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的起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姓起源及简介”。
唐姓的起源
据历代学者的考证,唐姓的起源主要有两种:
一、出自祁姓。根据《姓源》和《姓氏考略》等书记载,唐姓帝尧之后裔。帝尧,姓伊祁,名放勋,是帝喾高辛氏的次子。黄帝轩辕氏的玄孙。他最初被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所以被 称为陶唐氏。在公元前二千三百五十七年,由于其兄帝挚不贤,他被诸候拥立为天子,定都平阳(今山西冀城西)取国号为“唐”。尧老以后传帝位给舜,舜封尧子丹朱为唐候,后世子孙遂以国为姓,此为祁姓唐氏。
二、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和《世本》的记载,周成王灭唐后,将原来唐候的封地改封给他的弟弟姬叔虞,叔虞遂“以国为氏”,史称唐叔虞。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迁国都于晋水之旁,即今山西闻喜东,改国号为晋。立国七百多年,传至晋靖公俱酒时,被韩、赵、魏三家所分,俱酒再次迁都洛阳,并改姬姓为唐,后世子孙并以唐为姓。此为姬姓唐氏。由上得知,天下唐姓,一支出自于圣君帝尧的祁姓,一支出自于周文王的姬姓。再推溯,两支唐姓根本都 源自黄帝轩辕氏,仅同根异枝而已。唐姓的出现,从周代开始就锋芒毕露,杰出人物不绝于史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姓氏之一。
唐氏宗族的发源地
唐氏宗族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均有四处,即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湖北。可称谓是唐氏的四大宗祖集团。上述陕西、山西,豫鲁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唐氏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望(旺)族所在地。后来发展遍及了全国各地。包括东南海各省乃至台湾和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
当今的唐氏宗族,成为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其人品约占全国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六(0.56%)。现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广西山东安徽等省居多、人口约占全国唐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60%)。
唐氏宗族历史上的五大字派一、六大房:一父亲、三母亲,各生子,各照顾。时间久,有分歧。没统一,增字派,各自职。
二、三大房:亲兄弟,入川来,没同聚,清明会,各处吃,字派乱,各自职,新字派,没统一。
三、先祖字派:祥子有君政,朝廷成宗大,应世士万德,嗣在科永昌。
四、续增字派:清廉高尚志,声誉著海里。
五、仙女洞字派:三宏应正元,仁义礼智开,国昌宗保定。
唐氏源流敬录
唐氏出自祁姓,帝尧初封唐候,中山唐县是也。舜封尧子丹朱为唐候。至夏后时,丹朱裔刘累迁于鲁县。刘累裔孙,犹守故地至商,更号豕韦氏,周复改为唐公。其后更封刘累裔孙在鲁县者为唐候,以奉尧祀。其地唐州方城是也。后之子孙,因以为氏。分仕晋楚,有唐睢为魏大夫。其孙厉,居沛邑,初从沛公起兵,以左司马从征,封斥丘候。生子共,共生朝,朝生靖候,靖候生夺候,尊元鼎中,坐酎金失候,生中郎将蒙,蒙生临邛令都,都生论,论生林,为汉尚书令,封建德候。生蔚,徙居颖州。生羌,羌生侍御史贲,贲生大司空玺,玺生会稽太守瑁,瑁生丹阳太守翔,翔生二子:曰固,曰滂。滂为尚书仆射,生别部司马琼,琼生泰山太守台。台生晋右将军,镇西校尉,上庸襄候彬,字儒宗,生子四:曰嗣、曰熙、曰
挃、曰岐。嗣为广陵太守。岐为征虏司马。熙为太常丞,娶凉州刺史张轨女,永嘉末,遂居凉州。生子辉,字子产,任前凉。为凌江将军,徙居晋昌。生子七:曰伯廉、曰促冥、曰威、曰季贤、曰幼贤、曰孝达、曰季札。威为永世令。生弘,为西凉武威太守。生子三:曰瑶、曰偕、曰咨。偕生和,仕北朝。咨生瑞任北海太守,遂居焉。瑶孙纯仕于魏。纯五世孙俭,佐太宗开唐基,爵封莒国公,居太原之晋阳。其后(二子)戬、戢二公,徙居江西省吉安万安县。
夫以唐氏乔木之故,源泉流之远,世称旧族,倘莫为之。前虽盛弗传,祖功宗德邈矣,莫为之;后虽美弗彰,贤子令孙紊矣,帮唐宋以来,王僧儒有百家之谱。柳方有永泰谱,庐陵有欧阳谱,眉山有苏氏谱。无非为承前启后作也。然作之虽若异制要,皆本人心自然之良,审其异而致其同者也。譬之水然百川细流,分派各出,其源一也;譬之木然,千枝万萼,蔓荫数处,其根同也;譬之人然,手足耳目,四肢各别,然皆一体所分,一气所运者也。故人本乎祖,族属虽殊,其初皆一人之身也。以子孙视子孙,人各亲其亲,不无亲疏之异;以一本而视子孙又何形体之别哉!吾族旧谱之续,固笃亲睦族之计,亦尊祖敬祖之心。自有不容或泯者,后之贤子孙,当心前人之心,而后无愧于世守之善也夫。
前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促冬月谷旦
此叙系讳文轩公于咸丰丁巳岁至江西吉安府万安县钞刻,中徵我祖之源其远。
唐氏始祖敬叙
太初始祖:黄帝
黄帝,姓公孙,少典之子。三月三日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一说今甘肃省天水市东轩辕谷),于是号轩辕,居于姬水之滨,因此改姓姬,受封有熊之国(今河南省新郑市)称有熊氏,因为享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为黄帝。黄帝的曾孙名放勋,后继位,名帝尧。初始祖:唐尧
唐尧,名放勋,帝喾之子,黄帝第五代孙,唐尧是黄帝姬姓嫡传,十三岁被其兄封于陶(今山东定陶县),十五岁双改封为唐(今河北省唐县定县一带),故天下号为陶唐氏,帝喾崩殂,立挚为帝,由于挚不善,于是立十八岁的放勋为帝,其号曰尧,史称唐尧。
尧令羲氏、和氏研究日月星辰变化,制定历法,确定农时节令,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尧娶散宜氏女为妻,生子丹。
初次始祖:丹朱
朱为尧嫡长子,出生时全生红彤彤,因取名“朱”朱起初封于丹水(今湖南淅川),故称为丹朱。尧在晚年,决定继位人选,有人举荐丹朱,尧认为丹朱不贤,把帝位传给了舜,尧死后,待三年丧期结束后,舜把帝位让给了丹朱,后舜又登上帝位,封丹朱为唐候(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以奉祀祖先,其后世子孙以封号唐为姓。
远始祖:唐睢公
唐睢,生卒不可考,大约活动在战国末期(前266年——前225年)战国时魏国大夫,著名策士,历代晋阳唐氏多尊称唐睢公为一世祖。从战国至唐代俭公历时近千年,三十三世。始祖:唐俭
唐俭,字茂约,祖籍闵州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于隋文帝开皇14年(公元594年)甲寅下月十六子时,卒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陪葬昭陵。被唐太宗封为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莒国公、绘形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公娶妻姚氏,诰封二品镇国夫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即公元592年壬子年七月十八寅时,享年七十四岁,生二子:戬、戢,其二世以后,迁江西省吉安府万安县烟竹坡。
中国唐姓历代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唐姓名人辈出。《二十四史列传》著有八人。收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者二百人。仅如:
唐眯:楚国名将唐勒:楚国辞赋家
唐蒙:汉代汉武帝期中郎将唐休璟:唐代宰相
唐彦谦:唐代诗人唐衢:唐代诗人
唐棣:元代画家唐慎徽:字审元,四川蜀州晋原人,北宋时医学家 唐赓儿:明初山东农明起义女首领唐寅:字伯虎(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 唐顺之:明代散文家唐甄:清初思想家
唐迎枢:清代洋向派官员唐才常:字佛尘(1867-1900)湖南济阳人,清末主革命家 唐继尧:清.云南军界首领唐绍义:民国国务总理
唐志海:民国医学家
唐天际:当代共和国部长唐兰:当代共和国史学家
唐生智:当代全国人大很委员唐家旋:现代共和国外交部长
唐氏宗族历史上所属郡治及堂号来历之小议
“郡”是历史上一种行政区划的名称,与当今“县”大小差不多。据考,历史上的“长乐”(今陕西石乐县)称为晋“昌郡”;“营陵”设谓“北海郡”;“鱼县”(今山东曲阜)设谓“鲁国郡”;今山西太原市的西南设谓“晋阳郡”等。由于陕西、山西、豫鲁等地是当时唐姓祖先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旺族所在地,这些郡治很少掺和他族人居信。因此,上述四大郡治就自然变成了唐氏宗族的四个专门上辖区和代族名词。而后,唐氏各族先人为了敬祖怀祖祭祖,就在各自所在的区域“郡治”,建设成其宗祖祠堂,且依所在郡治名称封以堂号。如在晋昌郡的唐姓所建的唐氏宗祖祠堂,堂号就封为“晋昌堂”;在晋阳郡所建的唐氏宗祖祠堂,堂号就封为“晋阳堂”;在北海郡所建 的唐氏宗祖祠堂,堂号就封为“北海堂”;在鲁国郡所建的唐氏宗祖祠堂,堂号就封为“鲁国堂”等等。以后各祠堂供奉的祖先的后裔,就分别属于各自祖先的祠堂的堂氏。因而就产生了如:“晋昌唐氏”、“晋阳唐氏”、“北海唐氏”、“鲁国唐氏”等。这些说法看来似乎很合情理,但至今还未发现可考证的史料,只作小议。
唐氏宗祖祠堂的堂号,除上述按所在郡治名加封堂 号以外,散居各地的诸 多唐氏,也根据不同情况自立堂号的。如“思本堂”“忠恕堂”“敦睦堂”“移风堂”“横经堂”“相封堂”等等。
上述不同的郡治和相应的堂号,以及各地根据不同情况自封的各个堂号,实际上用来区分各宗祖唐氏的标志语,作为分辨唐氏宗脉或代系名词延续传承至今,人们在例行重大文事时,往往还常用上述不同郡号或堂号来昭示自己的宗脉,如书以“晋阳门第”“晋昌门第”“北海门第”等,同时也体现了唐氏族众对自己宗祖的敬仰之意,因如此让人一看就知晓此唐氏家族后裔是唐氏家族的哪一宗脉世系,彰显出了宗族文化的魅力,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演绎出了唐氏宗族的高尚伟大,千古明文。
施姓起源于上古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施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
庞姓,传说颛顼后代的庞降氏族部落有以庞为氏,又周文王之子毕公高支庶受封于庞乡,子孙以庞为氏。望族出于谯国(今属安徽),居于始平郡(今属陕西)。庞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毕姓起源,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晏姓起源关于晏氏源流,历代研究晏氏起源的学者比较多,晏氏家族也有一部分学者探讨、考证晏姓起源,各种见解众说纷纭,难以准确定论。现在已经收集到姓氏典籍及各类著作20余种,其......
毕姓起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毕姓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北部一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