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理素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利用地理素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盐城市初级中学地理组 车馨
合适的地理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地理素材。本文以“黄河的治理”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选择地理素材,提出一些肤浅的设计。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选择好地理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很浓的时候,记忆力、理解力才会发挥到最高的水平。教师提供的地理案例必须要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有较好的心境,有浓厚的热情进入到“黄河的治理”这节课的学习,课前本人播放了《黄河几十几道弯》,上课后本人选择了毛泽东视察黄河素材导入,学生很感兴趣。如下: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视察海河时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根治海河’,视察淮河时说‘我们要把淮河修好’,视察黄河时嘱咐同志们‘把黄河的事办好’。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叱咤风云,但是对待黄河的态度非常小心谨慎,为什么呢?因为黄河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黄河的治理”一节中对黄河的含沙量,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仅仅分别用“37.3千克/立方米和16亿吨”两个枯燥的数字来描述,学生对这些数字没有多少感觉。课堂上本人补充以下两个素材,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这两个数字,吸引了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资料一:
有16亿吨泥沙倾卸到黄河,这16亿吨泥沙可筑起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赤道27圈,所以黄河含沙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一条河流,平均含沙量为37.7千克/立方米,是埃及尼罗河的37倍,是长江的50倍以上,“一碗水,半碗沙”真是黄河的真实写照。
资料二:
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每年黄土高原的黄土削减1厘米,而形成1厘米的厚度的黄土据专家估计大约需要100~400年的时间,所以,一个外国人看过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后说,‘黄河冲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大动脉破裂。’
二、从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角度选择好的地理素材 在分析黄河上游地区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的原因以及对黄河的影响时,学生往往仅会分析由于气候干旱,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其他的原因想不到,本人以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玛曲县为例,补充了以下案例让学生分析草地退化、沙化的原因。
资料一:
玛曲县20世纪50年代有各类牲畜24万头只,60年代为33万头只,70年代为45万头只,80年代达到64万头只,199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70.53万头只,草场不堪重负。
资料二:
中华鼢鼠、高原鼠兔、草原毛虫等草原灾害在青海省玛曲县局部地区成灾,它们专食草的根茎叶,危害植被。鼠虫害严重的地区,许多草场逐渐演变为沙化区。目前,全县鼠虫害重度危害面积达15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8.1%。在采访中记者就曾看到,草原上隆起一个个小土包,一群群的中华鼢鼠在这些土包中穿来穿去,时而奔跑,时而钻洞。
资料三:
玛曲县还是虫草、贝母等重要中草药的产区,每年青海、四川及我省临夏、陇南等地的大量人口进入玛曲采挖中草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资源。
资料四:
黄河上游径流量占全河的54%;青海、四川、甘肃等省的草地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三、从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地理事物的角度选择好的地理素材。
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地理示意图、曲线图等,来代替课本 中枯燥的文字材料,使文字材料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把握、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黄河的治理”一节中用“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这句话描述了黄河“地上河”的危害性,关于改道,学生难以黄河改道的规模和范围。教学中,本人用了以下一段文字结合“黄河改道的范围”示意图,让学生更清晰、透出地理解“改道”的危害性。
资料一:
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江苏省的面积。公元前602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四、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角度选择好的地理素材。
学生由于对于许多地理问题的认识,仅浮于表面、就事论事。此时,要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教师可以补充挑战学生浮浅认识的材料,从而在学生看似确定无疑的认识中引起思维的冲突,将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引向深入。
例如,对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以为植树造林就完全可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此时,本人提供了以下案例,让学生思考:如果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很高,是否就没有水土流失?
资料一:
4000多年前,黄土高原为林茂草丰之地,森林覆盖率达69%。资料二:
黄土高原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黄河丰富的泥沙,频繁的决口改道塑造了华北大平原。
随后,再抛出问题: 在上述材料的启发下,仅靠植树造林能完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吗?引导学生治理水土流失的另外措施,即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并直接决定一节课的成效。文章从教师、课堂、学生三个方面探求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课堂......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达到有效的教学效能,是每一位新课程实施者都必须研究的课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悟一中:蒋咏兵在湖北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几年的时间里,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所谓“有......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