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基础知识_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19:1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

第一篇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第一节 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资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 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二、新闻价值

对新闻定义的不同见解,尤其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定义的根本分歧,归根到底是由于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认为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时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二)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

(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

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失去了意义。

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

(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

(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三、写作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量避免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迅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以下几段话应成为我们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全集》第9卷第283页)△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 要任务。”(《列宁全集》第28卷第83页)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选集》第1217页)△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周恩来给《新闻日报》增刊的题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 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 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否认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特点,人们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我看,除了前面谈到的党性以外,还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李瑞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第二节 消息的写作

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成为消息的基本特征。

一、消息种类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 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第三节 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 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 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提炼主题

占有材料对通讯写作来说就是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广泛搜集第一手材料。随后在纷繁的直接 材料中剥离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要求真实,而且要有意义,具有典型性、指导性,同时还要有意味,具有具体、完整、感人的生动性、情节性。在这般基础上根据深 和新的原则提炼主题,通讯才可能呼应社会关注热点,反映时代风尚特点,宣传党的路线方 针,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人物激励人,以真实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讯写的 是真人真事,其主题必须从实际生活中提炼而来,不能随意“拔高”,更不能虚构夸大,它 永远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关于写人

事因人生,人以事观。人与事虽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中的确有以人为主和以事 为主之别,为叙述方便故而分之。写人在文学创作中已积累丰富经验,在“非虚构”的原则下,我们不妨可借用其多种手段,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 神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 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 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言行、事例、情节勾勒出人物的整体形象称为“龙”,那么揭示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画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3、关于叙事

通讯离不开写事,事件通讯更须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起因、人员、场面、结果等,以交待事件 的复杂性和社会影响度。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 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 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 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第四节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这种体裁是广播、电视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报道形式。广播、电视以其快速传播的优势,夺取了报刊宣传的许多阵地,在快速这一点了,报纸无法和广播、电视竞争,而读者,不仅需要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还要了解事件的原因、了解事件的形象、了解事件的过程,这样报纸新闻就逐步向纵深发展,更加注意新闻道的深度与广度,于是解释性报道主和特写式报道就发展起来了。美国新闻学家丹尼尔·威廉说:“特写文章是报纸同电子宣传手段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报纸奉献给读者的一种独特形式的信息。”

一、新闻特写的特点

新闻特写注重于解释性和深度报道。因此,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自身的特点:

一是新闻性。新闻特写也是新闻,是特写式的消息。其时效性比专访强,比通讯强,尤其是事件特写,常常可以和动态消息相媲美。

二是形象性。形象性是新闻特写区别于其它几种体裁消息的主要特征,也是它和通讯、现场短新闻、报告文学共的特征。形象性也叫文学性,因为它是运用电影和文艺特写的手法写的报道,正是这种手法,使它具有形象性。但这种形象,不同于文学形象,后者是塑造形象,它则是再现形象,再现人物形象、事态形象、场景形象,再现自然风貌,再现社会风貌。除了专题性特写外,新闻特写也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有亲身的体验,增强新闻特写的现象感。

三是聚焦性。新闻特写一般情况下是新闻的焦点事件的真实反映。这是就取材幅度而说的。它的取材幅度有如动态消息、解释消息,集中在一点,而不象综合消息、通讯那样,“面面俱”。然而它的取材视角又有别于动态的解释消息。动态消息主要是获取主干新闻事实;解释则着眼于向深度开掘;而特写主要是捕捉新闻形象,它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地方风貌中最具有特点的一两个片段,来进行“放大”描写,让读者对事件特征有“细节”上的认识。

二、新闻特写的种类

1、人物特写。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断、一个侧面,绘声绘色再现形象,展示其精神风貌。

这是人物特写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人物的特点描写,突显人物的具体形象。

2、事件特写。截取事件的一两个片断,一两个场面,浓墨重彩,立体化再现作品,使事件特写在读者心中有长存的印象。

3.专题特写。近些年来,专题性特写每每见于报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就其原因就是:专题特写能够从一个问题的侧面,或者抓取一种社会现象,向纵深开掘,笔墨集中,问题单一,有很强的透视感。

4.风貌特写。风貌特写是风貌通讯的一种,以报道一方一地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特别是新成就、新变化为基本内容。仅从写作方面看,风貌特写直接继承了我国古代旅游文学的手法,可以说,它是运用旅游文学的笔触和取材视角所写的新闻报道,是旅游文学和新闻的结合体。

三、新闻特写的写法

特写要求准确、真实、迅速及时,但仅此还不够,特写的优势在于“特”,是针对真实、新鲜的人和事的特别写照。怎样写好新闻特写呢,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准焦点。摄影要调准焦距,才能够清晰地显示图像。新闻特定也是个对焦点的问题。新闻特写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引人注目的典型形象,典型场面,是人物个性化的行动,是事件的高潮,抑或是社会上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现象及背景。那么如何对准焦点呢?一是指采访时要善于抓取宜于特写的题材,例如,香港回归的瞬间,就是宜于用特写的形式来表现;二是表达时,要集中笔墨。比如在体育比赛时,要善于抓住瞬间动作或一系列有特点的动作,作为特写的焦点。2.显示内涵。特写的真正力量,在于形象的内涵,在于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于事件的内含意义。因此,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社会问题,都不能满足于表面形象的再现,而必须显示其内涵。那么怎样显示内涵呢?一是事实说话,既抓住那些能体现内涵的外部表象,如言谈、举止、场面、氛围等等,着力表现。二是议论解释,就是通过采访,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结局,通过写事来表达特写所要表达的情感。

3.写出特写的情趣。特写“特”的地方还有情趣问题。西方新闻记者很喜欢在特写中加点佐料,即幽默与趣味。趣味,不能成为特写的主旨,但是幽默与趣味,可以增加报道的特色,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可以增强形象的感染力。这些都是我们在新闻特写创作时应该吸收的东西。

第五节 现场短新闻

现场短新闻,就是作者亲临新闻现场再现新闻及现场的短小报道。有人认为一般地讲“再现”是不够的,必须强调亲临新闻现场的目击式再现报道。强调亲临新闻现场的意义的必要性在于: 一是鼓励作者到新闻现场抓“活鱼”,这是深化新闻改革、提倡写现场短新闻的本意;二是追求新闻的时效性的需要。作者亲临现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字、话筒、摄像机直接传达给受众,比起事后通过采访他人的追述性再现,不仅时效快,也更易于再现得真实、准确、形象;三是有益于各种新闻媒介统一要求。声像新闻事件,不亲临现场,是不可能制作出现场短新闻,那么不同媒介对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就不同,要求不同就容易造成要领的混乱。因此,我们对现场短新闻作如下表述:简短地再现新闻及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它是报道,不是评论;它是简短的报道,不是长篇大论;它是再现式报道,即形象化报道,不是概述事实性的报道;它是目击式再现报道,不是时过境迁采访他人的追述性再现报道。

一、现场短新闻的特点

从上述对现场短新闻的界定可以看出,现场短新闻的特点主要是现场性、再现性和鲜活性。1.现场性。现场性是现场短新闻的特质。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它是在新闻发生的当时当地采写的。其二,它写的是现场的事、现场的人、现场的情、现场的景,能给人以现场感。我们在报道时,可以把自己隐藏起来,全用第三人称表达;也可以亮出身份,因为写的是我们的所见所闻,所以受众在感受新闻现场的同时,总是能感受到我们的存在,看到我们的身影。就受众的感觉而言,我们亮出身份,用第一人称或者用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描述比起单用第三人称更为亲切,现场感也更为强烈。

2.再现性。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解释性消息等,主要是叙述基本新闻事实,很少有形象描绘。现场短新闻则不然,它不仅报道基本的新闻事实,现要再现新闻现场,以给受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再现性,就是形象性,是现场短新闻与其它各种体裁消息的重要区别,也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特写、新闻通讯共有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一共同特征,在现场短新闻这种体裁被提出来之前,我们把现在看来可称之为现场短新闻的许多报道,都称之为新闻特写或新闻素描的原因所在。

3.新鲜性。新鲜如同真实一样,是新闻作品的生命。新闻是“易碎品”,在今天是新闻,在明天就是“旧闻”了。现场短新闻重要的是新鲜,也只有新鲜才能体现新闻的现场感,所以我们在报道现场短新闻时,要是新近发生的或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现场短新闻的写法

现场短新闻在采写时,总的要求是再现新闻及现场,具体说再现内容包括到下几个方面:一是再现现场的事;二再现现场的人;三是绘好现场的景;四是传好现场的情。那么,怎样才能再现的好呢?

1.深入新闻现场。采写现场短新闻时,我们必须第一个出现在新闻现场,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现场的事件、人物、环境,感受现场的动态、色彩、声音、情感、气味等,深入认识新闻事件的原因、结果、意义,才能写出优秀的现场短新闻。

2.捕捉新闻动态。再现现场的事和人,要着力再现事和人的动态,因为动态,最具传神写照作用。所以,捕捉再现现场动态,对写好现场短新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用眼睛采访,用视觉写新闻,追随新闻动态,写出有独具特色的现场短新闻来。

3.抓住新闻细节。一般的消息,为了求得生动,有时也要勾勒一二细节。通讯、特写、现场短新闻等再现式报道,就更要注意抓住典型细节,以新闻意义,以传神写照。典型化细节,对于再现现场形象往往能起到“一滴水现太阳”的作用。

第六节 专 访

专访是就特写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纪实性报道。所谓纪实,指的是如实地纪录访谈经过、内容、环境等。

一、专访的特点

1.纪实性。专访的主要篇幅是记载被访者的谈话内容,有如答记者问。这是它与消息、通讯主要不同的地方。消息、通讯中虽然也有记言,但主要篇幅是记者的直接叙写。

2.访谈性。所谓访谈性,是说记者可以围绕访问内容和被访者交谈,形式比较灵活,不象答记者问那样,一问一答显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3.针对性。专访一般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问题性采访,访谈的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摸准时代脉搏的专访,对于指导实际、引导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

4.特定性。专访的特定性是指访问对象特定。一般情况下,专访的访问对象,都是编辑部事先确定的,不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临时找的。这是专访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使它不同于消息、通讯中的一般性采访,也有别于某些冠以访问记的报道。

二、专访的种类

专访,按内容分为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科学专访。

1.人物专访。写人的专访。或者写某方面的业绩,或者写生活中的某几个片断,意在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弘扬人物的思想、观念。从表现手法看,人物专访与人物消息、人物通讯的差别在于:前者主要是通过人物自我介绍表现人物的,后者则主要是通过记者的描述展现人物的;从取材看,人物通讯较为全面,全方位地展示人物形象,人物专访一般仅展示人物的某一个侧面,而人物消息则主要是通过人物所做的一两件事来显示人物精神的,且常采用特写笔触。人物专访是专访中多见的题材。

2.问题专访。专访的目的是回答社会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被访问者的回答、解释,给读者以启迪,或者引起人们的思考。这类专访,新闻性、政策性都比较强,对社会的针对性、指导性也比较强。

问题专访,还经常采取系列报道的形式,即把一个庞大的复杂问题,分成若干侧面,若干个小问题,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发表,这样既有“专”的特色,又有广度和深度。

3.科学专访。科学专访,又叫知识性专访,旨在向读者介绍新鲜知识或科普知识,从而达到传播知识,引导受众的传播目的。

4.事件专访。事件专访,访的是人,谈的是事。所谈的事,是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现实事件;所访的人,是与事件有特殊关系的特定人物。事件专访的取材,有别于事件通讯,前者多是叙述基本事实,历史的现实的都写;后者的取材则较详尽,且都是现实题材。

三、专访的写法

1.专访要“专”。专访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于“专”。写人、写事、写问题,都要专一,不能散。倘若是“本报专访”,其内容还要适合本报读者的口味,例如农业类的专访,多写与农民有关的人、事、问题、知识;体育专访则报道体育明星和体育界权威人士对体育问题的评价等等。2.专访要“访”。访,是专访的又一特色,记者问,被访对象答,问答交谈,记录成文,构成专访的主要篇章。报刊上有些冠以“专访”的报道,只在开篇处交待记者就什么问题访问某某人,然后就通篇记录被访人的谈话,有如答记者问,虽然简洁,但形式呆板。这类作品叫做谈知记录更为确切。专访,就得有访的特色。

从叙述人称看,专访写作一、二、三人称均可采用。采用单纯记录式,则通篇是第三人称。如作者出场,采用问答交谈形式,则一、二、三人称都得运用。用第一、二人称比第三人称更为亲切,更有现场感。

3.记言准确。专访,主要是记录被访者的谈话。记言要准确,这是最要紧的。不仅要准确表达概念、意义,还应当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就是说,要抓住被访者个性化语言和表达风格,再现于专访作品。被访者的话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转述,即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显得更真实,有现场谈话感;间接引用,便于概括集中。具体写作应根据表达需要两种手法结合运用。4.再现场景。这里的场景,是指访问现场。再现场景于作品,一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一是以景写人,用场景衬托人物身份、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5.新鲜活泼。新鲜是指内容而言,活泼就是形式而论。

内容新鲜,一是要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人新事;一是要选择好新闻的由头。另外,专访的结论结构应灵活、自然。写人物,可以按几个片段组织材料;写事件可以按几个侧面安排层次;无论写人、写事、写问题,都可以按访问谈话的自然次序写来。可以直接入题,也可以从环境写起,6、透出时代气息。专访,访的是当代人物,写的是当代人们关心的事情或问题,因此,时代感便成为专访的生命。

时代感,主要是通过问题的针对性和人物的精神、观念体现出来的。

选题要切准时代脉搏,要写当代人们关心的问题,写当代人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普遍感性趣的问题。选择专访对象,要选具有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或者掌握先进知识、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

只要问题切准了时代脉搏,人物具有时代的代表性,专访的时代精神、时代气息也就在其中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稿一、消息特点: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内容新鲜,有价值。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1.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新闻写作基础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写作基础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