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_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34: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世纪 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省的全部耕地。近年来,乱占滥用耕地,致使耕地锐减的情况仍旧有增无减,/开发区热0、/房地产热0,使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占少用、占而不用、闲置撂荒的现象,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自1 9 90年至1 9 9 3年,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1 5 0 0万,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的话,到下个世纪中叶,全国人均耕地将有可能降至016亩,农业发展空间的萎缩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是今天所不能完全设想到的。

保护耕地,首先是要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各级政府都要根据本地情况,尽快建立和划定基本的农田、粮田保护区。同时,要通过立法,制定最低限耕地保护制度,要按照全国现有人口及其增长的速率,按照生活不断得以改善的要求,按照工业对农业增长的粮食需求,确定出一个较长的时期,比较准确地算一下到底需要多少粮食,生产这些粮食需要多少耕地,并用法律形式把最低限耕地数量固定下来,这就是全国必须保有的最少耕地量。然后,再按照这个数量,逐级要求各省、各县、各乡必须保有多少耕地,最低限耕地一旦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就不得再以其他理由乱占滥用。同时,要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坚持节约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要加大土地管理的执法力度,解决违法批地、闲置和撂荒问题,使耕地切实得到保护。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农业用地。据全国2 4 4 4个县级单位的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约有农荒地5亿亩尚待开发,这是一笔丰厚的后备土地资源,要通过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及制订一系列有利于开发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尽快把这部分宜农荒地开发出来,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有计划地合理利用起来。人口因素,人口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一是控制总量;二是提高人口质量;三是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控制总量,就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千方百计地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下来,到本世纪末,把全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14亿以内。但是只有指标还不够,还要从抑制人口增长的动因上进行标本兼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全民的人口意识,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消除贫因,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社会医疗服务水平和妇女儿童保健水平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单一家庭赡养式的保障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人口再生产观念,特别是要改变农村传统的家庭人口再生产观念,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人口质量,必须

大力发展教育,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还是要着眼于农村,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垦宜农荒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是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导方面。当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填补城市的某些就业空位,让城市容纳和消化一部分,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有两个原则要坚持,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削弱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不宜大规模、过快地转移;二是流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要适度,必须有秩序地流动,要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搞好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保证社会稳定为前提,防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四处窜。农村金融因素,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表明,首先,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看,农村金融通过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比率和投资效率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规模,尤其是存款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源之水;二是我国当前存贷结构配比失调限制了农村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而另外一个制约要素在于农村投资产出效率;事实上,存贷结构以及投资产出比率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失血”严重的现状,而正是由于“失血”的存在,能够用于发展农村经济的可用资本相对较少,其真实的产出效应和资本的规模效应降低,进而表现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三是农村投资效率虽影响农村实际产出,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投资产出效率的基本增长趋势来看农村投资产出效率“瓶颈”限制了其作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而这源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多年处于资金外流的局面,农村整体社会投资额增长率缓慢,能够最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资本相对较少;四是从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来看,长短期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指标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显著的滞后性特征。其次,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影响机制来看,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具有显著的长短期影响,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时变特征,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而这种调整和变化又会通过金融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反向作用于农村发展。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读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有感经济社会班 2013111372 齐欣一、有感于《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阅读了《乡土中国》《......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

影响安徽经济发展的因素安徽经济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是较落后但是发展势头较好,这里除了一些历史问题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有利因素: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安徽省位于中......

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进程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城镇化必然会导致农村人口的流动,而农村人口的转移也必然会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产生的积极影必然会对农村以及农民产生积极而深......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理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性别比例、流动因素等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才能实现......

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10133367李妍英语132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在中国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因素在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战,能否实现产业......

下载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