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往事并不如烟在线阅读”。
往事并不如烟
——读《知青》有感
一张七十年代末的泛黄的照片,照片上聚集着一张张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称的脸。他们的脸布满沧桑,有的甚至爬满皱纹,他们笑着,笑容却并不舒展……
他们的背后,是画展。墙上挂满了各色的油画:
一望无际的北大荒,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收割机吐着青烟一路往前。边上,人们挥镰举刀,奋力向前,留下湿湿的背影……这是《收割》。
大兴安岭上,冰天雪地中,一座木房子,旁边几个穿着厚厚大衣的并不像士兵的士兵在锯木、劈柴,旁边有一只小鹿在悠闲地散步。远处,一座木头搭的高塔上,站立着一个持枪的士兵,双眼凝视着前方。他的前方,更远处,有类似的高塔,塔上站立着的士兵向这边凝望着,他们之间,隔着一条江,冰冻的江上一只狗拉着小爬犁向这边跑来……这是《边境线上》。
黄土高原上,狂风暴雨中,泥石流倾泻而下,窑洞冲毁了,村庄掩埋了。泥石流中,一个男人拼命地将手伸向对面的一位女子,他们的身体都已深陷在泥中,只露出了头和各自的一只手……这是《雨夜》。
无边的大海,疯狂的海浪,礁石边的船只摇晃着,碰撞着,一只船上趴着一个孩子,这边一个男人已经冲上了一条船,正摇晃着身子往前跨……这是《营救》。
荒凉的戈壁滩上,浑黄一片,一列火车从远处冒着黑烟疾驰而来。东边,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泛着红红的霞光……这是《希望》。
读完了厚厚的两本《知青》,脑子里不停地浮现出各种不同的画面。
知青,属于一个荒唐的时代,一群不幸的人。事实上,荒唐的时代,没有人是幸运的。大字报,批斗,阶级斗争,北京上海有,北大荒有,偏僻而穷困的坡底村也同样没能幸免。
中国病了吗?清醒的人在心底深处默默地扪心自问。更多的人则是,在狂躁的政治气候中狂躁着,张牙舞爪,扣帽子,揭发,开批斗会。看得人心情压抑,忍不住直拍桌子。
还好,社会上还有善的种子,还有思想者。哪怕个体生命的卑微,哪怕正义力量的单薄,他们都奋力地抗争着。赵曙光,赵天亮、齐勇、冯晓兰、周萍,孙曼玲……在抗争中,他们产生了爱情,凝结了亲情,升华了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温情。我时常感动着。
知青的年代,离现在并不遥远。相信很多的知青现在都还健在,我不知道当他们看了这本书或同名电视剧后会有怎样的感受。而我,感受到的是无比的幸运,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享有尊严的年代。
往事并不如烟人说,往事如烟,逝去无痕。也许是吧,人们常常如此说着,我说不清楚。我不否认也不能确信。每当我想及此时都会难过得不知所措。人说,有些事情并不要我们多想,时间会给我......
2012年10月18日,今天的“寒冬”比去年整整早到了35天,零下,没有雪„„清晨窝在被子里,没有我想要的30℃温暖,声泪俱下。我重复着往日的生活,准时起床,穿衣,洗漱,吃饭,上课,隐身,刷微博„......
《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往事如烟,那个时代的历史,已被人们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往事又并不如烟,〈〈往事并不如烟〉〉唤起了人们可怜的回忆,触动我们被搁置很久的泪腺,同时也留给......
烟生烟散,弥漫一片是何处能寻。花开花落,无人过问却尽显本色。水流水激,一去不回又绵绵不绝。 人生如此,岁月如此。如烟般消逝难寻,如花般花谢一地,又如水般不肯回眸。 往事如此?安......
北京交通大学《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曾经,最珍贵和最难得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因为它是比日记或书信更加稳妥的保存社会真实的办法。许多人受到伤害和惊吓,毁掉了所有属于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