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考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电视编导考试答案”。
一、填空
1.电视编导的编导意识包括:受众意识、创新意识、策划意识、随机意识。
2.电视编导工作的职业特征:脑力劳动的创造性、视听手段的综合性、传媒与艺术的复合性。
3.电视编导的思想素质概括为:社会责任感、政策水平、大局意识和职业敏感。4.经济类电视节目的核心要素是内容的经济特性、视角的经济属性和实用性。
5.一般认为,中国的娱乐节目形态大体经过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7年,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的传统综艺节目类型;第二阶段是以1997年开办的《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类娱乐节目;第三阶段是以1998年推出的《幸运52》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益智博彩类节目;第四阶段是2000年以后兴起的“真人秀”节目。
6.文化教育类节目的核心元素主要是文化知识和文化内涵。7.对象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就是:专一性、针对性和对象的具体性。
8.综艺节目的观众参与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强调现场观众的参与,另一种是与场外观众的互动。
9.中央电视台在1984年率先组建了经济部,并于1985年1月1日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经济
节目《经济生活》。
二、名词解释 1.编导意识: 编导意识特指电视编导在进行创作时对所选题材的认识、分析、判断等能动的思维活动。它直接影响着编导对题材的把握、表现以及作品的效果,是编导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创作理念的反映,起着指导创作、影响创作各个环节的作用。具体包括:受众意识,创新意识,策划意识和随机意识。2.专一类别型生活服务节目: 这类节目内容比较单纯,是专门为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玩的某一个封面提供集中、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服务的节目。其服务多为知识性、实用性。观众可以按需选择,从而获得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服务。3.对象类节目:
从最早的“大众”传播到现在的“分众”传播,从过去的“广播”到如今的“窄播”,电视节目的创作正朝着“细致、专业、对象化”方向发展。受众的细化使电视对象类节目应运而生。对象类节目的核心要素是:专一性、针对性、对象的具体性。可以说对象类节目就是以具有某方面的共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为服务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的电视节目。4.电视散文:
电视散文讲究用电视艺术手法重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精髓,讲究情景交融。它是电视中比较突出的以抒情写意为主的节目形态。电视散文节目旨在介绍名篇散文,突出原作的文字魅力,给人文学艺术与视听艺术的双重审美享受。5.编导阐述: 是编导对所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创作意图、完整构思等方面的文字说明和全面解释,也是编导对摄制组全体人员的指导性安排意见。包括:明确“说什么”,电视节目的思想、情节、人物和细节;明确“怎样说”,从总体上把握电视节目的叙述角度、层次构成和风格样式等,确立编导思维手段和电视节目视听形象的塑造方法,如总体说明、主题阐述、内容选择、结构方式、风格样式和表现手段。6.音乐电视:
音乐电视是音乐与电视的融合,也是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联袂营造情感氛围、演绎情感故事、展现情感意境的艺术作品。7.真人秀节目: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期,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主要特征是普通人参与,以真人扮演形式、竞赛模式出现,具有严格的游戏规则,采用第三方裁判,以一段时间为周期,通过比赛、淘汰、产生冠军,最后给予奖励。节目注重真实性,拍摄手法纪实性,隐私公开化,表演占据重要地位,观众参与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是目前最被认同的电视节目形态。符合电视娱乐化、商业化的传播规律和特征。8.电视法制节目: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独有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指对涉及法律或者与法律相关的事物、案件、现象和法律问题进行反映、评析,旨在普及法律和推进法制建设的电视节目形态。法理性是法制节目的本质所在,案例是法制节目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最活跃的部分。电视法制节目弘扬了法律的精神,强调了真实性与公正性,对社会教育效果显著,同时还承担着普法的任务,提供了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是受众了解周围世界的窗口,呈现出引导与服务并存的态势。
9.文化现象/文化生活类节目:
是指以文化的视角来探讨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和现象,透过现象看其文化因素、文化特质、人文含义的电视节目。此类节目形态多为谈话类,较为典型的有《铿锵三人行》《实话实说》《文化访谈录》《交流》等。10.电视综艺节目:
所谓综艺节目,是指综合性文艺娱乐节目,即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多种艺术体裁的单个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的节目形式。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凡娱乐艺术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综艺节目是所有节目中娱乐价值最高的节目,它娱乐人生,启示人生,将娱乐性、艺术性、知识性兼容并蓄。电视综艺节目是最能体现电视媒介特性的节目形态之一。
三、简答
1.简述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
除了一般社会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文化知识与业务技能外,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编导意识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一)思想素质
1.社会责任感
2.政策水平
3.大局意识
4.职业敏感
(二)文化素质
1.知识水平
2.文化修养
3.艺术的感悟力、鉴赏力
(三)专业素质
1.业务素质
2.品德修养(1)电视编导的人格修养(2)职业道德
(四)人文素质
(五)职业素养 1.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心理、生理承受能力3.经营能力
(六)编导意识
1.受众意识
2.创新意识
3.策划意识(1)传播内容的选择
4随机意识
(2)价值的正确判断
(3)传播效果的预测
(4)传播方式的设计 2.简述电视法制节目中,“说法式”节目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
1.说评结合式。一般较多采用“记者采访+百姓故事+法律权威专家点评”的方式,以《今日说法》为代表,将案例介绍、专家点评与百姓看法集中在15分钟内完成,适应了快节奏的收视要求。它一般以个案的发生、发展探索法制的外延以及探求法理的内涵,力求深入浅出,着力剖析,依法点评。
2.说书式。以主持人说为主,穿插案件的影像片段和相关采访,形成了形势上更加贴近百姓的新型说法节目,《给你说法》就是这类节目的代表。此外,在节目包装上也可以更加突显特色。
3.群言式。强调了观众的多人参与性。或邀请专家、当事人走进演播室,与现场观众展开全面讨论剖析;或邀请几位不同方面、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参与,就当下某一事件或现象展开讨论、辩论,以不同的视角观察、以不同的身份发表意见。场面经常出现争执不下的热烈,因具有互动参与、观点突出、高法制含量等特征特别吸引观众眼球。3.简述电视经济类节目的编导要点。
(一)经济类节目的故事化。将故事与相关经济信息融为一体,既凸显了电视的特点,又实现了传播目的,满足了观众信息和感知的双重需要,是提高经济类节目可视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代表节目《经济与法》。
(二)表现手法多样化。在经济类节目中,数字是难以回避的。直接表现数字会显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借助多种表现手法使数字形象化,便于观众理解,会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首都经济报道》巧妙运用动画的方法,真正做到了经济专业性与电视通俗化、大众化的两者兼备。
(三)增强节目互动性。一方面是把深奥的经济理论化为具体的生活现象,通过人的活动和思想加以展示;另一方面就是在节目的设计和进展中,吸引观众参与。比如利用现场调查、表演、游戏等实现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代表节目《交换空间》。
(四)联姻娱乐。经济节目的娱乐化既能体现经济频道的专业特色,又能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娱乐性,提高传统经济节目的收视率,不失为一条节目发展的有效途径。代表节目《绝对挑战》。
(五)以经济视角解读非经济领域的内容。许多社会问题背后都隐含着复杂深刻的经济背景,编导在选材和主题挖掘上,应趋向更为深广的空间,选题更宽,经济节目就会做得更好。中央电视台的《经济与法》节目就是以“经济视角”解读“非经济类内容”的成功之作。4.简述真人秀节目的特征。1.普通人参与。
2.有严格的游戏规则,制造冲突性。3.注重真实,拍摄手法纪实性,隐私公开化。4.表演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5.观众的参与性得到了几乎是最大程度的体现。
(1)选手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2)节目时间和现实时间相近
(3)观众参与性的最大体现是他们可以通过投票直接决定选手的去留(4)设置奖金、奖品
4.简述文化赏析类节目编导在创作中具体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注重挖掘文化产品的内涵。《第十放映室》在《解码黑客帝国》这期节目中,就深入到了影片的哲学层面,并触及宗教方面的内容。这固然与影片本身的深刻性紧密相关,但也充分体现了编导在把握上的成功。
(2)找准收视定位。赏析类栏目具有较强的分众性。比如读书类的节目会倾向于喜好文字阅读的受众群体,而如《第十放映室》,则是针对年青一代电影爱好者设计的。
(3)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高度融合。赏析类节目,是由“赏”和“析”两部分组成的。对于不同的文化产品,要有不同的赏析路径和方式。一般说来,以“赏”为主的,往往是哪些久经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是被公认的优秀产物。对于此类精品,编导要力求全方位介绍、欣赏,从而引导观众进行审美活动,让观众享受一场精神盛宴;以“析”为主的,则多是受争议的作品。节目通过展示、辨析,呈现出多观点、多角度的评判,观众通过思考,能够从中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这也就达到了“析”的目的;而“赏析并重”的,则是哪些具有一定精品价值,有因为历史、环境等的局限性,存在不足和缺憾需要批判的作品。对这样的作品,要在充分肯定其艺术审美价值的同时,指出其局限所在,让观众对其进行批判地吸收。
四、创作题
就以下素材,做一期谈话类节目,写出编导构思及完整的拍摄提纲(包括题目、嘉宾、结构、主要话题、外景片的使用等)。
电 视 编 导在广播电视机构里,电视编导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栏目化的讨论还是频道化的争执,要观众喜欢,要能获得良好的市场效益,最关键的是要节目好看,而电视编导就是......
第一节电视编导——一个新的职业群体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或者说作为新闻传播机构的载体,它的人员构成中同其它新闻媒体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一线工作人员即编采人员是以......
河南省编导统考模拟笔试试题一姓名得分一、文学常识(30分)(一)填空题:(20分)1.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诗中的表现手法多为赋,比,_______。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2011 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 南京考点 复试题目 全球首发影视作品分析:泰国的SIAM水泥集团的一个广告片题目:1 该作品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电脑特技,请举出五个例......
2013部分编导考题1山西联考: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2辽宁师范:《杨澜访谈录》,采访的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看片 3湖南师范:《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