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要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适宜中医药技术”。
一.掌握感冒,中暑治疗中的刮痧疗法。
(一)感冒刮痧:
1、冷水作润滑剂;右手持刮痧板,沾水刮动。
2、额部、颈部、胸部、脊柱两侧处;肘关节至腕关节处。
3、自上而下;先轻后重;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密集斑点即止。
(二)中暑刮痧:
1、采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后,均用涂布施术部位;
2、在背脊两侧自上而下刮,大椎至肩峰间由中向外刮;
3、在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肘窝、胭窝等处,视部位之宽窄每侧各刮2~3行,至皮肤出现紫红色密集斑点为度。二.掌握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灸疗技术。隔姜敷药灸法:取神阙穴,用药粉适量填满穴位,上敷鲜姜一片(厚0.3cm,姜片上可用针扎数孔),用大艾炷置于姜上施灸,每次灸3~5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药物处方:白芥子、半夏各3克、丁香0.5克、麻黄5克,北细辛2克,麝香少许,研细为末,密封备用)。
三.寻找慢性胃炎,落枕的体表反应点。慢性胃炎体表反应点:胸椎膀胱经T9—T11左侧。落枕的体表反应点:
1、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的天宗穴。
2、小腿腓肠肌(腿肚)两侧肌腹下方的承山穴。
四.掌握慢性腹泻治疗中的温灸隔物灸法。粘贴在关元穴处,每天一次,连用7天。适用于慢性腹泻。
五.掌握高血压治疗中的耳尖放血技术。
1、取患者双耳尖穴,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后,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1~2mm深,随即出针;
2、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再用消毒过的干棉球吸取血滴;
3、出血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而定。一般每侧穴位放血3~5滴,每滴如绿豆般大小。六.掌握眩晕治疗中的推拿技术。
1.开源增流法:取穴:颈臂穴(缺盆穴内1寸)。手法作用力方向:用拇指或示指罗纹面向内、向下方向作按揉法;手法操作时间:一侧纤细者,以纤细侧为主,对侧为辅;两侧纤细者,左右侧交替进行。操作时间10分钟。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手法作用频率:80~100次/分钟为宜。
2.补偿平衡法:取穴:两侧华佗夹脊(C1—C7)。手法作用方向:用一指禅屈拇指推法于后关节处操作。手法操作时间:一侧纤细者,以纤细侧为主,对侧为辅;两侧纤细者,左右侧交替进行。操作时间10分钟。对颈脊柱序列不整,在仰卧位行牵引状态下整复,左右各1次。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限;手法作用频率:100~120次/分钟为宜。
3.解痉通畅法:取穴:风池穴。手法作用方向:用拇指尺侧偏峰按于风池穴,手法作用力向沿寰枕关节向内侧(脊柱)方向推动,宜左拇指推右侧风池穴,右拇指推左侧风池穴。手法操作时间:左右侧交替操作,时间10分钟。手法刺激强度:以病人感至风池穴有明显酸胀感受为宜。手法作用频率:80~100次/分钟为宜。
七.掌握痛经治疗中的指压技术。按压三阴交穴治疗痛经。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高点上4横指处,胫骨内侧面后缘。用拇指的指腹由轻及重地按压,产生酸胀痛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持续3~10分钟,直至疼痛缓解。八.了解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推拿技术。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技术:
揉腹: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食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4毫米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揉足三里:两拇指指腹在患儿两侧足三里穴,下按力度以皮肤凹陷2~3毫米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度每分钟80~100次。
揉背俞穴: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毫米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捏脊: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向下,至下穴重复提捏6~9遍。再从下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提捏3~6遍。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九.了解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头皮针疗法。选取患肢对侧(病灶侧)的运动区、感觉区,常规皮肤消毒,选用28号40 mm毫针,沿上述穴区分三段透刺,针体与皮肤呈15°角,遇阻力稍退针,调整针向重新刺入,达帽状腱膜下,针刺深度约30mm。针后快速捻针1~2分钟,然后留针4~5小时。留针期间,嘱患者主动活动或其家属协助其被动活动患侧肢体。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个观察疗程。
十.掌握颈椎病,肩周炎治疗中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一)颈椎病:电极分别粘贴连接颈椎局部压痛点~曲池、压痛点~外关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隔日治疗。
(二)肩周炎: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外关、肩后~合谷。
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前~合谷、肩后~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 0±2mA,隔日治疗。
十一.掌握踝关节扭伤治疗中的中药薰洗技术。组方:生山栀、连翘、乳香、没药、牛膝各15克,蒲公英、伸筋草各20克,独活、羌活各12克,白芷9克。
十二、耳穴在耳廓的分布规律:人体出现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其在耳廓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分布早耳垂与耳垂附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舟,与下肢不相应的分布在耳轮上下脚,与躯干部相应的穴位分布在对耳轮体部,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甲腔,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分布在耳甲艇,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
耳穴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2、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3、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4、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疾病-肾上腺
5、按临床经验
十三、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的优势。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实用、有效、安全、易掌握、费用低等优势,有很好的现实需求。十四.《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和扶植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1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是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政府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包括财政补助。
国家把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到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给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五、捏脊疗法的主要刺激部位。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华佗夹脊。
十六、掌握捏脊的做法。
站(或跪,或坐)在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方法一
1、捏脊时,两手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指腹对应用力,捏住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
2、可从尾骶骨处开始,和缓地向上推移,至项后枕部为止;也可反方向捏之。方法二
1、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
2、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向项后枕部推移;也可反方向捏之。
捏三提一与捏五提一在捏脊的过程中,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小儿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十七了解捏脊时不同介质的应用。
所谓介质,实际上是在捏脊时施用于体表的物质。如粉剂、油剂、膏剂等。应用介质不但可以加强手法的作用,提高疗效,而且还可以起到润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并且通过渗透到皮肤对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葱姜水:性味辛温,有通阳解表、温中行气作用。适用于风寒所致感冒、头痛及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
(2)酒精:性味辛甘温,有散寒通络、开窍通滞作用,发烧者可降温。适于寒证、瘀证及小儿退烧时用。
(3)薄荷水性味辛凉,有散风退热、解毒通表、清凉祛暑作用。适于治疗一切热证,尤其是夏天时使用,可解风热邪毒。
(4)鸡蛋清:性味甘咸平,有补益脾胃、润泽肌肤、除烦退热、豁痰开窍、消肿止痛之效。适于牙肿齿痛、腮腺炎、疳积等病。
(5)麻油:性味甘淡微温,有祛风清热、和血补虚、润燥健脾之效。多用于小儿疳积、脾胃虚弱、肌肤无华等症。
十八.顺时针方向摩腹与逆时针方向摩腹,其作用有何不同?
(一)顺时针摩腹顺序: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根据胃肠动力学原理,通过顺时针方向摩腹,促进胃肠蠕动,用于防治习惯性便秘,技术关键是操作的部位和摩腹方向的把握。逆时针方向摩腹
(二)逆时针摩腹顺序: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
根据胃肠动力学原理,通过逆时针方向摩腹,使肠内容物停留时间延长,促进水分吸收,起到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技术关键是操作的部位和摩腹方向的把握。
十九.了解摩腹技术治疗便秘,腹泻的辅助按摩疗法。
(一)顺时针方向摩腹辅助方法:按揉支沟,按揉大肠俞,擦脾俞至大肠俞(1)按揉支沟
用拇指指腹在支沟穴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中等,使局部有酸胀感,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时间每穴2分钟。(2)按揉大肠俞
用拇指在大肠俞穴(双)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稍重,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感,频率每分钟80~100次,时间2分钟(3)擦脾俞至大肠俞
用手掌面或小鱼际紧贴膀胱经两侧的脾俞穴至大肠俞段作上下摩擦。手法压力宜轻,频率宜稍快,约每分钟100~120次,使局部有明显温热感,至深部透热为宜。
(二)逆时针方向摩腹辅助方法:按揉足三里,按揉肾俞,擦八髎(1)按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双)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中等,使局部有酸胀感,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时间每穴2分钟。(2)按揉肾俞
用拇指在肾俞穴进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手法刺激量稍重,使局部有明显酸胀感,频率每分钟80~100次,时间每穴2分钟。(3)擦八髎
用手掌面或小鱼际紧贴八髎穴作上下摩擦。手法压力宜轻,频率宜稍快,约每分钟100~120次,使局部有明显温热感,至盆腔内透热为宜。二十.了解薰洗法的操作方法。1.全身熏洗法
将药物用量加倍,煎汤倒入浴盆里,进行全身沐浴。或把药汤倒入大木桶或大水缸内,桶内放一小木凳,高出水面3寸左右,患者坐在小木凳上,用布单或毯子从上面盖住(仅露头部在外面),勿使热气外泄,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患者再浸于药汤内沐浴,以出汗为度。熏洗完毕后,擦干全身用浴巾盖住,卧床休息,如能稍睡片刻更好,待消汗以后,再换穿衣服。全身熏洗法主要用于全身性皮肤病等疾患。
特别提示:高血压、心脏病重症患者慎用,如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后立即停用。2.局部熏洗法
手熏洗法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将患手架于盆上,进行熏蒸,外以布单将手连盆口盖严,不使热气外泄,等到药汤不烫人时,可把患手或腕部与前臂浸于药汤中进行洗浴。
足熏洗法把煎好的药汤倒入木桶内,桶内安置一小木凳,略高出水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放在小木凳上,用布单将腿及桶口盖严密,进行熏蒸,待药汤不烫人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及小腿浸于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部或膝关节附近。
坐浴法把煎好的药汤乘热倒入盆内,待药汤不烫人时,臀部浸于盆中泡洗。也可用坐浴椅,先把盆放在椅下进行熏蒸,后将盆移至椅上坐浴。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的疾病。
特别提示:老人及身体虚弱者应坐稳,以免跌倒摔伤;应用熏洗法如果无条件熏蒸时,可直接泡洗患处。
二十一、试述足癣的足薰洗方法。治则: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应用足熏洗法。将中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20分钟,过滤去渣后,将药液放入盆内使用。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10天左右为一疗程。
足熏洗方:地肤子、蛇床子、苦参、白鲜皮、川黄柏、红花、防风、大枫子各20克。渗出液多者加枯矾15克。
中医药适宜技术一、肩痛........................................................................................................................2平衡针灸针刺肩痛......
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中医药适宜技术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中医药适宜技术工作总结,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蒙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