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考题:填空20分;解释20分,5个;简答20分,4个;论述10分,2个;实践20分,教
案或说课稿。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课程由来+内涵+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
2、语文是什么?
答:学术界认为语言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章、言语。我们认为语文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课程的名称;语文就是语言,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语文是汉语,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语、通用语。
3、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分四个学段);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有机融合);阶段目标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一到二年级为“写话”,三到六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5、语文课程内容有哪些内容?
答:语文知识(汉语拼音、常用字词短语成语、古今名句与名段的积累、语法、修辞、标点符号、工具书的使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的知识等。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语文情趣(高尚的政治情操、良好的道德情怀、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态度情思)。
6、语文课程资源是什么?
答: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的实施条件。包括:形成语文课程需要的资源;实施语文教学需要的资源。
7、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
答:a.根据功能特点分:素材性资源(包括形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课文篇目、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条件性资源(包括实施语文教学的人力、物力、时间、场地、设备、环境等)。
b.根据空间分布分为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c.根据存在的方式分为显性(如投影仪)和隐形(如师生关系)课程资源。
8、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你怎么理解?
9、语文教材是什么? 答:语文教材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实际需要,为中小学语文学科师生应用而编选的材料。(泛指层面: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层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练习册、习题集、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层面:语文教科书。)
10、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
1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体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所有方向)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着重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加大积累;重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教学;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教学设计指语文教师基于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作出预期的规划与安排。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备课。
13、语文教学的基础工作
答:a、吃透《语文课程标准》。宏观上,吃透新课改后的一些基本理念;微观上,你所教的这个学段有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
b、认真钻研语文教科书。弄清楚这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单元的教学重点;弄清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和疑难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研究课后习题和教学参考书,想想打算教给学生哪些内容、教学重难点。c、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学生的思想、性格,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方法,学习语文的困难及对语文老师的期望。具体到一篇课文要了解学生已知道什么,哪些是生疏的,哪些是难理解的。可通过课堂的提问、学生的讨论,学生的试卷和作业,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家访、与学生日常接触,查看学生成长记录袋。
14、abcd模式(a必须是学生,不一定要同时存在,至少要有b、d两个,无固定表达顺序)
答:Audience,行为主体:即谁能完成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生,一般情况下,在表述时“学生”二字可省略。Behavior,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动词表示。如“写出、认出、辨别、背诵、理解、欣赏”等。Condition,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如“一分钟认读20个汉字”。Degree,行为结果:指行为产生的结果。如“理解3000个词语”。
15、语文教学设计的四种基本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还有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
16、手段与方法的关系?
答:语文教学方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和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语文教学手段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语文教学目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语文教学手段不等于语文教学方法。
17、导入新课的方式:开门见山、情境导入、悬念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等。
18、板书设计
19、拼音教学的目标
20、识字教学的目标
21、识字教学的基本途径
22、识字教学的方式
23、写字教学的数量
第一学段:800~1000;第二学段:2000(累积);第三学段:2500(累积)。
24、写字教学的方法:讲授法、观察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法。
25、写字教学的步骤:指导—示范—练写—批改—讲评
26、写字教学的注意事项:注意引导学生在学写时同时学做人;注意激发学生练习写字的兴
趣;注意写字和识字的有机结合;注意纠正错别字。
27、阅读教学里的词语、句子教学
28、三种阅读:朗读、略读、默读
29、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引导阶段—研读阶段(初读、精读、泛读)—运用阶段 30、四种文体:寓言、童话、记叙文、说明文
31、作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制定作文计划—展示作文要求—开展作文指导—进行作文评价。
32、作文训练的方法:自主作文训练、单项表达方式训练、命题作文训练、给材料作文训练。
33、口语交际教学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规范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口语交际素养的教学活动。
34、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方式?
答:a、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听讲:听报告、听广播、听新闻联播等规范性的讲话;看图说话;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专题讨论;专题辩论)
b、结合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问答、诵读、复述、课堂讨论)
c、结合写作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口头作文、例文评析)
d、结合语文综合型学习的口语交际训练(编演课本剧、组织调查报告、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活动)
e、在日常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35、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素养的一种语文教学活动。类型有:专题研究、表演展示、讨论辩论、搜集整理资料、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主题式综合学习活动。
36、语文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价值判断,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方式,科学地测定学生语文学业成绩和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活动。
类型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自评和他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7、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语文考试、档案袋评价、日常检查
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
38、听课
常规教案的基本要素与结构: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型、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练习作业、板书设计
第一学段(一到二年级)---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
第二学段---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词典、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教学建议“五根筋”: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评价建议:
1、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一 通过古今中外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概念以及其结构的理解当今,国内对课程普遍认同的定义是: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期末复习总结填空题10/1’ 判断题5/1’名词解释8分2/4’ 问答题20分4/5’应用题57分2/6’1/45’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读书笔记西城小学李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由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专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l世纪教......
第一章1.课程论是依据对社会需要,学生心理特征,学科系统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2.语文科自1904年单独设科。3.我国古代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