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_比较社会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14: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生活环境及社会治安

摘要:在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吸力双重作用下,大量民工来到城市,来城市赚钱,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但是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生活环境一直都脏、乱、差,至今得不到改善。而聚居地治安不好,又给城市社会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困扰。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形成生活环境社会治安

1.聚居区的形成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是指外来务工人员大规模集体居住地。外来人员聚居区主要有两种 形式-----(1)与企业相关的集居公寓宿舍或集体租住房。(2)自然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来人员聚居地。

(1)与企业相关的集居公寓宿舍或集体租住房。主要就是建筑工地民工聚居的简易房以及各企业员工宿舍。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居住选择,一方面是企业的因素,住在企业公寓或宿舍离上班地方近,方便民工而且企业也方便管理;另一方面价格是个重要因素,这些地方相对而言居住费用较低。

(2)自然在城乡结合部形成的外来人员聚居地。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居住选择,一方面受到房源、房价以及政府对流动人口租房控制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经济负担能力与务工经商需要的限制,所以在城区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外来人口聚集区。但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农民由于城市的扩张失去耕地,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拥有远大于城市平均水平的宅基地和住房面积,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房屋成了他们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近郊区由于房价相对低廉,在区位上对内接近市场,对外联络方便,又有经营务工的广阔市场,加上城市管理相对松弛,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在此聚居而渐成规模。

2.生活环境

外来人员聚居地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脏、乱、差,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这种现象 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通过走访南京市建邺区“河南村”,我们发现那里垃圾随处可见,还有很多垃圾堆,聚居地气味很难闻,违章建筑也有很多。结合之后走访的建邺区一些建筑工地,发现这些地方生活设施都挺缺乏,没有室内自来水与卫生间。多数情况是几十户人家用一起用着公共自来水池与公厕,厨房也及其简易。而且居住条件也差,看了二十几户人家,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人均不足4平方,在不足16平方的小屋子里,挤了4个人。“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环境差,垃圾、垃圾堆随处可见。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环保意识差,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对周边公共生活环境的漠不关心,一部分是社区或者街道等部门对民工聚居地的忽视,在环境清洁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另一

方面体现在农民工自己生活的屋子脏,这主要是因为民工的工作一般都很累,很少有精力清洁屋子,另外民工对居住环境要求也相对较低,再有就是民工居住的地方公共卫生少。

“乱”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各种混乱的违章建筑;另一方面指社会治安的混乱。社会治安这里不再细说,下文会详细研究,这里主要研究违章建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房屋出租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违章建房,扩大出租面积。而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会私搭乱建,以获得更大的生活空间。这些违章建筑侵占街道、道路、田地,破坏环境,影响交通市容,还存在极大的 安全隐患。这些需要城管规划局的相关单位配合处理。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差”主要指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生活设施缺乏,以及人均住房面积低。通过之前走访调查,发现农民工聚居的地方生活设施都挺缺乏,没有室内自来水与卫生间。多数情况是几十户人家用一起用着公共自来水池与公厕,厨房也及其简易。而且居住条件也差,我查看了二十几户人家,算算人均面积不足6平方,其中有几户人家人均不足4平方,在不足16平方的小屋子里,挤了4个人。据新浪财经报道“农民工主要靠租住私房解决住宿,居住条件差。76.0%的农民工家庭租住私房,16.8%的居住在单位、雇主提供的免费住房,而已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仅占0.9%。七成多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五成多的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在5平方米以下。”由此可见虽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任然很差。

3.社会治安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且来自全国各地,给聚居地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变,聚居地的情况很难掌握,所在街道、社区对聚居地的具体住户情况了解不多,留下许多不稳定因素。再者一般而言在安全保卫方面,因为城乡结合部经济水平的落后(和城市中心相比较),安保设施一直也是较为缺乏的。因此,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治安状况一直较差,这不但会给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另一方面也容易激起外来务工人员中极少一部分人犯罪欲望的产生。相对而言,在集体宿舍环境下安保情况能略强于民房,但是居住环境更为狭窄,使得工人之间引发摩擦的可能性进一步升高。

据河北石家庄《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报道“区居住人口情况复杂,治安隐患加大。区划调整后,我区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常住人口原有25.5万,现在16.5万,流动人口原来3.5万,现在10多万。外来人口占总人口37.7%。外来人口虽然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看到,由于他们无固定职业,有的缺乏谋生手段,就以盗窃为生,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使得违法犯罪隐患严重存在,且有上升势头。今年1——9月份全区共打处(逮捕、劳教、直诉)各类刑事犯罪人员309人,其中外来流动、暂住人口195人,约占63%,这些人员刑事作案264起,占全部案件的48%。”外来人

员虽然只占37.7%,但犯罪率却占63%,可见外来人员聚居地治安确实差,急需治理。

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需要社区、街道和公安局一起搭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网络,同时加强法制宣传,这样能大大改善聚居地治安。

参考文献:

1.《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方式考察-----以宁波为例》-----王启富,俞建文,谢磊

2.《关于此京市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地违法建议的调查》-----朱守平

3.《XX区社会稳定工作调查与思考》-----河北省石家庄人才网

4.《农民工每周平均工作6.42天 人均住房不足5平米》-----新浪财经

5.《浅论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秦山南北微博

《比较社会学》感想

课程:比较社会学组别:7姓名:王凯堂学号:101180115 学院:电子

一学期课下来,通过朱老师的讲解,对比较社会学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不过我还是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切的定义,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比较社会学(comparative sociology),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将两个以上社会的社会学时间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和差异性,进而阐明社会发展变迁的条件和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社会人类学和功能人类学亦将其研究称做“比较社会学”。最早提倡并实践比较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则出色地运用比较方法进行了社会学研究。他曾比较了中国宗教、印度宗教、新教各自的社会作用,得出了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产生的结论。他的比较研究成果表明,比较的能力大大有助于人们对某一特定社会的分析,尤其是有助于发现因果关系。二次大战以后,比较社会学重新受到重视,研究的领域广至文化、狭至亲属关系,主题非常广泛。看了这条简介,我对比较社会学有了更好的把握,比较社会学重在比较二字。通过比较能更好的发现俩者之前的共性与异性,这样便于发现因果关系。

朱老师给我们这学期讲课主要围绕着“城市”这个词展开,这样有利于我们直观的去了解比较社会学。通过学习我对城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城市的基本概念是指大量人口密集居住的地方。人、大量的人是城市形成的基石。城市形成的前提条件:有特定的中心场所、辅以政治、宗教、商业、文化等活动,城市是中心功能地域。城市是以各种权利为基础,整合机构的所在地。城市形成在有(1)政治机构:市政府、公安局、法院等(2)经济机构:企业办公楼、工厂、商店等(3)宗教机构:教堂、寺庙

(4)文化机构:学校,图书馆等。马克思·韦伯认为“说有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对完整的大型定居场所”。

我一直认为城市是这样而来,在一片地区有许多的村落,但肯定有的村落有些优势,或地理位置占优,或有什么特别产出,或者实力强大,总之就是一种能吸引人聚集的因素。这个村落人会渐渐变多,人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的人从事副业,这样社会分工多,物产就更丰富,会形成一个区域交易中心。如此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城市。

个人觉得朱老师将大家分组这个决定很赞。平时大家在分工合作这方面很是缺乏,这样让大家在一起商量探讨,一起完成任务,感觉很好。

两千字的感想,有点多,最后写篇《乡土中国》感想吧!朱老师一直很推崇费老的作品。看完后觉得费老不愧为大师级任务。全书5万多字,字不多,但的确是精品。浓缩的是精华呀!

也许是来自农村的缘故吧,看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我感受颇深。

每次看到农民工在大城市里打工,看着他们外表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的样子,我会感到特别揪心。不知道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受到过多少老板的骂,不知道他们走在大街上有多少人笑他们土气。其实,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记得我曾对父亲说:“爸,等我以后有钱了,就到大城市去住,然后也把你接过去。”父亲笑着对我说:“等我老了啊,我还是要住在农村,我们家还有那么多土地呢,并对我说哪怕我以后到城市生活了,家里的地也不要丢”我一直特别不能理解父亲的想法,难道到城里享福没有在家种地好吗?现在,我似乎明白一点了: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到南京来读书后,才真正感觉到乡下和城市真的不一样。在农村熟人见面,打招呼是肯定的,无须什么理由,自然而然的事?”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在大城市,即使大家门对门住着,互相也不会打招呼,更不用说相互信任了,也许最后同住对门,一年过去都不定能熟识。冷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个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南京这个大城市的时候,一开始我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因找兼职受过骗,会被别人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过去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乡下的孩子到大城市里总会有小小的自卑,因为有些城里的孩子总是会嘲笑他们。城里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先也是乡下人,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很多乡下人创造的,他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坐的车,都离不开乡下人的辛勤劳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忘本。相对于城里人来说,乡下人就要重本的多。他们深深的植根于土地中!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世代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几本上不流动,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那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就因为这样,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他们不需要文字,熟悉到自觉地去遵守传统的规范,不需要法律的存在,更不需要借助契约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想,也许现在的我仍然羡慕城市生活,但或许当我老去那有一天,我也会想回到乡村的吧。我一直这样规划我的人生,大学毕业后为事业奋斗30年,而后就带着妻子返还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恬淡舒适的生活。

外来务工人员事迹材料

-范文最新推荐----------------------- 外来务工人员事迹材料外来务工人员事迹材料——记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杨强的先进事迹在南通明诺机械有限公司,只要谈起杨强同志,大家......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

城阳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一、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开拓他们新的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本地区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在6周岁至14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第二条 外来务......

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表

外来务工人员问卷调查表您好!为进一步了解和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切身问题,特组织此项调查。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相应答案上划“√”或填写具体内容,谢谢!1、你的户籍(如:河北):年龄:......

外来务工人员登记表

通知为维护公司治安稳定,现对你单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登记。请于2013年5月30日之前,将你单位外来务工人员资料上交至武保科外勤办公室。上交资料为:外来务工人员身份证复印件、2......

下载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社会学 外来务工人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