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甘肃省渭源县麻家集小学侯海祥 【摘 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制度与体制的共同作用、政策实施的乏力、父母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与社会努力的缺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现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析如下: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2.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情感
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
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
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
纪校规等,这就为他们的教育学习制造了思想障碍,使得他们极易产
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人格方面。《教育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
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并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
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
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儿
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动因是家庭、学校、同伴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
等社会宣传媒体,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
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
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
感交流与理解。
4.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
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
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
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有20%的农村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
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
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
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
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
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
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
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
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
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
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
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鸿沟更趋深阔。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把
“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政策实施的乏力。留守儿童问题因其涉及范围广泛而引起了
全社会的关注,包括政府和学校。在政府的倡导下,很多城市学校已
经竭尽全力地整合资源,让一些留守儿童享受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
源。但是,由于城市务工人员收入低微,根本无法缴纳城市学校高额的赞助费和学费。即使经济上有支付能力,也难以要求学校能敞开校
门,因为许多学校考虑到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不愿意接受这些儿童。
为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城市学校的行为,鼓励学校吸收
农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不再留守。
3.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
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
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
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
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4.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
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
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
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国联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组编,2009、11.[2]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3] 常青.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4]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 陈 军父母对孩子而言,是天。生活在缺少天空庇护下的孩子,他们是否孤单?是否习惯了久久在门前守候爸爸妈妈的归来?是否习惯了自......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31―01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与成因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初级中学吴佳骏【 论文关键词】留守学生错误!未指定书签。现状 成因【论文摘要】 农村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农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