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一模分类(诗歌鉴赏)教师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诗歌鉴赏一教师版”。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7东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
③
①
②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④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
②潘令:指导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15.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作者对海棠的深情。
16.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2分)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贾探春
⑤18.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 1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4分)
花草树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蜀相》中杜甫借“
①,②
”描写武侯祠春意盎然的景色;《琵琶行》开篇白居易借“
③
”烘托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钗头凤》中陆游借“
④
”回忆往昔与妻子同游沈园时所见的美好景致。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5.(3分)C 答案要点:
①形象:花色红艳或艳丽;独自开放,无人关注;花色凋残; 结合诗句:万姝娇困或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②情感:
要点一: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
结合诗句: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于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要点二:以海棠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职的不结合创作背景、诗句:词人写作此词处于罢职期间。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于谁问。
评分参考:①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形象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未结合具体诗句,酌情于扣分。答海棠形态未开、已开不得分。②情感,4分。两层情感一层2分。未结合具体诗句,于酌情扣分。
19.(4分)①映阶碧草自春色②隔叶黄鹂空好音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满城春色宫墙柳
2017海淀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8题。
鹭鸶 来鹄
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
鹭鸶 刘象
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
【注释】①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②紫阁:指鹭鸶居所。③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③
②
①
16.(3分)B 17.(2分)C于18.(6分)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 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16.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D.万壑有声含晚簌,数峰无语立斜阳。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①,②”,借鸟鸣渲染离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③,锦鳞游泳”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④,⑤”以鸟鱼对举,赞颂生命的蓬勃自由;再如庄子《逍遥游》用“水击三千里,⑥”的大鹏来寄托高远的人生理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3 分)D 16.(3 分)C
(唐庚《春日郊外》)(王禹偁《村行》)
17.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分)
17.(6分)参考答案:
(3分)来诗塑造的鹭鸶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清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华”、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谋取眼前之物。
(3分)刘诗描绘的鹭鸶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如颈联写鹭鸶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鸶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潜修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评分标准:来诗中的鹭鸶形象若答其它,酬情给分。
18.(6分)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沙鸥翔集 ④鹰击长空⑤鱼翔浅底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7房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子夜吴歌(其四)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①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注释: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明朝驿使发”,所以征人的妻子要连夜“絮征袍”,表明战争来得非常紧迫。B.“一夜絮征袍”领起下文,暗含一个“赶”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忙碌和焦急。C.一个“冷”字,生动传神,既写出“一夜絮征袍”的艰难,又暗示了连夜絮征袍的内因。D.从全诗看,剪缝完成前女主人公唯恐驿使走得早,缝制完成后又唯恐驿使行得迟。16.“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两句,以环境的“冷”衬托人物的心情。下列诗句不属于...以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一项是(3分)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其三)。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李白的这两首《子夜吴歌》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李白的《子夜吴歌》(其四)使人联想到不少有关战争的诗文,比如《国殇》中有“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又比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郁孤台下清江水,?西北望长安。”再比如《书愤》中有“。”又让人联想到《曹刿论战》中关于人民为什么拥护战争的论断:“小大之狱。”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5.(3分)A【并未表明战争来得紧迫。如果要说紧迫,应该是“冬天”来得猝不及防】 16.(3分)C【此两句诗是在描摹琵琶女的琵琶演奏声】 17.(5分)(言之成理即可)(1)相同点(1分):两诗都是写妻子为远方的丈夫准备征衣,主人公都是关爱征夫的妻子。
(2)不同点(4分):《其三》主要表达的是盼望丈夫早日回家团聚的情感(2分),《其四》主要表达的是对丈夫的冷暖的关心之情(2分)。18.(8分)(每句1分,错一字即不得分)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017朝阳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①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③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②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③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
14.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
15.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3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6.《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②
1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8分)
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①,② ”,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③,④ ”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⑤,⑥ ”,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⑦,⑧ ”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4.(3分)C(“批评……”有误)
15.(3分)C(“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16.(6分)
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2分)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
《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4分,每点2分)
17.(8分)①木欣欣以向荣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⑤且放白鹿青崖间 ⑥须行即骑访名山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 ⑧不尽长江滚滚来 2017丰台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9题。(18分)
木兰花慢 游三台
元好问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注释】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
②元好问:金宋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17.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宮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18.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③
②
① 6
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词有“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句,由此可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词有“只道江山如画”句,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句。
③本词作者感叹“争教天地无情”。《窦娥冤》中窦娥以“地也,_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_!”句控诉了天地的无情。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6.B【解析】“只道”两句否定了壮丽景观的现实存在。17.A 18.【解析】同:二者都感叹曹操生前的辉煌业绩于今已经消逝不存,抒发了历史兴亡、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2分)
异:元词下阕,先写曹操“风云奔走”业绩的不易,后写曹操墓西陵的荒冷,对比之下“对酒当歌”已成虚名,而“怅西陵遗恨几时平”。表面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为现实而“遗恨”不平!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黍离之悲)。(2分)苏轼在《前赤壁陚》第三段中也写到曹操,先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横槊陚诗”,可谓“一世之雄”;再发问“而今安在哉?”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人生短暂、人生虚无)。(2分)
【评分标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②一时多少豪杰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2017石景山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①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②③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②泗水:水名。③徂徕:山名。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写了李白在秋日于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的情形,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C.尾联以“且尽手中杯”来结束全诗,干脆有力,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情调。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16.“蓬”作为意象,常用作游子的代称。古诗中还有其他形容游子的意象,下列诗中加点词不是用来指代游子的是(3分)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B.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李白《赠裴十四》)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D.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
17.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是表达豁达情感的送别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但该手法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的“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摹对象。古诗文中既有客观描绘的“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以“ ①,②
”呈现水天一色的美景;又有寄托着作者丰富情感的“水”,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 ③,④
”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
⑤,⑥
”表达诗人要克服一切阻力,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5.(3)D
16.(3分)D
17.(5分)
答案示例:
两首诗同是借景抒乐观豁达的送别之情,但借以抒情的景物特点有所不同。李诗“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绘了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明净秀丽的景色与真挚淳厚的友情交相辉映,诗人借此明媚之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即将分别时豁达的情感。王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一句描写了辽阔三秦护卫下的长安和千里之外风烟迷蒙的蜀地,送别地和目的地的地势风貌恢宏壮观。此景雄浑阔大,为朋友之间的分别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18.(6分)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
④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青山遮不住
⑥毕竟东流去 2017顺义一模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8—20题。
水调歌头·游览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释】①瑶草:仙草。②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③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④为(wéi):愿作。⑤长啸:长叹。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19.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20.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18.C(3分)19.B(2分)
20.(6分)参考答案: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评分标准】分别答出陶、黄作品的内容,并准确分析其思想(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现实的不满),各3分。意思对即可。2017门头沟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夜起岳阳楼望月(清)姚鼐③④
⑤
②①
高楼深夜静秋空,荡荡江湖积气通。万顷波平天四面,九霄风定月当中。
云间朱鸟①峰何处?水上苍龙②瑟未终。
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
①朱鸟:指南岳衡山。②苍龙:指湘灵,为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中有记载:“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楼深夜静秋空”描绘洞庭月夜景色,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受到万籁俱寂,四周悠远空旷,令人有天地孤独之感。
B.“九霄风定月当中”写风静无声,皓月当空,清光四溢,天水空灵一片,上下澄澈,令人幽然神远。
C.“云间”一联引用两个典故,从夜空想到朱鸟化为衡山的传说,又从湖波中幻起湘灵鼓瑟的想象,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
D.第四联间接抒发感慨,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的念头,也表明了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
16.“洞庭天下水”,岳阳楼前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经常被登楼揽胜的诗人写入诗文,成为一卷美丽的图画。下面描写洞庭美景的诗句,其意境与本诗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
A.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C.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游气濛濛隔寒镜。(刘禹锡《洞庭秋月行》)
D.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元稹《洞庭湖》)
17.岳阳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一向为登临胜地。自唐宋以来,吟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甚多,诗圣杜甫晚年也曾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登岳阳楼》。与姚鼐的《夜起岳阳楼望月》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北宋名臣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成就了“文以楼生,楼以文传”的千古佳话。
②“万顷波平”极写洞庭湖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壮阔景象,而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出了大江之上水气弥漫、波光星光交相辉映的美景,并借“ , ”写了与友人泛舟茫茫的江面、任凭小船从流飘荡的自在与畅快之情。
③“啸”作为一种歌吟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吐露一派风致,一腔心曲。吟啸之俗较古老,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多有名士之啸,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曾“,”,表达自己归隐田园的愉悦之情与闲适之意。
15.(3分)D(“间接抒发感慨”应为直接抒发感慨;且并没有“表明自己辞官归隐的愿望”。)16.(3分)C(ABD都写出了洞庭湖风急浪高的动感和震撼力量,且A写的是阳光下的洞庭湖,D写的是夕阳西下与晨光初现时的洞庭湖;而姚诗和C都写出了洞庭月夜的空旷清幽平静。)
17.(1)姚诗由景物生发想象,重在抒发自己渴望超脱尘世、羽化而登仙的洒脱和飘逸的情怀。“云间”一联引用“朱鸟”“苍龙”的典故,为全诗增加了神秘色彩;第四联“便欲拂衣琼岛外,止留清啸落江东”,“琼岛”指仙岛,表达自己要拂衣飞去、长啸升空、遗世羽化的愿望,极为潇洒。(2)杜诗触景入情,重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漂泊孤苦的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博大情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自己被社会遗忘的孤独处境和不幸身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写出了诗人对国家时局满怀担忧却无可奈何的精神痛苦。(每首诗感情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共6分)18.(6分)默写: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017北京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2017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8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 5- 18题。夜游宫 吴文英【1】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学生版【2018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 5- 18题。夜游宫 吴文英【1】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
2018年一模分类汇编——导数(文科)(20)(本小题13分)已知函数f(x)exsinxax.(Ⅰ)当a0时,求曲线yf(x)在(0,f(0))处的切线方程;(Ⅱ)当a0时,判断f(x)在[0,3]上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4(Ⅲ)当a1时,求......
2017北京一模语文高三作文汇编 (东城)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2分。 26.微写作(12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生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