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参考作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美基础教育差异”。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王云涛¹,熊俊²
(1.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摘 要:当前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本研究通过分析美国和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基本情况,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关键词:基础教育;中小学体育教育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社会人才及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基础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及至今,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目标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性的演变,从提倡人一生都应受教育,重视加强人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学校的学习只是人接受终生学习的开始,而并非终点;到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着重强调教育是一项人权,既能促进和平和普遍尊重人权,又能体现人基本自由的重要手段;再到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结束各种形式的歧视,促进社会融合。即:终生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通过这三大阶段性的演变,充分说明世界教育始终延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人与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改进及完善。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教育界的伟大理想是要实现全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接受和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权利。
中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它包括小学体育教育和中学体育教育这两个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小学体育教育
1.1 美国基础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公平而卓越”的理念已普遍渗透到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已将此理念规划到各国的教育战略中。美国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政府经历了三次教育改革,第一阶段从财政投入入手,以充足的资金保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化,第二阶段从教育结果入手,通过绩效问责制激发学校和教师的潜力,第三阶段转向教育过程,注重教育的实践,进而实现公平而卓越的教育目标。
1.2 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 1.2.1教育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美国体育和运动协会(NASPE)共同制定了体育教育指导方针,分别对“K-12”三个阶段的体育教育方式进行了约束(所谓“K-12”的含义是K代表学前班和幼儿园各一年;12代表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并提倡和界定了“受过体育教育的人”的概念与内涵,国家体育标准于1995年制定完成。体育教育的任务从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方向逐渐过渡到以健康为主的方向,注重强调公共卫生的重点集中体现在以提升个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上的身体活动。指导方针也转移到重点强调保证孩子在校有充足的活动机会以及具备在未来生活中的活动技能。同时,美国近代教育一直受儿童中心论学说的一些影响,体育教学主张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强调顺应学生的个性,显现出“兴趣第一、发展个性、创新教育、终身体育”的教育特征。1.2.2 教育目标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管理教育制度的国家,而办教育的权力属于各州,全国各学校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并没有统一化,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决定本州学校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方向。美国的教育目标也经历了时代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视培养坚强、坚韧和勇于拼搏的运动理念;第二阶段是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出道德和社会价值;第三阶段是以终生健康为基本目标,追求全面发展,逐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第四阶段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结合。在经过漫长讨论与研究之后,1995年美国政府正式颁布《国家体育标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体育教学目标还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提出具有创意性的提出“受过体育教育的人”一词,其大意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四个方面的发展。美国体育教育目标从总体上看,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为主,提倡学生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尊重人的价值促进个性发展,使个人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服务于国家,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结合。1.2.3 教育模式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推行四种体育课程模式: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健身体育教学模式--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学科联合教学模式。这四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美国现行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学科联合教学模式,他们把这种模式细化成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和以健身与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这是一种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强调突破规定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强调启发性、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社会交往等反面产生均衡影响。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培养学生利用体育课程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和解释体育运动,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练习方案和计划书,同时识别和使用社会资源,增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地去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运动类型的活动,并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定。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决策者的地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研究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引导、辅导的教育手段,这些教学手段主要取启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1.2.4教学方法
在美国,体育教师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能力较为突出。以下几种方式较为典型:第一,在课堂里,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式学习,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自主学习,自我设计问题,自由讨论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答案,自我设计解答问题模型。对学生的“无中生有”提问,教师要热情鼓励,教师既不要批评或刻意回避,也不要随便给予肯定和廉价赞许,这种讨论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式,使课堂中的气氛充满了活跃感。第二,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差异性教学,找到适合其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帮助与辅导;第三,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多动手”式的氛围中体验式学习。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游戏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是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的学校没有科组和级组的建设制度,对于教师的办公学校并没有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学生的教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美国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是作为学校教学的一般性教学指导文件,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但各州也都有各州的自定标准,甚至一些学校拥有自己制定标准的权利,基本都是一些著名私立学校,标准往往都高于国家的课程标准。美国东部地区的教育是教育文化发达和先进的地区,所以各校的校长一般执行较高的课程标准,来安排自己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凸显其学校的高水平教学质量。注重多元化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也是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一大特点。我国基础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育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又有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特点。中国基础教育也面临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特殊生境,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演变同样经历了四个非常重要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一个时期,以恢复常规、尊师重教为特征的启动阶段(1977-1984年),主要是恢复了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停止了10年的高考制度,逐渐恢复了重点小学、中学,加强了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中国的基础教育渐渐摆脱“文化大革命”这个影子,消除了负面影响并恢复正常发展。第二个时期,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关键的宏观变革阶段(1985-1992年),主要提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第三个时期,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微观变革阶段(1993-1999年),这一阶段“素质教育”逐步成为政府主导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向。第四个时期,以提高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深化阶段(2000年至今)。2.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 2.2.1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目标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转化中),全国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由中央统一规划制定。我国的教学目标同样与美国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代演变,可以从四个时期划分:(1)学习前苏联理论与实践时期,提倡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教育;(2)自主发展并完善体育教育目标时期,体育为生产劳动、国防服务,重视增强体质等。在此期间,我国新的体育教学大纲于1960年正式颁布。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教育目标包括4个方面:①身体的目标;②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需要的活动能力;③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及锻炼身体的习惯;④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3)适应新的社会变化,改革深化体育教育目标时期,在结束了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之后,1978年新的大纲中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身体的目标,包括姿势、活动能力、适应能力;②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③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4)新世纪体育教育目标“以人为本”的发展时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同时,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环境的影响,造成体力活动不断的减少,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因此,在2011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教学目标包括5个方面: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体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2.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模式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教育,而体育教育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提出多年,但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子还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倾向于人们对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体育教育主导思想就是以增强体质为主,强调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忽略了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随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出而消退,目前我国还处于探索期,没有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替代它,只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研究、改变中寻找答案,把“重技轻理”的这种观念不断的清除,正不断尝试寻找技术与理论之间的天秤。同时,人们也正在逐渐转变自己传统的体育理念。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各个学校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具有差异性,不能详细且精准的举例说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班教学,平均一个班40人左右,甚至更多。(2)灌输式教学,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是“主宰者”,许多教师仅关注于教材内容,没有更多的扩展知识,就传授给学生,而传授的方式主要是注重讲解、示范,以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活动,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具体操作的、纯粹的身体活动。(3)重技轻理式,教师只注重技能传授,学生只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模仿性的练习而已,并没有进行更深层理论或系统的学习。(4)应试教育或精英教育,受升学考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学、高中,学生为考取理想的学校在教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进行应试教育或精英教学。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分析
3.1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体制
表1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体制
内
容 管理制度 教学体制
国
家
中
国
中央集权制的教育管理制度(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转化中)初中四年)
“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了体育与
美
国
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或者小学五年、K-12(“K”代表学前班和幼儿园各一年,“12”代
表小学六年、初中2年、高中四年)
“以发育主义教育、社会化教育、科学化运动和军事化思想为基础,以新体育理论为基本格调”,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教育理念 健康之间的重要关系,强调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健康的意义,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身心个性的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增强体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2、培养运动兴趣与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3、发展良好
体育教学目标美国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而由各州自行制定。但体育教育的目标方向是把加强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理解运动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置于首位。
资格证制度: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专业的课程考核,拿到所在州的资格证书。证书仅限当地使用,各州之间并不通用,且每年对教师资格进行严格考核。
1、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科联合教学模式,教学目标 的心理品质,增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具有健康素养,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资格证制度: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通过专业的课程考教师体制 核,拿到所从事岗位的资格证书。证书全国通用,实行五年一个周期定期注册的制度。
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制式
其主要内容就是把体育课的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主要用于小学)
2、体育教育模式,重视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而且还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
3、社会责任模式,重视吸引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模式 教育,而体育教育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即,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教学原则
1、终身体育
2、全面发展
3、兴趣培养
4、理论与实践接轨
1、班级制(约40人)
2、灌输式教学
1、终身体育
2、“通才”教育
3、兴趣第一
4、理论实践同步
1、小班教学(约20人)
2、鼓励与启发教学
3、多元化教学
4、注重创新与动手能力
5、分组合作式
由于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每个学校的评价标准也未统一。考试成绩并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强调价值多元评价或价值差异评价。教学模式
3、重技轻理
4、应试或精英教育 5.小组讨论式
评价方法 考核成绩是唯一评价标准
价值取向 注重健康与运动,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坚持终身锻炼的意识品质。
注重运动与发展,主要是注重学生的价值促个性发展。
3.2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表2 中、美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开展情况(普及课程)
内
容
国
家
中
国
基本技能、体操、武术、跳绳、田径、足球、篮球、美
国
基本技能、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棒球、垒球、网球、羽毛球、跳绳、游泳、曲棍球、高尔夫、游泳、舞蹈、武术、自卫术、健美操、骑马、滑雪、越野跑、韵律操等
1、位移技能(走、跑、滑动、跳跃等)
2、非位移技能(平衡、转体、伸展等)和操作技能(投掷、击打、传接、控制等)。
低年级(1~2年级):有氧和无氧的基础身体练习,包括圣体平衡性、跳跃、行走、其他项目运动模仿、动作协调性、安全教育、基本体能等练习)。高年级(3~6年级):有氧和无氧为主的课程和一些与终身体育生活有关的体育技能。
开展课程 乒乓球、羽毛球、软式排球、游泳、健美操、舞蹈、游戏等
基本技能
(体操、走、跑、跳跃、投掷、钻、爬、平衡等)1-2年级:强化基本技能(投掷、滚翻、走、跑、跳跃、游戏、攀爬)、基本体操(徒手操)。3-4年级:基本体操(简单的队列队形与徒手操)、武术、跳绳、小游戏类(走、跑、跳跃、投掷、技巧与游戏的结合)。
5-6年级:基本体操(简单的队列队形、徒手操轻器械)、田径、跳绳、小球类(小足球、小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武术。幼儿园课程
小学课程
初中课程 田径、体操、足球、篮球、羽毛球、软式排球
提升基础技能,学习简单的体操动作,注重课程的整合,如足球和橄榄球整合成speed ball 高中课程 田径、体操、足球、羽毛球、软式排球、游泳 自由选取以上开设课程一至二门视为主修课程 骑自行车、游泳、篮球、棒球、垒球、橄榄球、慢跑、旱冰、举重、竞走、健美操、体操、钓鱼、足球、排球
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4个方面的发展。课外活动 游戏、跳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舞蹈、踢毽子
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等。课程意义小结
通过对中、美两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发现,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非常的重视基础教育,在教育阶段中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而在基础教育中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主要从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来实施。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而不是片面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培养自主思维能力;开设广泛的学科课程并与实践接轨,通过所学知识来进行实践,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汲取国外教育强国的优点,结合我国实情提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措施。参考文献:
[1] 王定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动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9(09)[2] 刘会洲.从基本功看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J].基础教育参考,2010(11)[3] 杨连明.从美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基础教育的转型[J].现代教学,2011(11)
[4] 单中惠.21世纪世界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2003 [5] 徐辉.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 冯增俊.国际基础教育发展基本经验探讨[J]理论探讨,2006 [7] 冯增俊.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战略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12)[8] 任小艾.新形势下我国基础教育若干问题[J].人民教育,2013(01)[9] 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1 [10] 阎智力,金玉光.我国体育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11] 夏军.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趋势研究[J].黑河学刊,2007(03)
[12] 李意军.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与和谐教育的实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3] 张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基拙教育改革[J]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 [14] 黄志成,胡毅超.全纳教育:未来之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8 [15] 孔祥伟.中小学体育教育与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对接与整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2 [16] 程晋宽.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一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特征的比较分析,2012(03)[17] 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J].教学研究,2004(11)[18] 施雨丹.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词[J].外国教育研究,2009(01)[19] 梁哲.不一样的美国基础教育[J].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梁哲,2014(01)[20] 杜洪琳.美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研究[M],2006(06)[21]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M],2010(06)[22] 王建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研究[M]2004(05)
[23] 高振发.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坑学报,2004(05)[24] 曹铭亮,渠广伟.美国体育教育模式概述[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10)
[25] 徐慧颖,王广军.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浅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6)[26] 颜丽君,艾谢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2008(02)[27] 张兆斌,窦晓宁.中、美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坑学报,2007(05)[28] 阎智力,金玉光.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 [29] 高慧刚.中小学体育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J].体育教育,2012 [30] 邱娟.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实施的几点缺失[J].榆林学院学报,2014 [31] 谢国强.谈体育教育对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养成的影响[J].华章,2009 [32] 杜美.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之路[J].体育教育,2013(05)
[33] 奚风兰,王沂.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9)[34] 陈功.关于我国基础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Scientific Research,2011 [35] 施群英,仇亚娟.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06)[36] 许春雷.中、美当代中小学体育课程比较研究[M],2010(05)
[37] 赵海龙.马丙奎.刘勇.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9)[38] 吴涛.吕武平.崔英哲.美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 [39] 常璐艳.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M].2012(05)[40] 王雪梅.美国中小学体育研究[M].2004(12)
中美教育技术比较研究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教育部领导及部队首长都对教育技术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少高校都把教育技术中心......
目 录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中美风险投资比较研究摘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辟了......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等方法对中美两国体育经纪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出中美两国国体育经纪人制度所存在的差异,找出我国体育经纪人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中美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比较研究张峰张迪2 (1.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1 2.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0)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美学校公民教育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