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练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__家。字____,自号____,又号____,著有(2)本文是作者被贬为_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bng)繁阴(fán)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yǐ lǚ)觥筹(gōng)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3.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4.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杂然而前陈者()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2)觥筹交错()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3)负者歌于途()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 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课内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翼然临于泉上()(2)饮少辄醉()(3)太守自谓()(4)醉翁之意不在酒()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中包含的一个常用成语是_____,它的常用意义是_____。4.选文写景,首先写_____,其次写_____,最后写_____。5.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1)宋 文学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2)滁州知州 《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2.C 3.D 4,(1)A(2)A(3)A 5,(1)比喻(2)设问(3)对偶(4)设问
二、1.略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醉翁之意不在酒 本意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4.山 泉 亭 5.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课外自测
一、基础知识(共38分)1.填空。(10分)(1)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
(7)写游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8分)环滁()林壑()蔚然()琅琊()()潺潺()酿泉()辄醉()晦明()野蔌()酒洌()山肴()伛偻()()弈者()觥筹()颓然()阴翳()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1)环滁(()(2)蔚然()(3)得之心而寓之酒()(4)风霜高洁()(5)宴酣之乐()(6)非丝非竹()()(7)苍颜白发()(8)颓然乎其间()(9)树林阴翳()
参考答案:
一、1.(1)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4)临溪而渔„„山肴野蔌(5)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6)醉能同其乐(7)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8)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2.略 3.略
二、1.(1)估计(2)逃跑(3)骗 2.(1)到了南郑,路上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人。(2)大王你如果只想做汉中王,就用不着用韩信这样的人才;如果想夺天下,除了韩信之外没有能同你共谋大事的人了。3.(1)上不我用。(2)国士无双。4.(1)韩信:才华出众,择明主而栖。(2)萧何:能识人荐人的伯乐。5.国士无双。在国家有才能的人中,找不出第二个,形容人很有才华。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已附答案,下同)
(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 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2.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A、G)
②表示解释的语气:(B、F)
③表示肯定的语气:(C、D)
④ 表示结住一层意思:(E)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A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答()
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几项。
A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 “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醉翁亭记》练习题 200810
一、比较阅读:
(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佳木秀而繁阴。秀:
②遂书以名其亭焉。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3.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4.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5.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
2、写出出自本文段的两个成语:、。
3、下列句“然”字的解释有别于其他三句的是()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吴广以为然。C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4、下列各句画线字全能作“都”“全部”解释的一项是()
①环滁皆山也。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百废具兴。④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⑤问所从来,具答之。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⑦其文理皆有可观者。A①③⑥⑦ B ①②⑤⑦ C②④⑥⑦ D②③④⑥
5、本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用“‖”在原文中标出,并简要归纳层意。
6、介绍醉翁亭,先介绍什么?后介绍什么?其中的哪两句与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拊贿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页。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
2、翻译(4分)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作者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2分)
四、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⒈解释加点词:
⑴云归而岩穴暝
⑵野芳发而幽香
⑶佳木秀而繁阴
⒉翻译句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本节作者写景先写早晚之景,后写四时之景,那么写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概括此节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⒍上边的文字中有一句子已演化为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
五、理解填空: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于:_____
名:______ 得:______
寓:_______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面加点的词应重读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⒋下面两道题,任选一题。(如两题都答按第(1)小题计分)⑴本段说亭名由来,旨在引出_________一句。
⑵本段文字选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①名之者谁
名:
②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⑵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意:
⑶①山之僧智仙也
之: ②名之者谁
之: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之: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
⑤悍吏之来吾乡
之:
㈢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
⑵射者中,弈者胜 弈:
⑶觥筹交错
觥:
⑷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⑸觥筹交错
觥:
⑹颓然乎其间者
乎:
⑺临溪而渔
临: 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⑴①行者休于树
于:
② 告之于帝
于:
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
⑵①酿泉为酒
为: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⑶①弈者胜
胜: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
③高处不胜寒
胜:
⑷①往来而不绝者
绝: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⑸①颓然乎其间者
乎: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乎:
⑹①把酒临风
临:
②临溪而渔
临:
⒊“太守醉也”的“醉”应如何理解? ⒋欧阳修在本段中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答:
⒌与《醉翁亭记》同样,《桃花源记》也是篇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社会风尚的语句。⒍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
⑵滁人能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段文字写了太守之乐,是通过文中的“___”字表现出来的。文中的“________”这个句子,表现了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
⑷此段文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_______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的政治理想。
㈣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⒈解释加点词:
⑴树林阴翳
⑵鸣声上下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太守谓谁
②太守自谓也
⑵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⒊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⒋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
⑵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
⑶临溪而渔
而:
⑷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而:
⑸朝而往,暮而归
而:
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
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而:
⑻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而:
二、课外阅读(共22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日:“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日:“韩信也。”上复骂日:“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日:“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6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2)丞相何亡()(3)追信,诈也()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2)王必欲常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1)韩信为什么逃亡?
(2)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如何?
4.概括韩信、萧何的特点。(4分)
5.写出源自本文的成语并释义。(4分)
【1.①滋长 ②命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㈠⒈从;命名;领会;寄托。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面的,是醉翁亭。⒊B ⒋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⑵《醉翁亭记》欧阳修 宋 ⒌⑴①命名 ②说出 ⑵①情趣 ②心意 ③主旨⑶①的,助词 ②它,代词 ③它,代词 ④到,动词 ⑤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㈡⒈⑴昏暗 ⑵香花 ⑶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⒉早晨进山,晚上回家,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就没有穷尽 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⒋山间朝暮及四季的景色 ⒌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 ⒍水落石出
㈢⒈⑴背
⑵下棋 ⑶酒杯 ⑷醉醺醺的样子 ⑸觥;酒杯。
⑹乎:于,在。
⑺靠近。⒉⑴于:①在 ②向 ③从 ④到,在⑵①酿造;②被;③对、向。⑶①赢;②优美的(好);③禁得住(忍受)⑷①断 ②与世隔绝 ⑸①于,在 ②语气词,吧 ⑹①面对 ②靠近 ⒊陶醉。表面是酒醉,为滁州百姓的幸福生活而乐才是实质。⒋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也,太守醉也 ⒌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⒍⑴①伛偻提携,指老人小孩 ②丝、竹,指音乐 ⑵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⑶醉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⑷政治清明
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练习题一.填空。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3.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5.选文......
《醉翁亭记》练习题引导语:《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名作,为了掌握知识,我们要多加练习才能做到不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练习题两篇,让我们来做题吧!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
《醉翁亭记 》课外练习题一、解释加点或画线的词:1、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有亭翼然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不在酒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8、野芳发而......
中学生醉翁亭记练习题【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临溪而渔 ( )(5)杂然而前陈者 ( ) (6)苍颜白发 (......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醉翁亭记》练习题参考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