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与法制观念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犯罪,法制观念,法制教育
引言
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大学生犯罪现象可谓是越来越严重。
一、什么是大学生犯罪、法制观念和法制教育
大学生犯罪应属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这个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而这个年龄阶段往往也是感情冲动,心里不成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
法制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措施。法制教育的基础工作是普及法律常识,也包括遵守法律的习惯养成和评价。
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就是依靠法律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观念,是人们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发展的内化与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
二、我们所熟知的大学生犯罪
2004年马加爵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10年10月20日深夜,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马加爵和药家鑫案件之所以会受到社会如此大的关注,并不是简单的因为他们杀了人,而是因为他们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却做出了如此让人心痛的事。大学生,作为国家预备的建设型人才,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意思,那么于国于家可谓是有害无益,而一个国家若失去了可以承担国家建设重担的接班人,那必将逐步走向社会秩序失调的地步。因而,大学生犯罪的影响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重的。
三、大学生犯罪与法制观念法制教育之间的关系
由于,教导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导重要性的认识和目前许多学校都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而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法制教育在一个人人格,心理等多方面上可能起到的作用,从而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缺失。《中国青年研究》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 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 的占9.5%。这项调查很有利的反应了大学生的一个法制观念不足的问题。大学生法制观念的不足为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埋下了很沉重的伏笔。
当然,大学生犯罪事件的不断发生并不单只是法制教育的不够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缺失所引发的,这与我国法制教育体系,执法力度,社会关注度,大学生心理,成长环境等等都脱不了关系,但是,若是法制教育到位的话,虽正如某位人类学家所说的那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 犯罪不可避免,但至少可以大大减少它的发生率与危害率。
四、应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形势的产生
(一)大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大学生应不断努力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与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并对我们国家的法律有一定较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以法为戒,善于用法。同时,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荣辱得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性的对待社会生活。
(二)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提高自身素质,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三)学校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教师要在让学生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同时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在管理上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同时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给予身边人更多的温暖关爱。
社会应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杜绝减少歧视冷漠现象,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公正的法律判决等现象给以重视和关注,发挥好舆论作用,引导大学生及其他群体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
(五)国家应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我们社会上的很多现象都是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引起的,只有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给大学生,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发生。
总结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定的过程的,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此种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和谐的社会现象必然是会走向灭亡的!
大学生犯罪 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 大学生犯罪大学生犯罪案例:马加爵 药家鑫 李启铭李双江之子打人北影学生打死清洁工 学生漠视生命.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思考:大学生被人们誉为“天......
培养青年学生的法治观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青年学生社会阅历浅,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差,行为模......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作者: 徐丽娟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法制教育杜绝犯罪来我中心接受救助的16岁平凉少年杨目沙,可以说是有暴力倾向的儿童代表。杨目沙在家乡平凉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街霸”。平时的“主要业务”就是带领一帮小......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方案1.调查题目: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方案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从而了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理论设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