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分析与教学实施建议_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8:51: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分析与教学实施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分析与教学实施建议

何墨荣(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

教师的困惑:

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必修模块《美术鉴赏》课程多,知识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如何解决?

高中鉴赏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与美术史的不同,与初中欣赏课的不同。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不能运用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鉴赏。

只讲知识,不见欣赏过程,或重视文字记录、测试,忽视了对美术的感受、情感。鉴赏课主要学习什么?鉴赏基础与课相脱节,把课上成“介绍课”,介绍画派、画家。学生还是不会欣赏。

上成班会,以分组讨论为主,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教师要做好开课前的准备

(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鉴赏的主体。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作用。

教师在对作品判断介绍之前,首先要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观看作品,这是学生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切不可把同学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改成教师对作品的结论性评价。

注意美术知识与审美的结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审美的过程,(例:讲什么是具象艺术)审美需要知识,而知识只有在审美过程中才能升华,形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把枯燥、复杂、理性的问题,变成有趣、简单、感性的问题,寻找课利用的资源,用直观的形象,典型、生动的例子,重感受,重表达。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1.感知能力 学生是否能看懂作品的内容?包括,给自己的第一印象?作品是什么时间创作的?有什么特点?

2.描述能力

对作品的题材、艺术要素、形式等做简单的描述。3.对作品的解读能力

教师分析一件作品之后,让学生按教师的研究思路尝试分析另一件作品。4.批判思维能力(口头陈述)要让学生养成批评思维的四种态度:(1)对美术作品的接受态度(2)容忍费解的作品(看不懂)(3)能允许不同的观点(4)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5.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内外自学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们; 重视利用博物馆资源、本地文化资源;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美术文化活动。

(三)熟知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分析,典型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四)理解、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中的图片是经典作品,应是鉴赏首选 教学课件不能替代教材

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爱看书,会阅读教材 很多知识需要通过看教材、分析后获得 阅读教材、栏目: 引入 借鉴

分板块 教学结构(问题式标题)课文 核心

名家论述 画家创作理念 思考与讨论 改良 知识窗 基础 自我评价 改良 分析教科书

教科书是怎样呈现模块教学内容的。

例如:“课标”规定“美术鉴赏”是由“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构成的。它们是怎样在教科书中呈现的。各单元教学内容的大体范围,及其在模块中的分量比重。

二、《美术鉴赏》模块的课程类型

无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其课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鉴赏基础类和中外作品鉴赏类。

(一)鉴赏基础类课程

《课标》“成就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空间、色彩、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艺术交流”。

此类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打好鉴赏的基础。

以人美版教材为例,课程包括:培养审美的眼睛。了解美术作品的具象、意向、抽象等艺术类型。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等。此类课程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讲解教材作品,要紧密结合社会热点,结合学生生活,要搜集相应的资料。只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吸引了学生,才能收效。才能开好后面的课程。要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三大功能: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二)中外作品鉴赏类课程

《课标》“成就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

此类课程包括:欣赏中外古代绘画、现代绘画、雕塑艺术、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艺术、民间美术等。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各门类中的经典作品,了解艺术家和创作背景,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性等方面认识人类文化史上优秀美术作品的价值。

三、鉴赏基础课程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开好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教材的第一课是一般为引发学生兴趣,了解什么是鉴赏,怎样进行鉴赏的课,面对大量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开个好头。

(二)充分认识美术作品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社会(跨越时空),认识自然,认识艺术现象。2.审美教育功能。通过生动感人的形象,传递出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和丰富情感。

3.审美娱乐功能。通过观赏作品,获得精神享受,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案例)讲授步骤:

(1)观看两幅作品,谈欣赏作品时的感受和心情

(2)词典中对“美术”的不同解释。什么是视觉艺术。解释什么是美术鉴赏(3)为什么要进行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享受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4)欣赏四幅与**有关的图片,进行回忆和联想,看艺术家笔下的**(5)用比较的方法,——对比中外艺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认识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对艺术家的影响。——对比中外艺术家对女性题材的表现,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和对人物的刻画。——对比中外艺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认识美术作品的不同风格,不同效果。——对比中外艺术家对战争题材的表现,认识作品的艺术类型和艺术家所肩负的责任。(6)归纳:要从五个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

(三)介绍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此类课是鉴赏基础的重中之重 了解什么是“美术”特有的语言 1.广义地理解:

(1)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

(2)无论形象还是形式,都是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 因此,它是美术专用的语言 2.具体地理解:(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包括两个方面: a.基本语言元素(怎么说话)

b.语言表达手段(怎样组织说话的内容)(2)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3)为把这些元素组织起来、体现出来 a.西画用明暗、透视、构图等表达 b.国画用笔墨、章法、皴法等表达

教学中要具体分析某件作品,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例:这件雕塑作品,用木材雕刻出硬朗的形象 这件剪纸作品,用“象征”的手法„„

(四)让学生能认识、能区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三种艺术类型 了解美术作品的三种类型——具象、意象、抽象艺术 1.具象:

认识具象艺术的特征:客观真实性与典型性。

典型性:对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认识(为什么要塑造典型„„举例说明)分析情节性和大场面的作品。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具象艺术的功能:记录干预 2.意象:

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意象艺术也是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采用比较的方法(《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谈作品所运用的艺术语言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意象艺术作品的主要特征——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1)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意象艺术更强调艺术家的感觉(2)意象艺术形象更集中、典型。

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3)意象艺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3.认识美术作品的形象美与形式美(1)形式美法则——

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2)情感与形式——可列举线条、色彩所表达的情感性。(3)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艺术就是感情。但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再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罗丹

4.分析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1)为什么学这课?

只有了解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才能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什么?——艺术家是以艺术视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他们说话的方式是艺术创作。

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是有感而发的。感受源于:1现实;2艺术。(2)艺术家为什么有不同的创作意图? ——他们所成长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个性、知识水平的差异。艺术家的意图如何体现? 具象《开国大典》 意向《荆轲刺秦王》 抽象《第三国际纪念碑》 5.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 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从时代性与地域性上认识作品

时代性——某些题材只有这个时代才有。(红太阳光辉暖万代、父亲)

地域性——某些题材可能在这个地域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艺术创新(吴冠中)

举例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6.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许多角度作出许多解释:(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2)形式主义批评。(3)历史批评。(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四、中外作品鉴赏课程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对作品判断上的分歧问题,介绍意义与价值判断的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对作品整体进行评定 2.形式主义批评——对作品结构、形式因素的评定 3.历史批评——重视作品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4.社会学批评——作品是否真正反映了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5.心理学批评——侧重从作者本人的气质、个性、情感、心理的角度,对作品做出评价。

(二)中外古代绘画欣赏 注意: 对壁画的认识

建筑、壁画、雕塑三位一体,组成一个艺术的综合体,互相对比,相得益彰 壁画是世界古典文明的骄傲。壁画伴随着建筑而出现。没有建筑就没有壁画 目前发现最早的壁画是在奴隶社会时期

壁画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有: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印度、欧洲、墨西哥、中国。壁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干。鲁迅论中国画优良传统时,特别强调: 要学习汉刻——深沉雄大 唐画——佛画灿烂、线条流动如生 宋画——周密不苟

这些都是壁画的传统,后来由墙壁转移到绢、纸上,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所谓“国画”。

(三)中西方雕塑艺术欣赏 1.表现对象的比较

西方雕塑——以人体为主要表现对象,人与自然的对立。

古希腊雕塑中神话形象是最常见、最突出的主题,如阿波罗、雅典娜等。中国古代雕塑——也与神话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早期动物题材多。佛教传入后,人物题材、特别是写实性人物有很大的发展。人物雕塑作为宗庙陈设、俑像、宗教造像等。

2.艺术类型的比较

西方雕塑——以再现取胜。注重三维空间和体积感,写实。亚里士多德“模仿说”

人是文艺复兴的主题。也是西方文化和西方雕塑的主题。中国雕塑——以“表现”见长。“遗其形骸尚其神”,写意。哲学观:动静相宜,虚实相生。

中国古代雕塑——以线的起伏、变化,象征中国宇宙生命律动的美学特征。中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平面性和线造型,雕塑不强调结构化的体面转折,强调轮廓线与衣纹的的节奏和韵律感。

造型简练。概括、夸张,突出特征,感染力强。3.雕塑空间的比较

古希腊雕塑——形体的逻辑关系。穿插承让,几何形体。

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解剖。结构,比例。科学、理性,精确。追求实在体量感的完美。中国雕塑——追求方向:“气”,“韵”。

艺术处理:感性、自由。应地就势,将雕塑与自然巧妙融合。(乐山大佛)

(四)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在时间上的界定,并指出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西方“现代艺术”是一种与其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而被理论家称为“现代性的断裂”。

第二部分:“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具体解释了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这里把握住了艺术上的一个关键点,即否定古典主义的客观主义自然反映论,而提倡艺术家的主观表现,这样就带出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本质特性——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也是本课的主题,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由此而产生。

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这里列举了四点:1.摄影的发明;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3.宗教的衰落;4.哲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即可以从哪些方面辨识西方现代艺术。

关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这里主要提出了四点:1.哲学化;2.理论化;3.形式主义;4.创新意识。

第四部分:“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

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本单元可以紧密围绕“什么是‘现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等四个问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五)中国现代美术

(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和中国民间美术

郭沫若有诗云:“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注意:

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俗是民间美术的载体,民间美术的视角是民俗”(晋之林)。民间美术在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活动中最为活跃。

民间美术的主要特征:群体性集体(龙舟)、流传口诀(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厌,红靠黄亮晃晃);地域性(刺绣、年画、剪纸);自娱性(自产自享,耍狮)。

关注民间美术的三个方面:内容、形象、色。

民间美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活动,蕴含着长期积累的知识、技术、经验,信仰、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认识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七)中外建筑艺术欣赏

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分类,知道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懂得建筑艺术欣赏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教学重点: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建筑的种类——宫殿、庙堂、陵墓、民居 以宫殿建筑为例—— 宫殿的功能、世界上最著名的宫殿

了解世界著名宫殿的名称、所在地、建造时间、宫殿的主人、建筑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的保护 教师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古建筑的价值包括:历史、艺术、科学。为什么。举例说明。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矛盾是什么。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或传统建筑,本身就已形成一种审美上的反差效果,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探讨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对城市的认识: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足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包括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城市”比“文物”和“建筑群”有更重要的价值。

——现在,国际上对于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通行的做法是:整个城市加以保护。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走进意象艺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4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

高中美术鉴赏与反思

高一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 高中阶段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作者:李美云单位:濮阳范县一中电话:***邮编:457500类别:论文类摘要: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反思,欢迎阅......

下载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分析与教学实施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分析与教学实施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