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_蒹葭解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38: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蒹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蒹葭解读”。

蒹 葭1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2,白露为3霜。所谓4伊人5,在水一方6。溯洄7从之8 9,道阻10且长。溯游11从之,宛12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13,白露未晞14。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7。

蒹葭采采18,白露未已19。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2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2。【注释】

1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念

5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8从之:追寻他 9之:指伊人 10阻:险阻 11溯游:顺流而下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白色的露水凝结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啊,她在河水的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又好像在河水的中央。

大片的芦苇凄清清,白色的露水还没干。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啊,她在河岸的那一边。逆

12宛:宛然,好像

13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 14晞(xī):干

15湄: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16跻(jī):登,上升。指道路险峻,难以登上

17坻(chí):水中小洲,小岛 18采采:茂盛的样子

19未已:未干。指露水没有全干 20涘(sì):水边 21右:迂回曲折 22沚(zhǐ):水中的沙滩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峻又难以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又好像在河水中的小洲上。

大片的芦苇密稠稠,白色的露水还未干。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啊,她在河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迂回又曲折。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又好像在河水中的沙滩上。

【小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为《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多用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首诗“最得风人深致”。“风人深致”,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格;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

《蒹葭》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历来备受赞赏。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三、四句点明主题:深切思念,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的两种境况: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象迷离,“宛在水中央”。两者的结果都是可望难即,“伊人”不可得。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思考与练习】

1.说明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两种境况。2.诗中重章叠句的表现方式有何作用? 3.为什么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会有不同的看法? 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从内容的角度,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6.这首诗中男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7.指出“伊人”的形象特征。8.写出诗中体现时间推移的三个句子。

9.诗中描写的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的景色,烘托出怎样的情感? 10.体现诗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什么? 11.《蒹葭》中“在水一方”情景的普遍性象征意义在于()。A.涵容一切追求不得的失恋情境 B.涵容一切事业受挫的失败情境 C.涵容一切理想难达的失落情境 D.涵容一切可望难即的人生情境 12.《诗经》中的《蒹葭》属于()。

A.秦地民歌

B.楚地民歌

C.京都乐歌

D.祭祀曲辞

13.【多选】下列表述中,点明《蒹葭》写作特点的有()。

A.意境朦胧,含蓄不尽

B.因情造景,善于铺陈

C.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D.层层递进,步步深化

E.妙用典故,言约意丰

14.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人间词话》 B.朱熹《诗集传》 C.郁达夫《故都的秋》 D.王夫之《姜斋诗话》

【答案】

1.答: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所谓伊人”,给人一种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的感觉。所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伊人”指作者思念的情人,是一首恋歌;另一种是“伊人”指隐居者,是一首招贤诗。

2.答: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蒹葭苍苍”到“凄凄”“采采”,意思都是青苍一片,十分茂密,但声情却愈转愈低沉,凄婉之情自然流露;“白露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漫长和追求者的执著;“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转移,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是换了几个字,但其间微妙的变化和幽深的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3.答: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这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但诗中“伊人”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指隐居的贤者。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4.答: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5.答:比兴手法(或托物起兴)。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分析:在常见的表现手法中,托物起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起兴,先言他物。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6.答: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分析:此题要通过对整首诗歌的意境感悟,结合着诗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人物形象特征。“溯洄”“溯游”“水中央”“水之湄”等一系列的词语,体现了男主人公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可根据诗句中,男主任公的行踪变化来分析其形象特征。】 7.答:飘忽不定,悠渺难测。

8.答: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9.答:痴情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

【分析:“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 10.答: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1.正确答案:D

【分析: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蒹葭》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这样,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等心灵的失落,也都可能从《蒹葭》的意境中得到回应。】 12.正确答案:A 13.正确答案:A C D

【分析:意境朦胧、含蓄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本诗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又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14.正确答案:A

蒹葭

《蒹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常识2.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掌握起兴......

蒹葭

蒹 葭1《诗经·秦风》蒹葭苍苍2,白露为3霜。所谓4伊人5,在水一方6。溯洄7从之8 9,道阻10且长。溯游11从之,宛12在水中央。蒹葭凄凄13,白露未晞14。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5。溯洄从之,......

蒹葭

蒹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

蒹葭

《蒹葭》教案一、导入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

蒹葭

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下载蒹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蒹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蒹葭解读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