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关系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交往, 不仅在形式上曾经历了退出国际奥委会、发起新兴力量运动会和承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重大事件,而且在发展特征上,也有鲜明的时代修个性,出现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面、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判断标准的体育对外交往思路。由此引发的结果是: 不仅带来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全面繁荣, 而且也增加了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对话与交流机会, 促进了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中国体育;对外关系
China’s foreign communication in sports sinc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Decade
Abstract: During China’s foreign communication in sports sinc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Decade, there have been forms such as Exit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Emerging strength Games, 26th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etc, By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foreign exchanges mode which caused the prosperity of sports in China as well as world-wide sports communications and exchanges and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regions Key word: China sports;foreign communication;historical experience;stage characteristics
1956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在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受到左倾路线和“大跃进”的影响,使得这一阶段内中国体育发展充满了曲折和艰辛。无论是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关系,还是作为当事人活跃在世界体育舞台的大事件,10年时间,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创造的大环境中积极探索,谋求发展,不断向世界证明着中国力量。
然而, 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体育对外交往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在发展阶段上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以及它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 显然可以为今后中国体育的对外交往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历史描述
1.1捍卫尊严——中国被迫退出国际奥委会
1957年9月22日-27日,董守义在索非亚参加国际奥委会53届会议,发
【1】言反对国际奥委会少数人图谋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主权的不尊重与践踏,中国奥委会于次年8月19日,发表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声明。
即使中国与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仍然积极的参与到世界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为维护世界体育的公平公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63年2月12日,国家体委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就国际奥委会不定期地禁止印度尼西亚参加奥运会一事发表声明,谴责国际奥委会的无理决定,并打电
【2】报声援印尼体育部和印尼奥委会。同年4月20日,刘少奇主席在印尼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苏加诺签署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国政府强烈谴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无限期地停止印度尼西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专断行动。中国政府重申坚决支持苏加诺总统关于组织“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倡议,并且表示愿意尽一切
【3】可能为实现这一倡议而作出贡献。
由于奥委会的种族歧视等不公正的待遇,愈来愈多的国家参与到抵制奥运会的事件中,中国站在负责任的大国立场,对其他各国给予帮助与支持。1964年5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负责人,就13个阿拉伯国家抵制东京奥运会事发表谈话,坚决支持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会议决定如果印尼不被邀请参加奥运会.他们将采取抵制该年10月间在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的正义立场;同年的8月1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与南非不分种族奥委会共同声明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
【4】行。声明严厉谴责国际奥委会支持南非奥委会种族歧视政策。
1964年11月 17日北京市各界入民 1500多人集会热烈欢迎原台湾参加东
【5】京奥运会射击运动员马晴山和“体育考察团”团员陈觉返回祖国大陆。体育使得 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的交流更加紧密,同时也强烈挫败了国际奥委会少数人图谋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的阴谋。
【1】【2】 《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76.《中国体育年鉴.196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4.【3】 《中国体育年鉴.196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8-19.【4】 《中国体育年鉴.1964》,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22 【5】 《中国体育年鉴.1964》,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41 1.2自我展示——中国与新兴力量运动会
在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的第7年,《人民日报》,《大公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体育报》先后发表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强烈指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非法禁止印度尼西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衷心希望组织新兴力
【1】量运动会的主张能够实现。在中国的推动和其他各国的积极努力下,同年的4月27日至29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由黄中率领参加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
【2】会筹备会议。我国当选为筹备委员会副主席,代表亚洲。
在中国积极参与到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筹备过程中的半年时间里,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并讲了话。同时积极与参与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各国进行交流,接受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体育部部长马拉迪代表政府邀请中国派遣一个国家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提议,并预祝印度尼西亚胜利筹备和召开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朱德,分别接见了印度尼西亚体育代表团访华的全体人员;中国政府赠送给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一批体育器材,为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提供了物质保证。
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顺利召开,不仅给中国创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其他遭遇奥委会不公平待遇的国家创造了机遇。体育作为各国平等交流的纽带,增强了相互的友谊,同时为解决了共主义运动内部、帝国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架设了桥梁。
同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十二个发起国筹备委员会会议和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代表会议上一致通过决定成立一个新兴力量体育运动的常设机构并通过新兴力量运动会会章,这是亚非国家在体育领域创造出新的更大的成就。
1.3承担责任——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乒乓球作为中国活跃在世界舞台的一面旗帜,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一个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传承乒乓球运动的这条道路上,中国一直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
【1】【2】《中国体育年鉴.196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4 《中国体育年鉴.196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8 1960年4月,中国乒协主席、国际乒乓联合会咨询委员陈先,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1960年国际乒乓联合会咨询委员会上,作了关于1961年在北京举行第26届世界乒乓锦标赛筹备工作的报告并在这次会议决定我国双喜牌乒乓
【1】【2】球为国际乒乓球比赛用球。次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锦标赛在北京开幕。
作为主办国,这次比赛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重视,董必武副主席、周总理、谭震林副总理出席观看中日、中缅乒乓比赛并接见全体人员。同时在第26届乒乓赛后,缅甸、民主德国、日本、捷克斯洛伐克、新加坡乒乓队先后在我国访问。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历史阶段,顶住了世界所赋予的压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承担的品质,这是世界的脊梁,直到今天,对于每个中华儿女来说,这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1.4邻邦友谊——中国与亚洲邻国的体育关系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与邻邦国家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作为古文明发达的国家,曾吸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由于战争遗留下的问题和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性,中国与邻邦国家的体育交往的频度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自1957年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蒙古,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都有较频繁的交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可谓是唇亡齿寒,体育作为交流的手段,促进了两国的国事访问,同时也促进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日本,在二次大战的时候,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较大的伤害,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内,中国与日本的频繁交流中,正视了历史同时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相互交融,弥补了两种体制的不足。
印度尼西亚体育与中国的交往在1957年的时候就开始萌发,不过中间也存在四年的断层期,自1963年2月起,《人民日报》,《大公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体育报》先后发表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强烈指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非法禁止印度尼西亚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衷心希望组织新兴力
【3】量运动会的主张能够实现被报道后,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体育交流更加的频繁起来,中国通过自身参与到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也使中国与亚非国家 【1】【2】《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118 《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135 【3】《中国体育年鉴.196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4 更好地交流合作。
1.5风云变幻——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关系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是世界两大相对阵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大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交往是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建国初期,苏联对中国进行了很大的帮助,苏联在历史上也素有“老大哥”之称,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出现了很大的裂痕。一九五八年七月,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利用我国在海军建设上希望得到苏联帮助的机会.向毛泽东提出了苏中建立一支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利用我宽广的海面,控制我国的海军。毛泽东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苏方的这种做法,使中苏矛盾开始加深;一九六—年十月,苏共举行“二十二大”,赫鲁晓夫在会上公开攻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同时再次大反斯大林。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坦率地批评了苏共领导的这种租暴干涉兄弟党内政的错误态度,诚恳地提出兄弟竞之间,要在互相尊重、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团结起来,又谈了对斯大林问题的看法。超鲁晓夫顽固坚持错误立场,拒绝中共的批评劝告,会议没有结束,周恩来愤而提前回国.接着,苏联在报刊和书籍上.连篇累牍攻击中国的内政外交,使中苏两党之间的原则分歧
【1】扩大到两国关系上,导致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然而中国与苏联体育交往并没有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中国派出了大量的运动队去苏联学习访问,同时苏联也派遣了很多运动队回访学习。
据相关资料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交往是最为突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车轮。1.6突破超越——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关系
欧美国家主要指西欧、南北欧,北美的经济发达国家。具体的有: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瑞士,挪威,奥地利,意大利,芬兰,北美的就是美国和加拿大。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关系在这十年时间积淀下,更加显而易见。
表1.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交往
【1】《中国当代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258 年份19571958民主德国来访出访举重队1乒乓队1排球队1乒乓队1考察团1田径队1足球队1游泳队1水球队1手球队1排球队1冰球队1手球队1自行车队1足球队1乒乓队1体操队1乒乓队1足球队1来访法国出访英国来访出访游泳队1乒乓队1来访瑞典出访来访瑞士出访来访芬兰出访篮球队1篮球队1足球队11959速滑队1乒乓队11960田径队1射击队1代表团1乒乓队1乒乓队1乒乓队***6419651966乒乓队1乒乓队1排球队排球队1篮球队1乒乓队1乒乓队1乒乓队1羽毛队1乒乓队1
这段时间内,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体育交往很少,欧美国家仅有半数的国家与我国体育有过交流,其中民主德国与我国的体育交往较频繁,究其原因:一是同在社会主义阵营下的相互交流,二是战争后的国家重建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存在很多共同点,因此民主德国与我国的体育交往也成为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他国家而言,与中国的体育交往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而且表1中也表明乒乓球一直是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中的重轴戏。虽然中国与欧美国家的体育交往存在局限性,但是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体育交往,成为了中国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育交往的突破与超越。1.7广交朋友——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体育关系
有关资料表明:非洲有54个国家,47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大使级外交关系。
表2.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体育交往
年份******6419651966埃及来访出访篮球队1乒乓队1代表团1足球队1来访足球队苏丹出访来访突尼斯出访阿尔及利亚来访出访来访索马里出访来访马里出访来访几内亚出访来访加纳出访足球队1足球队1乒乓队1代表团1足球队1体操队1乒乓队1乒乓队1篮球队1足球队1乒乓队1乒乓队1
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非洲与我国的外交关系并没有现在这么明朗化,从体育交往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低频率,少国家,缺项目,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体育关系的主要表现。然而,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过程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在新兴运动会期间,广交朋友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体育关系的真实写照。2.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主要特征
2.1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面
1956—1966年是社会主建设的十年探索时期,这一阶段对外交往的特征是:无论是在体育交往频率上,还是在国家数量上,均是社会主义国家占主体地位。
以社会主义阵营为主的体育对外交往,对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具有引导作用。一方面,可以弥补运动项目在技能上的不足,例如:1957年12月1
3【1】日-58年1月8日,苏联乌兹别克体操队访问我国。另一方面,避免了在政治体制上的偏离,得到了较多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帮助,也以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大国身份,帮助了其他国家,例如:新兴运动会的开展。2.2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在体育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外国体育代表队或团体来访的过程中,都有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热情接待,例如:1963年2月15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全体柬埔寨贵宾,由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和夫人陪同,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观看了我国著名运动员为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和全体柬埔寨贵宾而举行的球类表演【2】;
二、在对出国际奥委会,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筹备中以及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都是以中国政府为中坚力量,代表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期的心声,同时也证明了日益强大的中国;
三、在世界范围内,以私人身份进行体育交流的微乎其微,首先,在中国,人们还在积极探索解决温饱问题,其次,世界的开放程度远不及当今社会,由此产生的私人出访的想法无法得到实施,即使是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访,他也必定有其特殊的身份,例如:1958年11月3日-15日,苏联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主席别洛夫上将访问我国,11月【3】7日得到贺龙接见。
2.3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以维护国家主权为是非判断标准
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段水深火热的生活,战争曾经使得世界无视中国的主权,然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中国政府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处理中国的主权问题,在体育交往的过程中也被足一体现。
第一、中国退出国际奥委会的举动,是中国政府对自身主权的宣誓,面对国 【1】【2】《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78 《中国体育年鉴.196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4 【3】《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94 际社会意图制造出的“两个中国”的局面,中国政府予以了坚决的反击,同时中国政府促进与台湾同胞的交流,粉碎了这个阴谋;
第二、中国在退出国际奥委会之后,对国际奥委会的歧视政策进行了抨击,同时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国家给予了帮助与扶持,特别是在新兴力量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前期的准备,中期的参与以及后期收尾工作,中国都是以一个东方大国的身份推进着活动的进行。3.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积极影响 3.1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
首先,体育对外交往使中国的优势项目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优势项目比赛的开展,必然会增加这些项目世界共同参与度, 从而导致水涨船高, 因而推动了优势项目整体水平的提高。北京举办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已深刻揭示了这一点。
其次, 体育对外交往能使中国的弱势项目变强。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中国不仅是在探索如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在体育方面,在探索着一条适合中国体育发展的道路,通过体育对外交往,运动项目的交流不仅是量变,更是质变。
再次, 体育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仅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例,苏联作为世界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一直在向其学习,但是体育是无国界的,朝鲜,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体育交流中,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3.2对世界体育的发展
首先, 体育对外交往促进了世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运动员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刺激着世界各国参与到竞争的行列中。以新兴力量运动会为例,1966年11月26日陈满林在举重比赛中,以118.5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
【1】级推举世界纪录。27日肖明祥以158公斤的成绩打破次轻量级推举世界纪录。
其次, 对外体育交往加快了全球体育精英的交流速度, 使相互间的体育交往更加频繁, 体育对话次数不断增加。由此, 不仅缩小了体育强国与弱国之间的水平差距,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使世界各国人民在相互 【1】《中国体育年鉴.1966-197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8 学习和促进的氛围中, 不断走向友谊、进步和团结。4.结语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中的中国, 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而且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不仅在交往形式上有许多重大变化, 而且在交往特征上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不仅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同时对世界体育的发展,都曾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日益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去发展中国的体育事业,如何更好地让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罗时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对外交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1期
【2】傅砚农.《中国体育通史.第五卷,1949—197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1949-1962》,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 【4】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1963》,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 【5】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1964》,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 【6】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1965》,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7】中国体育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体育年鉴.1966-1972》,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8】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编著:《中国当代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研修总结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一年的时间莙政课题的研修即将划上句点,而期间的点点滴滴依旧历历在目,想说的太多。
依旧记得面试那天,很紧张,直接冲进面试房间的那一幕有些措手不及,事后我有埋怨过自己,因此当我得知自己有幸成为莙政学者的时候,更多的是受宠若惊,我也更加珍惜这个机会,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就这样我踏上了莙政课题研修的道路,一开始就知道科研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而事实证明远比我想象的多很多。刚接触到科研还有些陌生,我的指导老师一直在帮助我,起初罗老师指导我从7个事件的划分入手,让我对我所做的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后就是对资料的整理,罗老师推荐给我《中国体育年鉴》,《中国体育通史》等书籍,整理资料是我最难忘的过程,原来《中国体育年鉴》是古董级的藏书,学校的图书馆不对外借,只有老师和研究生才能参阅,我跟阅览室的阿姨磨了老半天,阿姨才勉强借给我,为了能够快点完成,我常常是一呆一整天,后来阿姨也熟了,去阅览室借书也就方便了些,总是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进来,辛苦却很幸福。后来,我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归到7个事件当中。很快,一学期就过去了,为了迎接考试,课题就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不久就迎来了暑期的生活,这个暑期因为莙政课题的研修而变得充实有意义。一方面,通过暑期的研修,增加了自身对科研的认知度,同时也弥补了自己在体育史学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我也收获了与台湾交流学生的友谊,与他们相处的日子里,大家相互分享,相互学习,七夕节,我和台湾莙政研修的学生一起赏西湖,品龙井,会大师,许心愿,这些难忘的记忆使得莙政研修成了我的情人。最后,为了完成结题论文,我在网上寻觅了很久,希望能够有些参考,只是这方面的文章太少,我只能转向我的导师,罗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借我参考文献,帮我修改论文,让我很是惭愧。
莙政课题的研修,是我大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让我告别了上课,吃饭,休息,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这一尘不变的生活,课题研修也是我大学生活中熠熠生辉的一部分,在跟罗老师的学习中,我明白了课题研修不仅仅是完成课题,更重要的是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对于任何事情来说,这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而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积累这笔财富,完善自我。通过莙政课题的研修,我也更加坚信,不可能,只是别人的观点,是挑战,绝非永远。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永无止境,但是我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脚踏实地的一路向前„„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的教案《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的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朝的外交与汉文化的影响。秦汉与朝鲜半岛的往来;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贸易往来。秦汉时期......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一、学习目标提示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概况和历史意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与......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的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意义: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
第八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习目标: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有何特点?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3.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4.“大跃进”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