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监测报告(网络)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草原监测报告”。
武山县2017年草原监测报告
草原监测是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17年,我县草原监测按照省市统一部署,主要采取地面监测的方法,重点监测了草原生产力、植被状况、生态状况、利用状况、灾害状况和保护建设等。地面监测在6、7、8月分别在沿安乡苟具村、温泉乡草川村、榆盘乡的盘龙村、鸳鸯镇费山村、高楼乡叶兵村,桦林乡漆坪村(芦子滩)、杨河乡安沟村、四门镇松树村(周沟)和洛门镇杨场村共9乡镇9个村的天然草原开展,全县共有23人次参加了今年的地面监测工作,调查总行程超过920多公里,共调查样地9个,采集样方81个,入户调查180余户。
本监测工作由武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武山县草原监理站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乡镇对本监测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全县草原概况
全县天然草原总面积65.14万亩,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61.87万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94.98%,主要分布在全县15乡(镇)344村,最大的有太皇山草场约34995亩,草川草场约30990亩,云雾山草场约28500亩,桦林山草场约31995亩,建军山草场约27000亩。南部山区的太皇山草场、草川草场、云雾山草场属草甸草原,植被较好,产草量较高,北部山区的桦林山草场、建军山草场属温性草原。全县草原根据其气候、海拔、经纬度、植物种数、植物盖度等综合因素和武山县第二次草原普查数据分析,将我县天然草原分为山地草甸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等五种类型,其中山地草甸草原类面积为232058.49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35.60%,主要分布于南部乡镇如杨河、沿安、温泉、滩歌、四门、龙台等乡镇的高山地区;暖性灌草丛类草原为24203.95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3.80%,主要分布于沿安乡、杨河乡的浅山地区;温性草原类面积为340305.70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2.20%,主要分布于全县北部的大面积地区;温性草甸草原类面积为16739.45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于桦林、四门、洛门海拔较低区域;暖性草丛类总面积为38140.32亩,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8%,主要分布于沿安、马力、高楼等阴湿区域。
二、草原监测情况
(一)草原监测样地布设
在全县五个草原类型中,选择了代表性强、生态分布区域典型的暖性草丛、暖性灌草丛、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草原五种草原类型,合理布设样地样方,在每个草原类型中设置非围栏监测点样地2个,其中在山地草甸草原类监测点设在沿安乡苟具村、温泉乡草川村,温性草原监测点设在榆盘乡的盘龙村、鸳鸯镇费山村,温性草甸草原监测点设在高楼乡叶兵村,暖性灌草丛监测点设在桦林乡漆坪村(芦子滩)、杨河乡安沟村,暖性草丛监测点设在四门镇松树村(周沟),洛门镇杨场村。全县共设置草原监测点9个。
(二)测产样方植物种类情况
在6、7、8三个月共完成样地基本特征调查9份,做测产样方81个。通过实地的测产样方监测,分布于我县天然草地的植物总共有37科,247种,其中禾本科70种,豆科39种,莎草科9种,三菊科18种,十字花科12种,茜草科2种,车前科1种,紫草科1种,旋花科4种,樱草科2种,繖形花科5种,蒺藜科1种,拢牛儿苗科2种,蔷薇花科8种,凤尾蕨科1种,木贼科2种,马齿苋科5种,百合科3种,灯芯草科3种,雨久花科2种,鸭拓草科2种,眼子草科1种,藜科11种,藜科11种,石竹科2种,唇形科3种,有毒牧草7种。
(三)草原植被生产状况及草原生产力
自6月、7月、8月我们组织业务精通的技术人员,结合草原普查外业后续调查和草原植物标本采集工作,对我县的9个监测点进行了草原监测。2017年牧草生长季节全县大部分草原区域春季降水适中、气温比往年回升早,尤其进入6、7、8月份以来,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少,对植被生长不利,使天然草地产草量、长势等受到严重影响,但进入8月下旬以来雨水偏多,有利于植物生长。全县草原植被总体长势呈现出“前期好,中期差,后期转好”的态势,4、5月份长势好,6、7月份长势与去年相比较差,8月份长势和上年相当。但全县草原植被总体长势略差于上年。
1、植被长势综合评价:全县草原植被长势地域和草原类型差异明显,呈现出南部区域草原长势良好,植被度高,北部区域草原长势一般,植被度低;全县草原草丛平均高度32.67cm,长势最好的温性草甸草原植被平均高度53.51cm,长势最差的温性草原平均高度21.06cm。南部草原区域主要分布在杨河乡、温泉乡、滩歌镇南部、桦林乡西南部等,北部区域主要分布在洛门北部、咀头北部、鸳鸯镇北部等地。
2、草原生产力:2017年全县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14.52万吨,折合干草4.68万吨。从草原类型看,全县5类草原平均鲜草产量达4424.32kg/hm,折合干草约1427.2 kg/ hm。鲜草产量从低到高依次为:温性草原、暖性草丛、暖性灌草丛、山地草甸,最高的温性草甸草原7191.7 kg/ hm,产量最低温性草原2135.8kg/ hm。
3、草原生态状况:通过落实草原补奖各项政策以及禁休牧制度的逐步落实,全县部分区域草原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草原禁牧难度依然很大,鼠虫灾害面积大,乱垦、非法乱征滥占、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草原旅游兴起,随意在草原上开路、搭建或建设永久建筑,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草原恶化态势正在发展,草原退化、沙化仍在进一步加剧。当前我县三化总面积约44.46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68.25%,其中退化面积为32.6
22万亩(轻度退化11万亩,中度退化18.42万亩,重度退化3.18万亩),草原沙化面积11.85万亩(轻度沙化3.59万亩,中度沙化7.08万亩,重度沙化1.179万亩),草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四)草原监测结果评价
今年6-8月通过对全县9个草原监测点实地监测,数据汇总分析,我县草原植被生长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草原植被总体长势略好,平均鲜草产量达4424.32kg/ha,草原植被盖度较上年下降0.57个百分点,全县各类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2.68%,植被平均高度32.37cm。全县发生草原火灾3起,较上年9起下降66.67%,和鼠虫害面积较上年减少,禁牧难度大,草原生态状况依然严峻,仍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
(五)草原火灾情况
2017全县草原火灾发生次数及受害草原面积比上年有所下降,全县共发生草原火灾3起,无特大草原火灾,比上年减少了66.67%。
火灾发生龙台、四门、山丹等乡镇,烧麦秸、吸烟和上坟烧纸等是今年草原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上年相比,因烧麦秸和上坟烧纸引发草原火灾的比例上升,吸烟、取暖、野外烧烤引发草原火灾的比例下降。由于春秋季干旱、地面枯落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和草原区域旅游等活动日益增多,草原火源管理难度大。
三、建议
建议进一步理顺县级草原监理机构,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开展草原非法征占用和草原监督管理,加强草原监测队伍建设,加大草原监测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级草原管护员的报酬,大力草原法律法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切实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对草原生态的破坏行为。建议畜牧部门与国土、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坚决制止草原滥采、滥挖、滥牧和乱占、乱建和非法开矿采石采土等破坏草原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武山县草原监理站 2017年12月4日
全国草原监测报告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编制说明 草原监测是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07年,全国草原监测采取地面监测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相......
网络舆情监测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舆论发生和传播的情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此事件产生和持有的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
扎鲁特旗2010年秋季草原监测工作报告扎鲁特旗2010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严格按照《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及自治区秋季草原监测工作总体要求,认真开展秋......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XXXXX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一、总 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网络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我......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日期:2005-06-17 发布单位: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12号现发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部长 汪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