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发展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程序发展报告”。
江西图书馆2011年度发展报告
2011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取得历史性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持续增强,较好地改善城乡基层文化服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西各级公共图书馆以全面免费开放为契机,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优质服务发挥积极作用。江西高校图书馆在江西省高校图工委统一指导、协调、组织下,在高校图书馆界同仁共同努力下,稳步推进基础工作,谋求持续长远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2011年度江西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
全省现有公共图书馆114所,其中省级1所、地、市11所、县级102所,除袁州区、庐山区外,全省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从业人员共计 1469人,其中:高级职称72人,中级职称297人。全省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6647147 册,其中:图书11555401册,古籍1100629册,善本 61527册,报刊
2408923册,视听文献39010册、缩微制品3025册,电子图书622198册,其他917961册。全年总流通人数7,561,219 人次,书刊文献外借 4199548 册次。公用房屋建筑面积291408平方米。其中:书库面积 77064 平方米,阅览室面积:96112平方米,(书刊阅览室面积 61958 平方米,电子阅览室面积16670 平方米),阅览座席数共23305个。全省公共图书馆计算机共计6040台,有电子阅览室终端4135个,设网站的图书馆网站访问总量3308485个。设立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分中心11个,县级支中心10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121个(其中包含街道服务点46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7099 个(其中包含社区服务点223个)。全省共有87所高校图书馆,其中本科24所,职业学院45所,高专4所,独立院校13所,医学分院1所。
二、2011年江西图书馆年度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以全面免费开放为契机,全省公共图书馆办馆条件进一步改善,业务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深入调研行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2011年,省文化厅正式下发《江西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今后5年的发展制定目标;为充分掌握和了解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事业发展的规模、建设水平、现实需求及未来思路等实际情况,通过多方协调沟通,对全省107个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材料进行汇集整理、查漏补缺、修改润色,12月底完成《江西省公共图书馆概况(2010)》和《江西图书馆通讯录》编修,为掌握全省公共图书馆情况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是全省公共图书馆迎接免费开放,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全省公共图书馆为免费开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完善各项服务制度保障免费开放的运行。各馆有针对性地购置一批新书、丰富馆藏,更新基础设施、设备,提高接待能力。其中,江西省图书馆对多个阅览室进行维修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少儿阅览室的成功改造,成为图书馆少儿服务的亮点;数字图书室的开放更为市民们查阅资料、阅读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与此同时,共享工程江西省分中心全力支持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建设,做好技术保障,解决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省分中心先后为全省的11个市级支中心、100个县级支中心组建网络,安装、调试卫星及计算机设备,安装资源管理软件,及时更新数字资源。2011年省分中心下基层为各级支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达到526人次,为基层群众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是文献资源建设得到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全省图书馆总藏16647147 册,同比增长7.52%。12月16日,我省全面启动全省各级图书馆免费开放,同时安排了免费开放的专项资金,其中市级图书馆不低于50万,县级图书馆不低于20万,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反响强烈,成为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江西省图书馆年购书经费由2010年300万提高到2011年的500,并于今后进入年初部门预算基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省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的压力。政府的多项资金的大量投入,既为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省公共图书馆赢得了良好的资金投入机制和有效渠道。
四是各类读书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4月23日,由江西省文化厅主办,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学会承办、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联动的“江西省首届‘读好书’活动”全面启动。首届“读好书”活动以“读红色经典,扬爱国激情”为主题,在江西省图书馆举办的首届“读好书”活动启动仪式上,向全社会发出“读好书、多读书、好读书”的倡议;由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西省图书馆学会、江西省图书馆承办的“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宣传推广活动同时在江西省图书馆正式启动。全省各地围绕首届“读好书”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5月23日至6月1日,江西省图书馆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推进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2011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江西省图书馆、九江市图书馆、靖安县图书馆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的“2010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深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成效显著 一是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2011年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通知》和《关于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套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对乡镇、街道、社区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及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作了具体部署。今年三月,我省还组织全省文化共享工程专项督导,促进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的深入开展。2011年,我省下拨了1667万元为46个街道文化中心配备电脑272台,为223个社区文化室配备电脑669台。12月,我省又投入了1189万元配备了3900台电脑,为一批社区文化中心(室)和乡镇文化站各增设10台电脑设施,正式启动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乡镇、社区基层点扩容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重大工程。
二是努力开发具有江西历史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健康向上、总量丰富的数字资源,打造特色数字资源库,推进优秀数字资源建设。在上级部门资金扶持下,2011年,省级分中心完成了《江西地方戏剧资源库
(二)》、《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
(二)》和《江西陶瓷文化资源库
(二)》等三个数据库的资源建设工作,连同去年建设完成的《江西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库》,至今年年底,我省分中心共建设完成了四个独具江西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源库,初步建立了全省数字资源采集、保存和服务系统。
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图书馆特别是基层馆人员业务素质。事业发展人才队伍是关键,我省十分注重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2011年省分中心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不留培训死角,完成了全省所有已建成的市、县、区支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级基层服务点的培训工作。省分中心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片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辅导相结合、设备验收与人员培训相结合,统一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方式, 举办35期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业务人员培训班,每期培训32个课时。2011年10月至11月,省分中心重点对35个县支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辅导。全年培训基层业务骨干超过290人次。全省各支中心主要业务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率达到了100%,并获得由省分中心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
(三)深入推进古籍保护工作,全省公共图书馆保护典籍传承文明的职能不断深化
一是古籍保护条件大为改善。政府在制定古籍保护方针政策、加强古籍保护工作领导的同时,各级财政也加大了古籍保护工作的经费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获得的古籍保护经费不少于500万元,大大加强了我省古籍保护的条件。各古籍收藏单位,通过改造古籍书库,添置古籍保护与普查设备,建立了一批基本符合《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的古籍书库,为古籍提供了良好的保护条件。各古籍收藏单位还通过加强古籍保护的制度建设,从管理上加强了古籍的保护。
二是古籍普查成果显著。开展古籍普查与启动《中华古籍总目·江西卷》的编纂。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通过对全省古籍藏量的摸底调查,已初步了解到全省132家公藏单位、29家私藏,共拥有古籍100万册以上,其中善本5.5万册。我省古籍藏量以公共图书馆为多,64家公共图书馆藏有古籍91万册,其中善本5.2万册。全省已开展古籍普查的单位有21家,俱为公共图书馆,已完成古籍普查基本数据近万条。至2011年,“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共举行了四批,我省各古籍收藏单位积极开展了申报工作。2011年5月至11月,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的通知》(赣文社字[2011]20号)的指示,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第一批“江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江西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
三是人员培训覆盖全省。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以自办培训班为主,联合培训与送出去培训为辅的培训模式。受培训人员来自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文博系统图书室,公共图书馆的培训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与此同时,积极组织我省人员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包括古籍普查、古籍编目、古籍鉴定、碑帖鉴定、古籍修复、古籍普查平台等),累计有11馆45人次参加了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此外,省图书馆还向基层馆开展了免费跟班培训古籍保护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我省古籍普查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
四是古籍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齐头并进。古籍修复是原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开展古籍修复工作较好的馆是省图书馆,该馆比照文化部颁发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改造古籍修复室,配备了更加合理的修复队伍,添置了更加先进的修复设施,进一步加强了以古籍修复为重要手段的原生性保护工作。而数字化、影印等再生性保护方式,则是有效缓解古籍藏用矛盾的重要模式。比如省图书馆,已对部分馆藏古籍进行了全文数字化的尝试,2011年遴选馆藏珍贵古籍《汤显祖评花间集》进行影印,以及编制馆藏古籍图录,制作书签等多途径地开展古籍原生性保护工作,有效地缓了古籍保护与使用的矛盾。又比如萍乡市图书馆、景德镇市图书馆在古籍影印方面也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庐山图书馆则通过编纂《历代庐山诗词选》间接性地开展了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
五是古籍保护宣传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古籍保护的宣传对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一年来,省古籍保护中心,以及各古籍收藏单位通过电视、报纸、网络,通过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科普宣传周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古籍保护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高校图书馆合作日益加强,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抓手,各馆谋求共同发展
一是在省教育厅领导下,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取得突破。2010年提交的《关于建设江西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提案,在2010年12月正式立项,2011年8月获得省财政的全额拨款,极大推动了我省高校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
二是在高校图工委的组织协调下,召开各层次学术研讨会,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首届江西省高校图书馆情报学术研讨会于8月11日至8月1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是硬件设施条件改善,相继有一批高校图书馆新馆落成,4月28日,九江学院隆重举行新馆落成典礼,10月11日,新余学院图书馆新馆隆重开馆,这些高校图书馆新馆的落成,壮大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保障力量,扩大了整体服务能力。
三、未来展望
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江西图书馆将进一步提升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以江西省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整体筹划、共建共享,不断扩大文献收藏范围、合理布局文献资源结构;进一步增强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能力,以江西省文献资源总目建设为重点,建成一批成体系、有特色的专题知识库,较好整合传统资源与数字资源、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面向用户信息需求的服务体系,形成立法决策服务网络化、深层次,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细致周到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以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为重点,建设覆盖全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形成数字资源库群,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数字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和利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使我省古籍得到全面保护。进一步提高综合保障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发布 发布时间:2014-12-23 11:16:21 来源:中国网财经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孙毅中国网财经12月23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及社会科......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7)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下,社会资本蜂拥“从医”,新业态不断涌现,民营医院持续、快速发展一、发展规模逐步增大(一)民营医院数量增长......
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十八届三......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精读2015年10月27日 10:35 来源:中国皮书网 作者:字号报告精读 |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2015年10月21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
2018年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70.3亿张,人均持卡5.06张。1、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