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二学年论文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分析
姓名:班级:学号:
内容摘要: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的人口大国,采取恰如其分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国民收入产生的乘数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都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虽然不免陷入过投资怪圈、顺差怪圈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发展圈,不过总体上还是在稳步发展的。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在这继往开来的一年里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假如那些独到有建设性的措施如真能落到实处,那中国的经济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腾飞。
关键词:宏观经济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展
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见证的中国经济的发展
从1976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结束了之前的混乱,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后又有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有了明确的目标。经济朝着有中国特色的方面发展。到后来遇上2008年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的心情呈现阴晴不定,反复无常的状态,不过中国的经济还是曲折上升,有欣欣向荣之势。再看到这些可喜的的结果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非常骄傲和喜悦,不过其中也存在了诸多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生僻而专业的经济词汇涌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中国关注经济的人群再一次猛增。众多的经济学家也参与到了其中。较著名的厉以宁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是中国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元老,他的股份制理论成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参考。他认为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产生了投资怪圈。投资怪圈形成的原因是地方要减轻自身的就业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就拿出土地招商引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当然产生投资怪圈还与垄断有关,有利益牵连在其中,国家的问题是由全国人民来承担的,对于地方来讲,只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就行了。要想走出投资怪圈,关键还是要靠改革。
中国经济用两只脚走路,不能一短一长的,不然会失去重心,难保不会摔个大跟头。2009年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一周年,国内最热十大财经新闻搬上银屏:
1.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保八”已成定局。2.十大产业振兴出台,多项措施力促
消费。3.楼市股市火爆,各地接连出现新地王。4.财政货币政策双宽松,信贷“井喷”后回落。5.新医改方案出台,基本药物目录公布。6.资本市场IPO重启,创业板市场顺利开闸。7.发展区域经济,十大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8.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启动。9.大宗商品价格一涨再涨,成品油价一调再调。10.我国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回忆往昔,那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体上是持续发展,继往开来,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导下蓬勃向上,生机盎然。
又到一年播种时,2012中国经济扬帆起航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在2011年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加大攻坚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同时也提出了2012年的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
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首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然后,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最后是为了满足: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这些目标和措施有着高瞻远瞩性,不仅有利于经济更快发展,而且有利于经济更好发展。对于中国现阶段经济整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总需求结构中内需和外需失衡,内需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失衡。2012年政府的工作目标中主要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刚好是对症下药的。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两大项,其中政府支出又包含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目前,我国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货币供应量选项:
1、增发长期国债
5、增
3、调整收入分配,促进消费
4、调整利息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抑制过热的投资,因为投资是税收的减函数,税收高了,投资就会少,另一方面,从国民收入的角度来看,投资少了,消费就上去了。所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结构调整和推进科技进步力度,并将当前的扩大内需政策与长期的经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把防范通货紧缩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样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使总需求结构平衡。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不让货币汇率出现大起大落!由此可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是货币汇率稳定,从而可以消除消费者对手中持有货币价值的担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总的来说可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也可以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国家的口袋鼓了,不意味着人民的钱包鼓了,人民的钱包鼓了,不意味着人民就幸福了;但是人民幸福了,一定是说明钱包鼓了,国家富了。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依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制定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平稳、持续和快速运行。从思维到思维只是一步,但从思维到行动却有万步之遥。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怪圈、乱象依然存在,要真的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2012年的中国经济已经扬帆起航,只要长风破浪会有时,总可待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网易财经中心,《这些年,中国经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
[2].流血,《从思维到行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3].王学武,《经济中的乱象》,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8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5].江珊,《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新华出版社,2009.1
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班级:国贸102 姓名:钱波 学号:2010010527 摘要:对于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而言,采取恰如其分的经济政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想......
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分析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我国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在于进一步健全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加......
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七大取向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近期各部委相继召开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作出了明确安排,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概念题挤出效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二、单选题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
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国内相继发生的自然灾害,如二月雪灾、五月地震等加大了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而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