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告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会信仰告白”。
我的信仰告白 刘怀深
词典中解释信仰,是指人们对于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而我认为,尽管信仰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法律约束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仰更是一种精神支柱。
我无法去评判各种信仰是否真实,但作为精神支柱的信仰对大多数人都十分重要。信仰是支撑人们在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上不断前行的脊梁。这根脊梁让我们抬头挺胸看到前方的希望。无论是儒家的先王大同,释教的极乐净土,道教的恣意逍遥,基督充满爱的世界,还是科学信仰中通过掌握客观规律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种种信仰首先给我们的都是理想国般的未来。这种理想无疑是给挣扎在贫乏生活中茫然无知的人们打开一扇窗,告诉人们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什么是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当然这种美好的未来和并不太光明的现实间必然存在漫长的距离,一部分人认为或是回归天堂,或是来世重修,或是后继者的无穷匮矣,这段距离终将被跨越,这种信仰是他们挣扎或奋斗在这个世界上的希望和安慰。而也有人认为,这段距离是种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未来只是诱捕飞蛾的灯火。但并非信仰对于他们毫无价值,信仰是支撑他们面对生活中苦难的脊梁。天助自助者,我想就是这样的观点,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寻求未知的全能的神或力量来帮助,来安慰自己,以此求得安心,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或许会嘲笑如此是自欺欺人毫无价值,但事实就是如此,信仰是精神的需求,虽非理性但属人性,我们在精神上需要这种脊梁。还有的人,我不清楚是否是信仰,其实每种信仰的理论在当时都是极先进的科学,经当代后代的智者锤炼而成,都有它对人生的不同情况下独特的指导和解释,然而孔子用周易思考注释,王明阳由反对理学从而创建心学,戚继光逐条的批驳孙子兵法„„ 或许我们所信服的所尊崇的是支撑他们成长的脊梁吧。
其实,信仰作为支撑一个人来面对生活的脊梁并非是它的主要价值。我以为,作为一种高于法律对于道德的约束,信仰更具有社会价值。正如:摩西十诫、论语、佛典中的律经或者共产党章程等等,基本上每种信仰都会在由现实到未来的道路上做出许多高于法律要求的道德上的规范。这些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信徒,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或许这些影响不能使社会达到理想之境,但无疑我们是在向这个方向前进。
信仰是非理性的,它用非真实的理想之境诱导人们,越是对现实绝望的人们,就越容易盲目的相信,成为狂热的信徒。比如,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就是以钱粮、土地诱导被剥削压迫的农民。虔诚的信仰能够使人爆发更强大的力量,但失去理性,就会使这种力量具有破坏力。
但我以为中国目前不具备产生信仰的可能。儒家统治中国思想约5000年,尽管基本被破除,但其思想依旧影响着国人,比如:敬鬼神而远之,反对偶像崇拜。这样,儒家虽然不再普遍流行,它也未为其他信仰留下成长的空间。同时,国家并不支持信仰,其实这种不支持更倾向于反对。信仰的传承可以依靠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发展信仰的种子,仅仅依靠虚无缥缈的对未来的幻想是毫无影响力的,更需要有现实的物质支持,就像对大多数人来说更需要一些“神迹”,或者利益的诱惑。毕竟,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绝望的人,现在还是少数。排除了对于“神”的崇拜,对于人的崇拜,早在毛主席死后就烟消云散了,就如同今日,少林寺的道德高僧也要搞弄点负面消息才真实。我并非否认存在负面消息,只是这样一种有光明就一定有黑暗的观点,如今演变为通过寻找黑暗来破除人们的崇拜。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信仰共产主义的,或者是信仰无神论。前者不辨自明,而后者,作为攻击有神论的经典著作《进化论》,相信更多的人只停留在“优胜劣汰,物竞天择”8个字上。我以为中国人是需要信仰的,而这个信仰,我更希望是当年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对正义的追求。在此时此地,或许并不真正懂得,所追求的是对是错,这一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但此时此地,我相信这是我能看到最好的解决办法,那就竭尽全力,至死无悔。
基督教信仰告白前言中古世纪,当天主教控制人心的时候,是没有什么进步的。每一个时代都像前世代的人那样生活下去,人民生活受粮食生产的控制,而且有大多数的人死于饥饿。在那几百......
威敏告白录音1 1章-2章3节内容概括:威敏告白有着严整的次序,按着圣经论、上帝论、人论、基督论、救恩论、教会论、末世论。在圣经论中,提到一般意义说明:圣经必须、圣经内容、圣......
加尔文主义的信仰告白书1.七个主要信条初期加尔文主义者们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献身于编撰信条之事上了。但改革主义者们认为,信条只是显明了人类欠缺的洞察力,觉得也就是只暂......
我一直坚信,信仰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更不是可以拿来用做交易的砝码,入党不是个纯粹的政治待遇问题,而是对理想信仰与政治立场的考验。有人问我:"你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后又能做些......
我的信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在小学的一次“六一”儿童节上,老师向我们派送书签,每一个书签的背面都有她们写给我们的一句话,我所派得的那个书签的背面用钢笔工整的写着:“读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