间在7~9月,每亩放养稚虾1.5万~3.5万尾。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浴虾体3分钟左右。
(3)河蟹 蟹种放养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0天后,一般亩投放规格为60~160只/千克的蟹种4~8千克。同一块稻田选择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蟹种进行放养。
4. 饲料选择与投喂 除可利用稻田一些天然动植物饵料外,加强投饲是增产增效的关键。要合理投喂鱼用颗粒饲料和米糠、麸皮等下脚料和青饲料等农家饲料,做到定点、定时、定质和定量投喂。
(1)稻田养鱼 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日投饲量均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具体根据天气、鱼吃食情况等酌情增减。前期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适量搭配农家饲料;后期以农家饲料为主,逐步减少颗粒饲料投饲量。
(2)小龙虾 一般7~9月以投喂菜粕、麦麸、水陆草、瓜皮和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6%~8%,早、晚各投喂一次,晚上投喂日饵量的70%;冬季每隔3~5天投喂一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2%;翌年4月,逐步增加投饲量,确保小龙虾吃饱、吃好。
(3)河蟹 河蟹的饲料有米糠、谷粉、浮萍、大米和稻谷,还有鱼粉、豆饼、蚯蚓、轧碎的螺蛳和动物内脏等。一般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地点应在水沟两侧的岸边上,或投在预先设好的食台上,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
5. 种养管理 一是稻田的施肥。种养前先施足基肥,养鱼虾蟹后,无需施追肥。确需施氮肥的,按少量多次的原则施用。二是农田用药注意事项。稻田生态养殖一般很少发生疾病,水稻病虫害也极少发生。若要防病治虫,水位必须保持在30厘米以上。防治疾病按无公害要求用药。水稻防治要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休药期,并尽量把农药施在叶面上或禾秆上,水剂宜在下午施,粉剂在早晨施。三是日常管理。要坚持每天巡田,保持水质清新,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水蛇、老鼠等敌害生物。加强水位管理,秧苗返青前,水位控制在5~10厘米,放养鱼种后,逐步提升到10~30厘米以上,特别是雨季和台风季节要加强巡田,防止漏水、漫水及田埂冲垮等事件发生。
6.稻田大垅双行养蟹新技术 开沟面积占种养殖面积的7%~15%。距田埂内侧100厘米开环沟,深45~70厘米、宽60~100厘米,坡比1∶2;连通沟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形状十字形、井字形、日字形、目字形、田字形。水稻大垄双行边行密植栽培,垄宽40厘米、垄距20厘米,配合边垄双行,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水稻生长。
开沟后由于采取了边垄双行的栽培方式,插秧垄数每池只减小一垄,由于边行采取了密植的栽培模式,总插秧穴数不减,因沟边水稻长势好即所谓的“边际效应”,可弥补因少插垄数导致的水稻减产。
7.稻鱼工程化养鱼 因地制宜,制定稻鱼工程的建设标准,对低洼冷浸田、烂泥田,采取宽厢带凼的垄稻沟鱼(沟凼面积占本田面积的8%~10%)。在干旱缺水地区,采取大面积连片、宽、高埂鱼塘工程。塘中种稻、蓄水、养鱼,塘埂上种果种菜的立体生态渔业。
鱼凼开挖在田中央或田头,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凼深1.2米,四周用石块或砖镶砌,鱼凼面积占本田面积的5%~8%;鱼沟面积占本田面积的5%,沟宽0.6米、深0.5米,根据田块大小、形状,开挖成一字形、十字形、田字形和工字形等。注意事项:防治疾病按无公害要求用药。水稻防治要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施用量,严格执行休药期,并尽量把农药施在叶面上或禾秆上,水剂宜在下午施,粉剂在早晨施。
适宜区域:全省稻田种植区。
http://www.daodoc.com/
泥鳅的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泥鳅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
稻田高密度泥鳅养殖技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
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通用6篇)由网友“haiqi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1:稻田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稻田养殖......
甲鱼稻田养殖饲养技术1.投饵稻田养鳖的投饵每天分2次,一般为上午9:00,下午4:00。饲料可购买厂家生产的成鳖料,投饵以鳖吃饱好吃并根据吃食情况、气候变化情况灵活增减,一些人担心......
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技术研究论文1稻田的选择和改造1.1稻田的选择稻田选择进排水方便,土壤层较厚、泥层20-30cm,土质疏松肥沃,少泥沙、雨天不溢水、保水力强的田块为好。面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