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1]_端午的鸭蛋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05: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端午的鸭蛋[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案

初二语文 蔡万煜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设想】

1、一课时教学

2、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解决生字词,勾画出不理解的语句,提出疑惑。【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幻灯片八: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呢?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幻灯片九:请同学们欣赏作者家乡风俗的图片。在众多风俗中,作者对哪个风俗最情有独终?咸鸭蛋

2,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一下文章的2,3自然段。幻灯十:小组合作,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

②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⑥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⑦色彩鲜艳的„„,因为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

那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如: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勤劳能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

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有点爱屋及乌了吧!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

⑤“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象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有些嗔怒,也有淡淡的幽默。实际上认为高邮不仅出鸭蛋,还有那么多心灵手巧的勤劳能干的高邮百姓,自豪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板书:故乡情结)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

幻灯十一: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认为有趣在哪儿呢?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三、、揣摩语言(找句子,说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说的神态,突出贡献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一反问句突出了对故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鸭蛋仅仅因为蛋黄是黄色的,就连咸鸭蛋也算不上了。幽默。

小结:

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四、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同学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回忆一下过去,你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幻灯十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在去年端午节来临之际,忽然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家(指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根据上课了解到:学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责韩国非法窃取,不道德,厚颜无耻,根本没有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幻灯十三:

1、果真人家要申报,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3、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同学们都沉默了,现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当作键盘,用我们的纸当显示屏,充当一回网友,也来发表一下建议和看法,好吗?(学生写,学生交流。)

小结: 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板书:珍视传统文化)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十四: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没有继承和积淀的民族是没有根的民族。

四、课外实践

幻灯十五:

1、采访身边的老人、长辈,调查东阳端午的有关民俗活动。

2、搜集有关描写东阳端午的文学作品、诗歌、民谣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仔细去品味这些蕴涵乡土气息的文字。

端午的鸭蛋

17《端午的鸭蛋》教案汪曾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2、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理解“境由心生”。教学过程:一、导入。金庸说,大陆“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行文思路,感受本文的情趣,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力目标:揣摩语言,品味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龚晓庆)一、教材分析与设想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风情和作者的感情。【能力目标】:1、学会搜集资料,简要概括,有条理地发表见解。2、学习朗读品味富......

下载端午的鸭蛋[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端午的鸭蛋[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