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给家乡孩子的信_22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7:41: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23给家乡孩子的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22巴金给家乡孩子的信”。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 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 正确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词

第一教时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补充名家的基本情况)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仿照例句进行造句,指名造)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读,评价,再读)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教学要求;

1、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掌握书信的格式

2、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使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掌握书写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老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第二教时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他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和下文哪一句是同一个意思?)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补充教学信封的格式)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

2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书信,作家巴金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鼓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因此在教学时除补充介绍了书信的基本格式,还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巴金对下一代的关怀,懂得巴金无私奉献的精神。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世界地图。

A、世界上有哪四大洋?

B、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说说它的周围是哪几个洲?

2、板书课题。(联系以往的课文《船长》)

A、看到这个题目,可以知道些什么?

B、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各自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讨论下列词语的意思:

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

A、猝不及防:猝,忽然。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预防。

B、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脸面。

C、泡沫: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结合生活实际讲解。

D、耗尽:消耗光了。

E、须臾:极短的时间。

(相机指导字型及难写部分。)

相机指导“猝”、“臾”的读音。

3、齐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5、读后讨论小结:

时间:1998年6月21日夜里;

地点:印度洋上马斯科林群岛的海洋中;

人物:法国船长皮埃尔和他的妻子克勒松;

事情:船长皮埃尔携妻子克勒松夜游印度洋,克勒松不幸落水,为章鱼缠住,被夺回后仍生命垂危。与此同时,皮埃尔得知附近即将发生海啸,顾不得抢救妻子克勒松,冒着生命危险向客轮报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6、理清课文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皮埃尔夫妇驾驶快艇在印度洋上游玩。

第二部分(2-6))皮埃尔夫妇海上遇险,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第二部分分为四层:

一、遇

二、抉择

三、报信

四、脱险

第三部分(7)皮埃尔获知地震、海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后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用钢笔描红、临写。再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重点、难点:

理解皮埃尔的心理活动,体会皮埃尔船长舍己救人,危险中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印度洋上生死夜》。

2.上一节课,我们遗留下了这么一个问题:面对自己生命岌岌可危的妻子,面对那艘满载游客一步步驶进即将发生海啸区域的豪华客轮,我们的主人公皮埃尔船长作出了怎样的生死抉择?他为什么会作出如此的抉择呢?

二、整体感知,撰写批注

1.出示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3—6自然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上批注。静静地读书,用心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保证充分的时间写批注)

三、学习课文,交流感悟。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自由交流,相机进行激励和朗读上的指导。

预案:

(一)“不,我不能走!现在我可能是世界上惟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即将发生的人。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1.作为皮埃尔的妻子克勒松希不希望离开这里?为什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为什么皮埃尔觉得自己必须留下?引导学生从“惟一确切知晓”和“有责任”等词中理解。感悟到皮埃尔是一位具有极其责任心的人。

3.皮埃尔作出这样的决定,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联系下文“可是,他们租赁的这条小艇没有无线电系统。”看出,他们必须返回将要出事的海域,才能向“来往的船只通报这一信息”,这样势必会造成妻子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自己也会因海啸随时可能发生而葬身海底。皮埃尔明知自己为此将付出自己与妻子生命的代价,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他要用自己与妻子的死来换回来往船只的生,此时此刻,你想到的什么成语来表达你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4.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无比敬仰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此时,克勒松的手脚不住地抽搐,嘴里吐出大团大团的白色泡沫。皮埃尔的心也在抽搐,他知道,这很可能是生命力即将耗尽的信号。”

1.理解两个“抽搐”。词典上的意思是什么?“克勒松的手脚不住地抽搐”意味着什么?(生命力即将耗尽,因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即将死亡。)皮埃尔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一步步向死神靠近,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更令皮埃尔痛苦的是“轮船仍然在行驶。”

补充填空: 第一个“抽搐”意思是(),原因是()。第二个“抽搐”是:因为(),皮埃尔感到();因为(),感到(),在这种情况下,皮埃尔的下去多么复杂,多么难受啊!

2.是呀,皮埃尔的心在抽搐,我们的心也在抽搐;皮埃尔的心十分痛苦,我们的心也十分痛苦;皮埃尔的心异常焦急,我们的心也异常焦急。齐读“20分钟后……代价?”

(三)他抱住了克勒松,发现她的躯体已经冰凉。此时,他反而变得分外平静,只是在亡妻的耳朵边轻轻地说话:“亲爱的,原谅我……”

1.轮船收到了皮埃尔的信号,转了一个大弯,离开了海难即将发生的海域。皮埃尔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俯下身子抱住了躯体已经已经冰凉的妻子,他没有痛哭,反而变得分外平静,此时此刻你能了解英雄的心情吗?(可能是结果早已预见,使命完成后,他将陪同自己的妻子共赴黄泉。)

2.他要趁海啸随时都可能发生前的间隙,向自己心爱的妻子说说话?他是怎样说的?(齐读)他要妻子原谅他什么?(妻子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死亡),还有呢?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写话练习。

3.用“对不起,我曾经答应过你——”写一句话。(既要说出皮埃尔请求妻子原谅的原因,又要想象他还会说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交流。

5.是啊,此时此刻的皮埃尔心中的千言万语,汇成的只有六个字,再齐读。

6.过渡:值得庆幸的是,那艘获救的轮船派出了直升机来营救皮埃尔,我们的英雄也获救了。

(四)“第二天上午,皮埃尔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急急要来一张报纸,仔细读着这样一则最新消息:昨天11晚上时57分,在圣但尼港东南约75海里处发生了里氏5.2级地震,地震引起了海啸。所幸的是没有发生船只损坏和人员伤亡。“谢天谢地,”皮埃尔自言自语,“克勒松,现在你可以安息了-----”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当时皮埃尔为了抢救自己的妻子,没有回到出事地点,他看到报上的这则最新消息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口头回答。

(五)总结全文。

1.文章学到这里,我想我们所有的人都明白了皮埃尔为什么决定舍弃自己和妻子的生命去营救一艘客轮了吧?对,是他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身陷险境,渴望获得帮助的他人的同情和爱。

2.在这里我带来了由著名作家冰心写的一首小诗。以此来缅怀那些为他人而毅然舍生取义的英雄们。

(出示)“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四、作业布置

板书: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遇险

抉择 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报信 脱险

教学反思:本文通过皮埃尔的两次选择,歌颂了皮埃尔在生死关头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细致感悟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25明天,我们毕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天真浪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4、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 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实感慨万千,包含激情的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法进行自学探究。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掌握新知。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结合正音。

2、重点词语:眷恋 憧憬 朝夕相处 博大精深 茁壮 矫健(这几个字容易读错:窗明几(jī)净,教诲(huì)帮助学生辨音)

3、探讨课文段意。

四、练习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并初步读出感情。

五、指导书写。

1、找出左右、上下结构的字,比较个部分所占的位置。

2、指名板演,评议。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六、作业。

1、抄写文后第3题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反复朗读、吟诵,领悟内涵,体会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明天,我们毕业》

二、新授:

(一)、是啊,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们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板书:眷恋 “眷恋”是什么意思?

(二)、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作者最眷恋的是什么呢?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2、交流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出示句子: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1)指名朗读句子

(2)让我们展开这幅画卷,欣赏其中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面。仔细读读课文 的第三小节,想想哪幅画给你的印象最深?你仿佛从画中看到了什么? 交流、朗读

△每天清晨……(有了充满朝气的我们,可爱的校园便不再寂寞,到处都可以听到我们的欢声笑语,到处可以看到我们活泼欢快的身影。)

△早操……(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学习,所以,每一次的早操,同学们都是那么认真。)

△上课铃响……(不管课间玩得多投入,铃声就是命令。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就涌向教室)

△课堂上……(是啊,认真的学习换来的是优异的成绩,老师也仿佛看到了他们取得好成绩后激动的脸庞)

△中午的写字……(同学们研墨写字,墨汁抹上了白净的脸上;老师在教室巡回指导,教同学们握笔、运笔;看到打了红圈圈的字,同学们乐开了花……)△ 兴趣小组活动……(同学们有的学电脑,有的练合唱,有的画画,学习丰富多彩……)

(3)师总结:这一天的学习生活的场景,是我们六年学习生活的缩影。6年,一千多个日子,出示: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母校给予了我们哪些精神财富?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选一个场景,自己写一段话,然后交流,让大家评议。)

1、过渡:我们不能忘记这快乐的校园生活,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老师。你从哪小节课文中感受到的?

2、这段话句子很美,像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3、出示: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小组讨论交流:在这里,作者把老师比作什么?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吗?(老师像天使一样,有着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教育、感染着学生;老师像大树一样,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爱护着学生;老师像海洋一样,有着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呵护下成长……)

4、教师领读、学生接读这段课文。

5、在这离别时刻,同学们想为自己深深眷恋的老师做些什么呢? 出示: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 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1)指名读 同学们想为老师做些什么?

(2)如果你也即将毕业,你准备送给老师哪首歌?哪首诗? 指名交流(你为什么要把这首诗送给老师?)

(3)师:听了这动人的歌曲和火一样的诗句,老师也感受到你们炽热的心跳。

再读这句话

(三)过渡:六年过去了,同学们即将告别母校,不知他们还记得六年前第一次走进校园的情景。

1、出示:

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1)朗读(2)你还记得自己入学时的情景吗?

2、入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明天,我们却即将离开可爱的母校,出示: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指读这句话(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 : 同学们,明天,你们也将毕业,也将离开自己的母校。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那时老师可能已是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了,但是,老师会拿出珍藏多年的相片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到那时候,彩香实验小学——你们的母校,一定会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你们归来。

(4)让我们充满感情把最后一段读一下。

三、课后延伸

1、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请你将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作为毕业留念吧!

2、分别总是那么让人依依不舍,不光是你们,老师的心中也是如此。回顾这难忘的时光,老师有许多话要说。可是,一时之间竟也不知如何开始,就用几句话,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吧——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背负着父母亲人的殷切期望,背负着母校老师的期待目光,希望你们从此迈开更加坚实的脚步,走向成功而幸福的人生,让亲人和母校为你们自豪、让祖国和民族为你们骄傲!记着:“成功的路上没有掌声”。板书: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学习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眷恋

教学反思:学生也即将毕业,对于文章中的情感他们很容易感受,我把课文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一边在教学课文的时候,一边也在让学生联系学生的实际。让我也更多地了解了现在学生的心声。

练习7 教学要求:

(1)描红练习钢笔行揩字,努力写得入体。

(2)区别比较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4)综合修改句子中的错误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背诵《毕业歌》

(7)口语交际:写毕业赠言,并能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钢笔练习行揩字。

2、区别9组汉字,并组词。

3、正确搭配词语,并扩展成句子。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时任务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学生齐读,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运笔过程。

3、学生提出一些难写的字,集体讨论其运笔特点。

4、学生动笔描红,提出要求

5、教师巡视后,反馈学生作业

三、教学第二题

1、学生仔细观察每组字。要求比较各组字有什么异同。

2、学生试填

3、教师点拨:抓住各组形近字的不同之处,或偏旁,或是某一部件,由此区别出汉字的音、形、义。

4、学生将正确的答案填上书上,教师巡视。

四、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出示例子,指名读

3、学生仿照例子完成其他四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答案,师生评议

五、作业:把第三题写在本子上。

一、明确课时任务

二、教学第四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有没有毛病?有哪些地方出现了毛病?

(2)师生讨论分别得出:

(1)有错别字(2)词语搭配不当(3)语句不通顺(4)标点符号不恰当(预设:错别字与词语搭配不当学生有混淆,“署假”的署是错别字,“开阔”与“眼界”搭配不当。)

(3)复习修改符号

(4)分小组从以上几方面入手,讨论完成这段话的修改。

(5)指名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余小组可补充、修正

(6)师生评议

三、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出示12个成语,要求:

(1)自由练读,可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问题

(2)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3)指名读,师生评议字音是否正确,小组读,齐读

(4)集体讨论交流

(预设:学生能说出下列词语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考虑

浮想联翩在:许多感想在脑子里连续涌现 预设:学生对下列词语意思有所不理解:

左右逢源:原意是做学问,如果工夫深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来也比喻为人圆滑。

言简意赅:言辞简明意思完备

开宗明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说明主要意思

意在笔先;指写字画画时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四、教学第六题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明天你们将告别小学6年难得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呢?是不是——

(2)是啊!这儿还有一首歌,为同学们抒发了心中的情怀

第二课时

师配乐朗读《毕业歌》

(3)配乐,学生自由朗读

(4)小组派代表表演朗读,交流评议朗读是的停顿、轻声、重音等技巧的处理

(5)反复吟诵,理解大意,感受意境。

(6)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配乐朗诵表演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1)让学生先摘抄一些赠言、名句

(2)在黑板上写上‘临别赠言“并加以美化

(3)播放歌曲《送别》

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临别赠言是毕业活动中的一项最有意义的活动。留下你真挚的话语,送上我衷心的祝福。这是一份友谊,一份智慧,一份精神财富。这份财富的聚集,将使你一生愉快、充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临别赠言

3、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训练内容及要求。

1、何为“赠言“(即分别时说的或写的相互勉励的话,可以是自己的内心表白,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

2、毕业赠言的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要根据赠言对象确定赠言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3、本次活动每个人都要参与,看谁讲得最好

4、教师“下水”示范

5、学生准备。

6、练习

1、自由说]

2、指名说

3、推荐说

第三课时

单元教学后记:

《给家乡孩子的信》写的是老作家巴金晚年身体很差,拿笔艰难,还热情地给家乡孩子进行回信,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要说给每个学生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的那样一句话,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枝笔在我的手里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在初读课文时,有个小女孩当我走到他身边时,她指着课本对我说:“老师,这个字(枝)不是用错了?”我一看,心里一惊,心想:发现不错,读得认真!我没有直接告诉她,而是说:“你认为是应该是什么呢?”„„几分种过后,大家把课文都读好了,我们对课文中字词理解进行了交流。对于一枝笔的“枝”还有几个同学也提出了疑问,我就此让学生们进行猜测。有的说,是巴金老爷爷无意用错了,我点头赞赏了他,有的说是编书的人把字写错了,还有的说,编辑课本人员不会搞错,打字排版人能搞错,为了证明是排版的错误,有同学竟找起了旧课本,并且如获至宝地站了起来,说旧书就是用“支”!(新书与旧书的这个地方的细微变化,说真的,我还也没注意!)是老作家用错了?还是打印错了?或是编者认为不妥,反复帮助修改呢?这时,我觉得再讨论这个问题就不如讨论究竟是“支”与“枝”哪字用得好了?我让大家再把这段课文读读,或许会有更好的意见和体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支”做量词,可以用来表名像“笔”这类物件的多少单位。但文中为什么不用“支”而用“枝”,可见,用一支普普通通的笔写字,在年老患病的巴金爷爷的手中,却似拿着一枝沉重的树枝去写字。何等的艰难啊!这不正好照应了前文“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巴金老人,年迈病重,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坚持亲笔给孩子们回信,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关于这个字占用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我觉得语文课就要活上。

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固定的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时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想,积极地探究,正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掌握书信的格式。4.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

给家乡孩子的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师 张灵静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体会“生命开花结果”的意思。2、理解重点语句,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

《给家乡孩子信》说课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给家乡孩子信》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给家乡孩子的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给家乡孩子的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给家乡孩子的信

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投影出示巴金的图片,让学生交流自己眼中的巴金。你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你眼中的巴金是什么样的人吗?(文学大师、文坛巨匠、文坛泰斗、大名......

下载23给家乡孩子的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3给家乡孩子的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