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小编推荐]_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10: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成功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小编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王丽1 傅金芝1 钟传金2

(1.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650092

2.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平中学 610107)

摘要:成功智力理论是斯腾伯格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力理论,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理论对开发学生创造性个性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很有力的触动。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树立“成功人生”的发展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智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供成功智力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 成功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1996年,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教授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人生的成功,既不靠IQ,也不靠EQ,而是取决于您的成功智力。”成功智力是指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他所说的成功,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到的人生理想目标的成功;是每个正常的个体都可以发展的成功。斯腾伯格认为智力不应仅仅同学习的成功有关,更应

同生活里的成功密切联系。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分析性智力指一种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和评判思维成果质量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产生新异有趣的能力;实践性智力是将思想及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的智力。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性智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性智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维及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这三者彼此相互联系,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1]

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人在智力上没有等级的差别,只有结构的不同。传统智力理论中的智力只是一种“呆滞的智力”,或者只是一种分析型智力,只是人的智力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不仅打破了将学生智力的发展仅局限于学业智力的范畴,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而且还指出成功智力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和发展,所以后天的教育应提供有助于学生成功智力和谐发展的条件。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分析型智力的部分培养,重视知识的占有、再现和继承,由此造成了许多早期智力超常或学业成绩优异,但成年后少有创造性的事实,中国人至今仍没有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与我们泱泱大国的人口比例是极不协调的,而已公认的中国人的智力水平并不低,而是缺乏创新与实践性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促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重视知识的运用及建构过程,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及新型的师生关系,[2]与成功智力理论相得益彰。在新课程改革中,以成功智力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智力,鼓励学生勇于实践,依靠发展成功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在新课程改革中树立“成功人生”的发展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成功智力理论提出:人人都能成功。以人人都能成功为理念,学校教育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个性与创新,面对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和学生群体,要能为这些能力、志向各异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方案,适应不同学生能力、兴趣等的需要,为不同学生达到相同的目标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方法,为不同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机会。教育的目标不再是为了取悦或培育英才,而是给所有的孩子机会,以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不同的孩子将各种的才华带入同一间教室,就如同不同的成人将不同的才能带入同一工作一样。斯腾伯格并不轻视更不反对分析性智力,而是强调分析性智力只是人生成功的智力因素之一,分析性智力水平不高的人毫无必要妄自菲薄,而是要充满自信地发挥自己的所长。[3]具有成功智力的人能够认识并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优势,同时能够认识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正或弥补。

斯腾伯格认为生活里的成功只有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来定义。成功智力所要求的心理能力因文化而异,具有情境性。这种智力情境性保证了成功的普遍性,任何文化中的个体都能以适应生存文化环境的智力,从而达成自我的人生理想的目的。在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如内地文化,沿海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在新课程改革中,地方课和校本课的实施能反映本地域、民族文化特质,学生易于接受,愿意接受,也有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学生个性心理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充分发挥,一些学生在学业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暂时处在落后状态完全属正常状况。以往的经验显示,学业成绩的优劣并不能完全展示一个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倡要通过学生的行为、作品、学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2、在新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智力的潜能,这种智力是应该加以传授的,因为这种智力在学校生活结束之后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最具有价值,也是最丰厚的回报。学校教育也只有把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作为重要任务,才能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获得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注意分析性智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的培养。新课程的目标、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评价的改革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具体的指导意义。2.1 新课程与分析性智力的培养

分析性思维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人们从问题情境出发,沿途克服众多障碍并最终解决问题,强调在搜集、处理、分析、比较各种资源和信息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斯腾伯格的分析性智力着重于“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是“出色地记住并分析别人的思想”。[4]

新课程中提出的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转化正是希望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真正的能力。在我国,知识记忆的正确程度曾经是衡量学习水平高低的标记,然而,知识的增长速度是我们死记硬背一辈子也记不完的。因此,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文化,更为重要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在社会中如何生存下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充分参与、发展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作出明智的决策,是一种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化社会中终身受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利用各类资源和信息,在查询、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探究、了解,找出问题,设定假设,规划解决策略、搜集资料、验证与修正假设,最后得出结论。在新课程中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唯一而且有开放性,这在很在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比较、对比、分析、评价、判断,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斯腾伯格认为对于分析性智力,在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的元认知策略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发展的。人们对自身思维过程(分析、创造和实践性问题解决、推理和决策等)了解和控制的元认知能力,要比单纯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和思维过程),更能影响到智力,只有重视和发展元认知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智力。弗莱明发明青霉素是他意识到杀死细菌的霉菌比那些原想研究的细菌更重要。这就是选择编码和专注于关键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学习计划的指导,核心是学习方法或认知策略的指导。对解决具体问题时,不应只是直接地展示解题过程,要有对问题性质、内容、要求的分析,对解题方法选择的分析,对确定解题思路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反对那种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形式,养成学生有计划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5] 2.2 新课程与创造性智力的培养

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产生出新异独特思想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其动力是创造性个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重识记,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学生有自主发现、探索、认知事物的能力,在教学中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新课程改革中的“活动教学”的教学观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对他们所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发现,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构,养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求异、求优,善于联想的创新意识。

一定数量和结构和结构合理的知识是创造过程所必须的,因此,进行创造性教学也必须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但知识的积累和其结构的完善并不必然地产生创造。因此,老师要善于创设创造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各门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所学知识的机会。例如,文学和艺术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和方法,特别是其中的不断探索精神有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产生创造性的设想。

新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表达并提高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对一事一物的观点,敢于与众不同,在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活动出现困难时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成长起来,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遇到不明情境和问题时一方面努力探索,另一方面耐心等待问题明朗化,而不是急于求成或追求他人赞同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或是等待老师给出答案。在这些活动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具有创造的人格和动机。[6] 2.3 新课程与实践性智力的培养

实践性智力的应用是将分析、思维的结果用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操作方法加以实施的过程,也是无形思想的一个物化过程。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和学业智力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学业智力一般随着求学的过程而逐渐增加,在个体完成学业后到达顶峰,然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实践性智力却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未明言知识”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会有增长的缘故。这种未明言知识来源于经验,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

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应当是多数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以“升学”为目的而极少实际应用的特殊的内容。夸美纽斯认为,“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教学场所不是为了学校而学习,而是为生活而学习”。斯宾塞认为,学校教育要为“完美生活”作准备,衡量知识价值的标准要看它对完满生活的功能大小。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原则。因此,我们要教知识的用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注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重视技术教育,科学是用脑和手认识世界,技术是用脑和手改造世界。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寻找最适合发展学生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教学材料,唤起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开发出来的更多种类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的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最后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供成功智力发展的环境

斯腾伯格认为阻碍学生成功智力的发展有三大障碍:第一是权威人物的负面期望。家长、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权威,可是中国有一种望子成龙的特殊传统:吝啬表扬、吝啬鼓励,却喜欢批评和挑剔,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愿望;第二是学生自己否定自己。成功人士的基本特征是“我行,我可以”,而不成功的人总是有不成功的借口和理论;第三是缺乏可以学习模仿的榜样。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一生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对他极具影响力的人,帮助他充分发挥潜力。它告诉我们,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确立行动的榜样,要比知识传授和道德宣讲更重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老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让学生独立实践、独立思考、自我总结,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具有积极意义。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如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都积极的去思考、去探究,其所放出的能量是任何个人所无法比拟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学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精神上的鼓舞,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教师的正面期望再加上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教师指导,使学生的内在动机得到激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发展,使他们更充分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7]

斯腾伯格站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高度上不断扩展研究视野,以期用更接近真实和全部的智力理论来解释人类的智力活动。他的成功智力理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学习和借鉴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对开发学生潜能,更好地适应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钱文译.成功智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5][7] 方芳 主编.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建议.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P45-52,95,206,144 [3] 袁振国.打破智力神话.光明日报,2000.3.16 [4] 杨丽绢,陈锋.在探究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中学生物教学.2003.9.P6-7 [6] 张景焕。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示.教育研究,1998.1

成功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

王丽1 傅金芝1 钟传金2

(1.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650092

2.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平中学 610107)

摘要:成功智力理论是斯腾伯格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智力理论,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成功智力理论对开发学生创造性个性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一种很有力的触动。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树立“成功人生”的发展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智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供成功智力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 成功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The Succefu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The Curriculum Reform

Wang li1

Zhong chuanjin2(1.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 Education,Neijiang teacher’s college;2.XiPing middle school of Long Quan Yi,Chengdu,Sichuan)

Abstract: The Succeful Intelligence Theory is a new kind of Intelligence Theory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Profeor Sternberg in 1996.Succeful intelligence contains three parts:analytic intelligence, creative intelligence, practical intelligence.The theory has much influence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because i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creative personality and practical aptitude.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 the belief of “succeful life” and the new typ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vides an environment for the training of analyzic, creative and practical intelligence and the devolopment of students.Key words: The Succeful Intelligence Theory,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alytic intelligence, creative intelligence, practical intelligence.联系地址:

王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03研(650092)Tel:

0871-5513194 E-mail: wangli731101@sina.com 第一作者简介:

王丽(1973-),女,汉族,四川广汉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03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认知发展与学习的跨文化研究, 近期发表文章:

《新课改中教师的心理调整》,基础教育研究,2004,3;

新课程改革理论试题2

新课程改革理论试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础。2、......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

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新华区香山街小学唐耀军2011-8-6读《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感暑假时间相对充分,假期中我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题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答:校本研究是指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各......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试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特别提醒:全卷共1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答:简单地说,校本研究就是以校为......

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审视与要素探索

教学创新的理论思考——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审视与要素探索胡彦文【内容提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新问题的。理论审视的结果是:要优化......

下载成功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功智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