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情境课堂教学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情境学习教学模式”。
创建情境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
王召平 李文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情境串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我们清楚地知道:情境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情境中,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对数学学习良好的情感。但是怎样创设生动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之后如何在情境之中进行教学,形成一套富有特色的情境串教学模式?教师在情境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曾一度困扰着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研究,最后我们终于形成一套情境串课堂教学模式。
我所创建的教学模式大体分为五大步:
1、由生活问题入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3、建立数学模型——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建立数学模型
4、解决数学问题——在情境中组织讨论交流,解决数学问题
5、应用于生活——承接情境的研究,回归生活实践,发展创新应用。我们都知道,“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并且青岛版教材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所创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核心,分为五大步。下面我想就《倍的认识》这一课例,详细地谈一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五个步骤.一、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而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所有的孩子、老师甚至于听课的老师都能情不自禁、置身其中,这样的开始必然能先声夺人。因此在研究中,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包括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
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信息窗4——《倍的认识》一课,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境。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研究这一节课时,我也曾反复思考:到海边采集贝壳,这样的生活经验,对于我们当地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如果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学生很难融入其中。恰好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奥运会上刘翔的精彩表现,不仅让世界人民记住了他,更使孩子们对他敬佩有加。所以我在课的刚开始,先播放刘翔跨栏的比赛实况。俗话说,情由境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把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而且在下面的学习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
二、在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观察、搜集、整理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信息的时间,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足够的表达交流的时间,而且教师的引导在这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还是《倍的认识》一课,在看过比赛实况后,我通过几句简短的谈话,便随机出示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部分国家的金牌数目统计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统计表,你从表上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起来回答表上各个国家的金牌数目。在肯定这些信息的同时,又进一步引导:“比较一下加拿大的金牌数3和希腊的金牌数6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当出示金牌数目后,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比较,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很可能会提出前面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的问题,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会背道而驰,既浪费时间又不能顺利地进行新授课的学习。在这种关键时刻,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比较一下3和6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巧妙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本节课的研究当中,且给学生留有比较、思考的余地。
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建立数学模型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本环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从已有的知识状况出发实施教学。但有一点要注意: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再进行交流、讨论,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建立起统一认识,构建初步的数学模型。
《倍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一是注重学生操作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如:出现金牌统计表之后,我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探索3 和6 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让学生思考:“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6 里面有2 个3?”这需要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做到操作与思考的有机结合。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合作意识。我认为合作首先要经过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这样的合作才不至于是浅层次上的讨论。如:当学生摆出3和9之后,让学生再仔细思考一下,不减少学具的个数,怎样改变两行之间的倍数关系。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在经过个人的精心思考之后的合作,会更有针对性。
四、在情境中组织讨论交流,解决数学问题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适时加以点拨,加强对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途径的认识和理解。比如,上一环节中学生经过反复操作和思考、交流,初步理解了倍的意义。但这时让学生一下子提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有关倍数的问题,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此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就显得举足轻重。所以我的安排是:“再一次仔细观察金牌数目统计表,找一找哪两个数据之间有倍数关系?”学生充分寻找交流之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在你能根据找出的倍数关系提出有关倍数的问题了吗?” 教师的引导给学生点明了思考的方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桥梁。
五、承接情境的研究,回归生活实践,发展创新应用。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应回归于生活。教师必须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样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这是数学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了“倍的认识”之后,承接上面的情境,我出示了有关补充运动员体力的食物价格统计表、运动员的投篮成绩单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合作交流,自己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的精髓就是彰显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巧妙自然的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又必将服务回归于我们的生活。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情境地创设,还是在情境中进行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他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情感、知识积累及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着整个情境课堂的教学。
1、创设情境时,教师一定要置身其内。当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时,教师要比学生更早更投入的进入情境,在情境内与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情境才更加有价值,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这就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日里要留心积累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力求创设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的情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媒介和窗口,只规定了要让学生掌握那些知识,至于怎么去教,运用哪些素材和事例去教,则是教师的事情。因此,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3、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有更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青岛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图,丰富的信息,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满兴趣的学习。但同时又伴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如此丰富的情境,如此繁杂的信息,学生该如何快速完成:从观察情境图到提出数学问题,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渡呢?这就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低年级,主要是多方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保护好学生的兴趣。到中高年级,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有技巧地、有方向地加以引导。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风筝厂见闻中信息窗一,情境图中的生产进度表中,提供了各种风筝的已完成只数、未完成只数及离交货天数等多个信息,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可能提出加减法的问题,这就必然会浪费时间。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有趣、更加自主的情境课堂,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情感与智慧、知识与能力在这个情境舞台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挥洒。
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莱阳四中政治课题组一、设计意图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
创建新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近几年来,全国很多学校在新课改的大潮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甚至已成为推崇和学习的楷模。今年,邯郸市教育局提出了要“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
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研究周期的总时间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研究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一)准备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1、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
小学语文“情境识字”教学模式陇县教学研究室 作者:巴琼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2004年秋季,我县中小学在起始年级全面开始了新的课堂改革,如今,已历时近4年。小学低年级语文新教材......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及其解读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去学习,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