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化战略加快建设新农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化联动战略解读”。
实施“四化”战略 加快建设新农村
陆海峰
近年来,如皋市围绕二十字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创业全民化、农业规模化、龙头带动化”战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截止2007年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8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8元,增长17.64%;13个指标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高效种植业面积和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43.43%和46.21%;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达到130家,企业带动种植基地10万多亩,带动农户15万多户;净增私营企业2898户、个体工商户8908个、私营注册资本10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546人。
一、实施农民知识化战略,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规划。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投入机制,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富民的一项重点工程,实施农民大培训工程,把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是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从科技教育、培训和辅导,提高实际效果,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对农民特别是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有一技之长。
三是扎实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进一步办好农村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境外劳务输出培训,扩大面向农民的教育培训层面和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努力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劳务型向智能创业型转变。成功摸索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333“模式,“三个联合”转移培训、“三位一体”就业服务和“三优品牌”打造工作的综合管理经验被中共江苏省委《调查与研究》、人民网、中国劳动保障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和推介,荣获了国家级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二、实施创业全民化战略,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突破,着力繁荣农村经济。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是县域主体经济。我们始终把引领农民大创业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一是营造全民创业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宣传市委、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本地全民创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再掀创业高潮。努力形成“人人想创业、个个争创业”的浓烈氛围,营造鼓励创业者、勉励失败者、鞭策后进者的典型环境。真正让创业者广播中有声、电视里有影、社会上有名,在广大农村形成鼓励探索者,弘扬创业者、催促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二是强化农民的创业意识。着力引导和教育农民增强四种素质:即树立艰苦创业的品格、强化市场竞争的意识、团结协作的创业精神、敢想敢干的勇气。
三是加大全民创业的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始终把这一富民增收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层层动员、细致工作、周到服务,使更多的村组干部、农村能人、普通群众在全民大创业的热潮中脱颖而出。
三、实施农业规模化战略,以促进农业增效为目标,努力增加农民经营收入。始终坚持把项目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总抓手,不断提升项目的层次和规模,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的稳步提升。
一是推进花木盆景科技化。积极引进和开发花木盆景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花卉苗木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联合,实现我市花木产业由低级品种向高效品种发展,由露天栽培向设施栽培发展,由常规品种向特色品种发展,由中低档品种向高档品种发展,树立如皋花木盆景的形象和品牌。
二是推进畜禽品种优良化。在推进畜禽业的规模养殖,注重疫病防治的同时,把畜禽的优良品种普及摆上重要位置。以江苏长寿集团、南通天盟养殖有限公司、南通银燕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向全市农户辐射,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优良畜禽品种的普及率达95%以上,使如皋由畜禽养殖大县(市),变为优质畜禽产业基地。
三是推进特色果蔬外向化。我市现有特色果蔬种植面积10多万亩,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面对随着国际市场贸易对农产品出口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色果蔬的出口面临着严峻考验这一客观实际,我们通过提高特色果蔬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主动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4.实施龙头带动化战略,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让农民从龙头型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工作中,我们牢固确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
一是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增收“双赢”机制的形成。财政用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重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扶持,农业开发项目和种养项目重点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倾斜,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在贷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给予优惠和照顾。
二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针对农民需要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龙头企业需要稳定的农产品原料供给的客观实际,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对接机制,通过“订单收购”、“保护价”、利润“二次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形成较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促进和带动农民致富。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中介和桥梁作用。积极探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搞好服务,使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和农产品收购逐步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有效机制。全市累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77家,中介和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
陆海峰:江苏如皋市委办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1月19日,随县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邯郸市肥乡县、河南长垣县、山东平原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亲身感受了三个县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
1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提 纲)一、关于“三农”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全面小康......
(专刊)第 27期房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6年6月26日携手共建新农村合力建设新家园按照区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由区委组织部与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研......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
实施“农业立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