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后一头战象阅读”。
23、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结识了一头令人尊敬的大象。今天就让老师带领你们走进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它的英雄情怀。(板书课题)指名复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回忆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全班交流。
出示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2、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读文)同学们,如果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就好了。板书:疑惑(生读)
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边学边问,才能形成真正的学问。你读文过程中,有什么疑惑?(生谈)
同学们,珍惜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才是你们学习中真正的收获,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梳理了一遍,你们的最大的疑惑是:
(问题可能会是: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出示)
2、孩子们,嘎羧是不会说话的,但是它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只要细细品味,就会明白嘎羧令人费解的行为。
通过前面的读文想一想,你对嘎羧有了怎样的印象?(出示填空和口语表达题)
3、同学们,请你们读课文,重点读写嘎羧行为的部分,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嘎羧的哪些行为体现了它的怀旧、英勇、善良、忠诚呢?当你找到句子时,用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品析感悟。
1、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参与交流指导。
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深化认识和感悟。
(一)感受嘎羧的“怀旧”“善良”
(1)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①从“欧欧地吼”“急促地踏”这些短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战象想得到象鞍的急切心情。
②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读出焦急和迫切。
(2)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①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读出深沉和感动。
(3)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①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战象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
②想象表达:二十六年来,嘎羧心中始终不能忘怀的是什么?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读出感恩和不舍。
(4)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①“久久凝望”:嘎羧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的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②“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是在呼唤什么呢?
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又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
③教师小结: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④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读出深情与悲壮。
(二)感受嘎羧的“英勇”
(1)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①理解: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
②体会:这里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读出敬佩与赞叹。
(2)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①理解: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我们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这里从侧面写出了战象的英勇。
(三)感受嘎羧的“忠诚”
(1)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①体会:这里通过写嘎羧的最终归宿,表现了它对同伴的忠诚,对使命的忠诚。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赞颂嘎羧
积累运用:你能用学过的诗句或名言警句来赞颂嘎羧的死吗?
2、此时你最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颂这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呢?请写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最真挚的赞颂。学生先独立动笔,再集体交流。
3、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4、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A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B作业设计:
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C教师总结: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噶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
【教材分析】 小学六年级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与反思埭头小学陈素娟问题的思考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圣钥匙。所谓质疑问难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
最后一头战象一、谈背景战象揭课题: 快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师:1943年,日寇侵略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被称之为“战象”。战......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一、揭题导入,理清情节,拉齐学习起点。 1.循序理解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好,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