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_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8:08: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退休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征文”。

家乡的灯光越来越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家乡的变化万万千千,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灯光的演变和发展。

记得儿时,奶奶和妈妈都有一只铜制的灯台,下面有底座、铜杆,铜杆顶端有一只灯盏,在灯盏里注以豆油或菜油,用灯草芯浸入油中作捻子。这是一种乡间随处可见的油灯,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灯具,灯光荧荧如豆,房间里什么都看不清楚。即便是这样的油灯,也不是家家都能享用得起的,奶奶纺纱的时候,为了节省灯油,就点一根香,借助香头上微光以照明。看过奶奶纺纱后,对史书中“凿壁偷光”、“映雪曩萤”诸多典故,就都可以理解了。

我小时候读书,用的是父亲自制的煤油灯,一只小玻璃瓶装满了火油,上面有一只盖子和一根灯头,用火纸卷成灯芯通到下面的油瓶里。当时的火油称之为“洋油”,是19世纪末西洋过来的“舶来品”,上世纪50年代传到我们乡下。火油比豆油价格贱,亮度也高一些,从小学到中学整整12年,我每天都在这种油灯下读书写作业。

20世纪60年代初,我到上海读书和工作,灯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后来回乡休假,看到农村里的油灯又进了一步,用一种有灯罩的火油灯,家人们已经很满意,但我在城里用惯了电灯之后,一下子回到家中,仍觉得黑灯瞎火的很不是滋味。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托邓小平老人的福,受改革开放之惠,农村里建起了电厂和水厂,家家用起了电灯和自来水,农民也开始过上了“点灯不用油,吃水拧龙头”的新生活。刚刚通电的时候,每家只装一两只15瓦、25瓦的蜡烛灯,十几户人家合用1只5安培的电表,每月为分摊几元钱的电费闹得不可开交。虽然如此,社会毕竟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本世纪初,我从上海退休回归家乡后,乡村完全实现了电器化,农村用电也已城市化,家家都有独户大电表,每个房间都有好几个插座,灯的品种五花八门。有日光灯、台灯、壁灯、吊顶灯、落地灯,天花板上还有装饰灯,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各种电器样样俱全,每月交几百元钱电费已经习以为常了。

去年,女儿在**城里安了新家,今年春暖花开时节,我们老俩口到女婿家住了一星期,女儿陪我们夜游**凤城河,但见迎春大桥、凤城河广场、**老街上,车流如鲫、灯灿似河、火树银花、繁灯争艳,星星般的灯光和灯光般的星星洒在夜空中,把**大地编织成一幅美丽而又宁静的夜景图,几乎可与上海不夜城相媲美。

呵,我们的家乡灯光越来越亮,我们的祖国前途无限光明!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为新中国欢呼为新中国奉贤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也曾两次到了死亡的边缘。一次是194......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在死亡线上挣扎。我也曾两次到了死亡的边缘。一次是1941年的“四一九事变”,日寇入侵......

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世界上无论黄、黑、白人都生活在七大洲四大洋(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的地球上,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然而,世......

优秀青年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桥上的记忆**的**桥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到十六日,**的民众都有“行**”的习俗。那万人空巷的场面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那一年,我刚毕业。满怀豪情,我来到了......

庆祝建国60周年交通征文

2009年,屹立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过去日子中。中国,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尤其在交通方面取得了非比寻常的进步。俗话说:“衣、食、住、行”......

下载退休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退休工人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