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运用_新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8:55: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运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运用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用全球史观指导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的依据

1、是高考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都重视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和社会交往这一特点。这种情况在今后高考命题中还会出现。既然高考命题者用全球史观指导命题,那么用全球史观指导高三历史复习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是由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由民族历史(或区域历史)发展为全球历史的过程。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人类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前景需要开展有效的全球合作,所以要认识变革的根源和取得各社会相互了解,开展全球的合作,就需要建立一种全球观。

3、是由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内容包罗万象,是由无数个看似互不相关而实则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有过去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若离开整体观,就无法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也就会变成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只有根据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从宏观上把握整体知识结构,进而向学生揭示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在掌握某一知识点的同时,知道这一知识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才能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了解。

4、用全球史观指导教学符合正确的思维方式。“系统分析法”要求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核心是整体分析法。把它运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事件、人物等都不过是这个整体的一分子。必须着力去寻找历史的整体性和整体关系,以发掘历史整体过程和整体运动规律。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运用全球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

5、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目标方面强调“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在内容标准中,以小专题形式,强调人类社会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既然新课程标准用全球观来指导,那么我们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具体教学时,就更应贯彻全球史观的意识。

二、认识全球史观的基本内涵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三、全球史观专题解读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由片到圈、最终组合成世界文明的过程。自文明形成到资本主义出现,人类经历了“点”、“面”、“片”、“圈”的文明发展;资本主义的作用则是把“圈”进一步扩大,引导出一个“世界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也多次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即资本主义构造了“世界文明”。因此,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问题,“圈”的限制被资本主义突破了,历史继续其“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这个过程至今仍在延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化” 和“区域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构建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全球史观考点揭示

1、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2、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3、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

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整体史观下“世界文明”构建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五、全球史观与课程教学

1、更新史学观念,树立全球史观。要用全球史观来指导高三复习教学,教师首先要树立全球史观,加强全球史观的理论学习。如,英国史学家G·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导论》、《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著作中对全球史观作了深刻的阐述。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周谷城教授的《世界通史》,许纪霖、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等都是以全球史观为指导的史学力著。我们只有通读这些理论著作,了解全球史观的发展及其基本理论,才能用全球史观来指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培养全新的人才,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2、用全球史观重新整合高中历史教材。现行高中历史教材,还是按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来编排,以革命斗争的观点来划分历史阶段。如: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以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等。这样编排的历史教材容易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分割成地区史(或民族史),不利于学生从全局掌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而全球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因此,世界史要研究的就不是世界各国各自发展的历史,而是由世界各国联通互动所形成的世界整体结构演进的历史。根据全球史观,我们将世界历史重新整合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远古到15、16世纪。此时各地区各民族在彼此基本隔离的状态下分散发展。(2)从15、16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人类从分散发展转向整体发展,并使世界联成为一个整体。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又可将之分为两个小阶段:①从15、16世纪到19世纪60、70年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原本各地区彼此隔离的状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联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也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系中,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②从19世纪60、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使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联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世界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整体发展。①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50年代。通过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整体进行调整,从而推动这个整体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②从20世纪40、50年代到现在。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整体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经济全球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国竞争与大国合作相辅相成,国际文化交流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人类交往空前方便和频繁。

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复习中国历史时,就要纳入世界历史的这个发展进程中去复习。

3、课堂教学渗透全球史观

新课程教科书对全球史观的阐发,不仅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和分布方式上,而且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定位和阐释上也有明确的表述。譬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全球化趋势等具体问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与高中有密切联系的初中新课标在阐释世界近代化等问题时,更是直接运用了这一观点:“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此类充分体现全球史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备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全球史观评价分析历史问题和认识历史现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评价历史事物和认识世界史特征时,应适度渗透这一观点。如在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时,不仅要看到殖民者掠夺的一面,更应看到世界联系的加强和对人类历史进程促进的一面。再如对殖民主义的认识问题,全球史观认为,在世界由分散向整体过渡的历史过程中,殖民主义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可以按照马克思“双重使命”的观点,论证殖民主义历史作用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再如对全球化的认识,也应看到其双重性。

4、高考复习渗透全球史观

此外,在高考复习指导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引入典型题目,适度渗透全球史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物。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2007年新课程山东文综卷15、16题前的引导材料“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即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全球史观角度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的封闭和当代世界的开放。再如一直为人称道的2004年全国文综卷Ⅰ37题,第(1)题要求根据《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示意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第(2)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第(4)题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的两重性。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全球史观的运用问题。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此作为典型题目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全球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物。在回答第(1)题时,应按照全球史观进行阐述;在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时,既要考虑到其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更应该肯定其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评价全球化的两重性时,也应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观的整合与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观的整合与运用 作者:赵富民 来源:《学周刊·A》期刊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6日 摘要:随着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各种史观陆续出现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如何把握并运......

高中历史教学七大史观

一、全球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概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

社会生活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社会生活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用“大历史观”深化高中历史教学立意

用“大历史观”深化高中历史教学立意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教授提出的“大历史观”为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大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以宏观之着眼点看待历史......

多元史观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多元史观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现状反思及应对策略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 李玲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及考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历史学科高考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从过去相......

下载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全球史观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