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为什么不敢为胡适塑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胡适北大毕业演讲感想”。
·有容乃大·
北大为什么不敢为胡适塑像?
如皋 蒋文祥
记得2005年9月台湾著名学者李敖飞赴大陆开始“神州文化之旅”,他在北大演讲时曾经说到,自愿捐款35万为胡适在北大校园塑像。原因是当年胡先生曾送1000元资助李敖,李敖感恩,故而数十倍偿还这笔感情债,听后真是令人感动。
然而时过境迁,八年了,全国抗战都胜利了,胡适塑像至今却一直没能在北大校园出现。我们不禁要问:北大为什么不敢为胡适塑像?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捉摸不透。
胡适1910年考取庚款留美,1917年回国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尝试白话诗写作,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胡适一度游离于南方政府和北洋政权之间,虽然结果倒向蒋介石,但他一向追求自由,并不拥护蒋介石的专制统治;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声称20年不谈政治不入政界的胡适,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义无反顾地响应战时政府的征调,于1938年9月至1942年9月毅然担任驻美大使。他坚信中国的抗战一定会赢得世界的同情,他把希望寄托在苏联和美国身上,尤其是美国身上;抗战胜利后,胡适于1945年10月至1948年12月担任北大校长,为蒋介石政权苦撑门面;1949年4月蒋介石败退台湾时胡适赴美当了寓公,1958年4月离美赴台,接任蔡元培曾经担任过13年之久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追求民主自由终不可得,1962年2月24日在台湾忧愤而逝。
李敖评价说,胡适是一个褪了色的诗人,一个落了伍的外交家,一个卓越的政论家,一个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
这倒不禁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和他的生活秘书孟庆云的一段精彩对话。孟庆云问:“王安石与司马光既是对手,又是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儿?”毛泽东答:“这两个人政治上是对手。王安石要变法,而司马光反对,但在学问上,他们还是好朋友,是互相尊重的。他们尊重的是对方的学问,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不能因政见不同,连人家的学问也不认账了。”
老人家说得多好哇,我们不能因政见不同,连人家的学问也不认账了。老实说,胡适是个大学问家,一生曾经有过36个博士头衔。被称作“白话圣人”的胡适,一生致力于推广白话,这也是他最成绩斐然的事业。
想当年,北大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仅包容不同的学术和流派,而且包容不同的人物和主张。而如今,面对李敖要为胡适塑像的建议,我觉得,北大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认真对待。既不能因政见不同将他一棍子打入地狱,也不必因尊重学问又将他一下子捧到天上。大学大学,有容乃大嘛!
无论是作为教授还是校长,过去的北大无疑曾经有过胡适的一席之地,现在的北大也理应留给胡适一席之地。北大不妨给胡适先生塑个像,让他平静地站在那里接受后人的褒奖或贬谪,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历史。北大应该有这个雅量!
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唯有用制度......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3篇范文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要求,消除干部工作作风中“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
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锦集14篇)由网友“功夫猴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自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篇1: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
第1篇: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当前"为官不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当导演找我再来《超级演说家》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后来他说可以加特效,不如说duang的一下我就上来了,duang duang duang,听上去还挺炫酷的,所以我决定回来看看娘家人,既然回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