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对我国NGO发展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对我国NGO发展的影响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王松55000
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NGO在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也越来越关注NGO的发展,不少学者对NGO也做了相当多的研究。但是,NGO在我国目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目标错位、政社不分、法制化程度低、公民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等,发展相当缓慢。这其中包括了政治体制、经济水平等原因,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入手,剖析我国NGO发展不尽如人意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体系NGO问题原因
【正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英文缩写NGO)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开始兴起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NGO的发展现阶段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目标错位、政社不分、法制化程度低、公民基础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等[1]。关于NGO存在的问题现已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出发,试图找出我国NGO发展不尽如人意的深层次原因。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NGO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除了政府部门以外提供公共或准公共物品的重要组织。在美国,NGO每年的支出大约占GDP的7%,支薪职员占非农就业人口的7.8%,占服务业就业的16.5%,占政府公共部门就业的46.7%。在英国,截至2002年底,有近20万家民间公益组织,其中在英国慈善委员会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共18.6万家,它们的总资产额约达700亿英镑;专职人员的总就业规模达150万人,占全英就业人口总量的约
6.5%[2]。而在我国,根据国家民政部的资料,截至2005年3月,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共28万余家,其中社会团体14.9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2万家,基金会不足千家[3]。虽然从数字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区别,[1]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5甚至在绝对数量上我们仿佛还比其他国家要多,但是请大家注意,我国NGO的数量是建立在我国13亿人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人均数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我国大多数NGO都有名无实,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几乎不能承担相应的职能,与发达国家的NGO相比,我国NGO无论从规模实力、活跃程度、社会影响、独立程度都远逊于发达国家。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经济、政治、人文、社会结构等。如果我们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体系和西方伦理体系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对结社的热情和接受程度远低于西方人,这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我国NGO现阶段的种种困境。
中国五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在儒家文化里,“仁” 和“礼”是文化的核心。所谓“仁”,即一个人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有他应该遵行的义务和应该做的事情。所谓“礼”,原指古人祭祀的仪式,表现了对上天和祖宗的尊敬,也体现了人间的等级和尊卑。孔子将“礼”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在儒家文化里,“仁”、“礼”是结合起来的,“礼”是道德规范,“仁”是必须遵守道德规范。那么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呢?儒家提出了“义”、提出了“知命”。宋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也就是说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人是有等级的,一个人的命运天生就已经注定了,你是农民的儿子,那么你一辈子就是个农民;而你是皇帝的儿子,那么你生下来就是皇帝(当然皇帝不止一个儿子,所以中国历史上太子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什么独尊儒术,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权威性,把中国人变成了逆来顺受的顺民。从“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思想里不断灌输的社会等级观念。在这样的等级观念里,皇帝作为“天子”,权力具有天然合法性,经由种种与天或者神的关联,“天子”获得天赋君权的最终合法性来源,这是所有社会规则建立的前提。君成为“国”和“天下”的象征,它和其他所有治理者的关系都是君臣关系,这是第一位重要的伦理等级,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官代表国家的治理者,它与社会构成了官民关系。官的合法性来自于君的授权,从而是天然合法性的延伸,官民之间作为国家与社会(或者民众)的关系,便构成了第二位的伦理等级。这样,中国传统的“公共”治理,就在伦理格局上从属于“官”治,继而从属于“君”。在中国传统话语中,“公”、“官”、“国”、“君”等词汇在范畴上没有明确的边界。
在这样的伦理道德体系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被禁锢,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得人们学会了逆来顺受,生活只要有一点点希望,老百姓是不愿意加以改变的。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大力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外,还严防禁止群众聚党结社。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解释一下我国的“社会”一词。中国“社会”一词的发生起源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早在殷商,已经形成有计划的人为规度的居住聚集点,即“邑聚”,在采邑制的居住单位之上普遍立有“社”,商王在立邑的时候便有“祭社”之举,每年定期祭祀社神的日子,人们聚会、庆典,逐渐固定为“社会”。唐以后在社祭活动发展的同时,逐渐演化出其他多种内容的“会”、“社”,前者以联通共同兴趣为主,如秋千会、茶山会、斗鸡会;后者是一些旨趣相投的聚徒结会的团体,如文社、诗社,以及行业性团体等。
可见,中国传统的“社会”,是在理论是至高无上、没有权界的“王权”之下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体现了这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点。这种“社会”空间的最大特点是权利主要不是通过正式制度得以界定和保障,而是在与国家的互动中获得的,有较大弹性。开明的封建统治者对群众结社还能容忍,而大部分统治者对群众结社都持打压态度,最大限度地限制群众的结社活动。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对群众结社如此压制?在我看来,仍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民作为个体是没有力量与统治者进行对抗的,而作为群体就能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促使统治阶级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在封建社会,老百姓作为个体,就算对社会现状产生不满,他的能量也是有限的,最多发发牢骚而已;而如果一个群体对社会产生不满,那么很可能就会采取统治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进行反抗,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历史上的黄巾起义、红巾军起义均是由民间团体逐渐坐大后对统治阶级进行了反抗,而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对封建儒家的等级观念提出了最有力的宣战。在“结社就会造反”的认识前提下,封建的统治阶级对群众结社视为洪水猛兽,想方设法地阻止群众性结社,就算要结社也必须在政府官员的监督管理下进行,时刻注意着群众团体的一举一动,稍有越界,立刻进
行打击,绝不手软。
在封建儒家伦理体系的思想束缚下,在统治阶级对群众结社的严防死守下,中国的老百姓接受了不得随意结社的社会禁令。在西方文明里最常见的三种群众结社方式中,政治性结社在中国是属于高层建筑,如太子党、文官党、阉党等,民间政治性结社是被严令禁止的,被视为造反的组织;文化学术性结社在中国较为普遍,但是基本是限制在文人之间对科举文化的交流,是有固定模式的,思想局限性很大;而第三种经济互助性结社,如商会行业协会等,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封建社会对商人是相当鄙视的,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商人之间的结社非常少,就算有,社会影响力也很小。
综上所诉,由于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影响,我国民众对民间结社的热情是相当低的,人们普遍形成了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道德体系,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很严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辆车坏在路上引发严重交通堵塞,所有司机都坐在车上不停按喇叭,但最终却一定要交警甚至拖车来到现场才能解决问题。而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司机们一定自发地马上形成一个团体,或推或抬把坏掉的车辆移到路边,保证大家都能尽快通过。这不能说是国民素质问题,我认为是不同的道德观念造成的差异。在这样的道德体系下,以“志愿、无私、奉献”为宗旨的NGO组织在中国,至少在现阶段是缺乏群众基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NGO发展较为缓慢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
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刘培峰.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几个问题[J].学海,2005(5)
英国NGO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 王名英国的慈善组织在英国,官方和大众媒体较少使用“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的术语,而更多的使用传统用语“慈善组......
我国NGO发展的法律困境分析□ 山西省委党校 陈艳珍NGO(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志愿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民间社会组织,亦被称之为在政府——国家体系(治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报告NGO的地区讨论和发展调查目标:通过走访兰州地区现存NGO组织以及社会福利组织,了解当地NGO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深度剖析该地区NGO发展......
科技发展对传统伦理的影响及其启示((推荐8篇))由网友“Rachelxxx”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科技发展对传统伦理的影响及其启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1:科技发展对传......
国外支付体系的发展对我国启示支付体系是实现货币债权转移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的总和。支付体系在现代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方便人们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