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区治理包括”。
社区治理
一、单项选择
1.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B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 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C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美国学者法林
4.()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A
A.美国学者法林 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 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二、多项选择
1.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一群人 B.地域或地点
C.社会互动 D.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根据社区的性质提出的社区类型包括()。ABC
A.地理社区 B.身份利益社区
C.个人网络社区 D.行政社区
3.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进行的社区分类,有()ABCD A.面对面的社区 B.标准社区
C.具有共同感的邻里社区 D.扩大的社区
4.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进行的社区分类,有()ABC
A.传统老居民区 B.新建小区
C.单位家属院社区 D.个人网络社区
5.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BCD
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6.一般来说,社区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几个因素的配合,它们是()ACD A.社区居民的参与与组织 B.主要靠市场机制的渗透 C.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 D.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如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3.身份利益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社区,是基于民族、种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形成的社区。
4.个人网络社区——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即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5.单位制模式——指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大多数社会成员被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中,由这种单位组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行为。
6.城市街居体制——城市基层民主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来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7.社区问题——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上的表现,社区中许多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靠大家集体努力来应对解决。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基本要素(简述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提出的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提出,社区的构成有哪几个基本要素?)
美国学者希拉里(Hillny,1955)和威尔士(Willi。,1977)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1)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社区包含一群人,没有人就不成其为一个社区,必须有人群才称其为社区。
(2)社区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地域。社区必须占有一定地域范围,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区域。一般地说,一个社区居民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地域里,这个特定的地域就是社区的地理界限。因此,没有地域要素,社区就不可能存在,(3)社区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分正式组织化互动和非正式的自然交往互动。一般来说,在社区中,两种社会互动都存在。
(4)社区的第四个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依附归属感,或者说心理上的认同。当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以习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对某个社区产生观念上的归属和依赖,对互动交往的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2.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1)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地理性社区(这样的社区可以是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
(2)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就不一定是以地理位基础:这种社区主要用来指非地域的社区,是基于民族、种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性取向、社会阶级、专业或就业类型等形成的社区。
(3)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3.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1)情感性/情感中立;(2)扩散性/专一性;(3)特殊性/普遍性;(4)先赋性/自致性;(5)集体性/个体性。
4.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了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保守传统生活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经济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4.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
(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
(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6)社会解组的问题。
5.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有哪几种理论模式。在社会学有大量关于社会问题的归因理论,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种:
(1)社会病态论;(2)社会解组论;(3)价值冲突论;(4)行为偏差论;(5)标签理论;(6)社会建构论;(7)社会冲突论。
五、论述题
1.论述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村进人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乡村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比较深厚地蕴藏在社区之中,由于乡村社区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经过乡村社区的代代相传,实际上延续着一种文化模式和精神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生存的意义和终极关怀。
2.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城市社区的经济功能主要在于能够给基层社区居民提供一种场合,让他们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经济体,这种社区经济体比较稳定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水平,尽量免除市场资本带来的风险和剥削。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化。城市社区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交通和通讯比较方便,人们的流动性也比农村社区强,所以城市社区居民社会交往和参与的空间大,有较多的选择机会。素。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正是因为城市社区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网络的选择性和超地域性,所以城市社区的团结和控制的纽带变得弱化,由传统社区的靠情感和道德维持社会团结走向靠理性和法制来维持社会的分工整合。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强化。城市社区的社会地位分化和身份显现功能的一个趋势是社区间的差异大于社区内部的差异。教育的同质性增强,从而减弱了成员之间的身份差异。
第五,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城市社区的居民生产活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风险,加上大家庭和社区关系的弱化,所以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主要靠体制化的制度和专业,而社区内部的保障和服务功能成为一种补充和辅助。
第六,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当代城市社区的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不同于农村社区对传统的较强的依赖性,而是表现出多元性和繁荣性。
3.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革?
(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五个特点
(1)现代化的起步比较晚,一般都落后于西欧国家;(2)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而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输入;(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人为的自觉努力,主要靠民族精英推动政府积极推进现代化;(4)现代化的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的任务紧迫,要求“一揽子”解决,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二)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革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为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第二,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第三,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第四,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4.论述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的独特挑战和转变。一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二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三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四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把社区作为基层居民再就业、发展社区服务和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的场所。
5.论述社区化的社区问题解决机制。
第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组织。通过社区居民全面深入的参与,形成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把社区内外资源整合好,真正用于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真正形成一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到社区居民的参与,需要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启发居民,理解社区问题和社区居民生活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社区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一种团结合作意识,把居民组织起来,围绕特定问题,采取一定策略,寻找资源,解决问题。
第二,社区内在资源的开发利用。靠社区居民参与,根据当地社区的现有资源环境和文化习惯、技能手段,来自主决定社区的开发项目和参与管理控制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第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社区发展和治理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否则的话,社区发展构不成一种专业,那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区变迁过程,就需要有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援助,来促进社区的发展。
12春《社区治理》作业一_0010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 )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A.社区治理......
一、单选题1、法国社会学家在1893年著作完成《社会劳动分工论》,他是谁 A. 迪尔凯姆2、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创建了一种理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的主......
13春《社区治理作业》三_0009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英国社区照顾的理论基础是( )。 A.标签化理论 B.正常化理论 C.人道主义理论 D.社会关系网络 满分:2 分2......
《社区治理》平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B5、B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CD4、ABC5、ABD三、名词解释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
社区治理作业一一、不定项选择题1.德国社会学家(A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A腾尼斯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