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章_英语的文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02: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英语文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英语的文章”。

大学已经不再特别了

一 有这么一种说法:“要是你能记得20世纪60年代的任何事情,你就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岁月。”对于在大麻烟雾中度过大学时光的那些人,这话可能是真的。但是,20世纪60年代有一件事人人都记得,那就是:上大学是你一生中最激动人心、最刺激的经历。

二 20世纪60年代,加州的高校把本州变成了世界第七大经济实体。然而,加州大学的主校园伯克利分校也以学生示威、罢课以及激进的政治氛围而著名。1966年,罗纳德•里根竞选加州州长,他问加州是否允许“一所伟大的大学被喧闹的、唱反调的少数人征服。”自由派人士回答说,大学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们有能力容忍喧闹的、唱反调的少数人。

三在欧洲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以新的姿态和激情投入到争取自由和正义的事业中去,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运动引发了他们与当权者之间日益升级的暴力冲突。许多抗议是针对越南战争的。可是在法国,巴黎大学的学生与工会联盟,发动了一场大罢工,最终导致戴高乐总统辞职。

四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活的特点并不仅仅是激进的行动。不论在什么地方,上大学都意味着你初次品尝真正自由的滋味,初次品尝深更半夜在宿舍或学生活动室里讨论人生意义的滋味。你往往得上了大学才能阅读你的第一本禁书,看你的第一部独立影人电影,或者找到和你一样痴迷吉米•亨德里克斯或兰尼•布鲁斯的志同道合 者。

那是一段难以想象的自由时光,你一生中最无拘无束的时光。

五 可如今那份激情哪儿去了?大学怎么了?现在,政治、社会和创造意识的觉醒似乎不是凭借大学的助力,而是冲破其阻力才发生的。当然,一点不假,高等教育仍然重要。例如,在英国,布莱尔首相几乎实现了到2010年让50%的30岁以下的人上大学的目标(即使愤世嫉俗的人会说,这是要把他们排除在失业统计数据之外)。不过,大学教育已不再是全民重视的话题了。如今,大学被视为人们急于逃离的一种小城镇。有些人辍学,但大多数已经有些麻木,还是坚持混到毕业,因为离开学校实在是太费事了。

六 没有了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所发现的令人头脑发热的自由气氛,如今的大学生要严肃得多。英国文化协会最近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在决定上哪所大学时所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课程质量、就业前景、学费负担、人身安全问题、生活方式,以及各种便利。大学已变成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在就业市场上增加就业几率的一个机会,上大学本身不再是目的,不再是给你提供一个机会,让你暂时想象一下:你能够改变世界。

七 童年与大学之间的距离已缩小了,大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和经济有关。在一个没有保障的世界里,现在的许多孩子依赖父母资助的时间比以前的孩子更长。21世纪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根本无法自立门户,因为那太昂贵了。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通讯革命。儿子或女儿每学期往家里打一两回电话的日子一去不复。如今,大学生通过手机与父母保持着脐带式联系。至于寻找痴迷无名文学或音乐的同道好友,没问题,我们有互联网和聊天室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八 “幸福啊,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九年轻更是如进天堂!”

十 华兹华斯的诗句说的可能是法国大革命,但是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诗句同样真实生动。可是为什

么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它们就不真实了呢?

这位是桑迪

一 我的朋友向生人介绍我的时候,虽然我嘴上从不说什么,但我心里喜欢得很。我喜欢他们说―这位是桑迪——她是聋子‖的时候脸上那副骄傲和荣耀的表情,就好像我证明了他们的仁德善心一样。我也喜欢生人脸上那瞬间的震惊表情、匆忙的微笑和他们竭力装出的―正常脸色‖。如果他们这套仪式做得够好,我就会微微转过头,把头发掖到离他们较近的那只耳朵后面。他们总会说些好话,夸我的粉红色助听器,我的朋友们则在一旁灿烂地微笑。

二实际上,我在考虑开始收藏助听器。它们是比耳环更好的首饰。我曾经看到过一款―一夹得带罩助听器的广告图片,产品有各种 各样的形状和颜色,绝对时髦。那就像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埃斯特的爸爸给她买的精美昂贵的手提包一样。那时,我们其他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却无法仿效,因为我们的老爸没那么多钱去娇惯我们。而现在,只有我能戴助听器。朋友们也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三 说实话,我挺喜欢耳聋的。在那次车祸和愚蠢的安全气囊破裂之后的头几年,日子不好过,但是现在,耳聋让我在朋友中显得很特别。我的好朋友没有一个是听力残障的,因为我不是天生耳聋,在我失去听觉的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朋友圈。他们中的多数人都热心积极地参加这场―表演‖。

四 你知道,在你谈论朋友时,你会把称他们为―酒吧侍者德鲁‖、―女权主义者卡罗尔‖、―能用舌头给樱桃梗打结的家伙格雷格‖等等。我是―聋女桑迪‖。我喜欢这个称呼。我没有任何其他突出的个性或能耐。从来没有过。

五还不仅仅是与众不同。我确信,假如我不戴粉红色助听器的话,我生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就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发生或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跟柯林之的事儿。

六 我初次遇见柯林是在一次公寓派对上。女权主义者卡罗尔给我们彼此做了介绍之后,我把头发拢到两耳之后,凑得更近些,不是因为他把那套仪式做得特别好,而是因为他是个情种。谁都能注意到在不可避免的惊讶之后他脸上恢复的微笑。

七 握手后之,我们去拿喝的。在临时搭建的吧台和沙发之间的某个 地方,卡罗尔不见了。

八 ―你通常都像这样读唇语吗?还是也用手语?

九 过了一会儿他问。我告诉他说:―我多数时间只读唇语,因为这比用手语更容易,但这不是我一直盯着你的嘴唇的唯一原因。

十 他大笑起来。我们又说了一会儿话。后来,主人放大音乐的音量,调暗―舞池‖的灯光;我不得不凑近他,很近很近,以便能在昏暗中接着读他的唇语。我的确读到了他的唇语。我们照例交换了电话号码。

十一 一周之后,柯林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打来了电话。我们出去玩了,发现对方在大白天依然好看,因此彼此感觉满意。我又读了更多的唇语。在两个月之内,柯林和我就开始约会了

上头条

一 世界各地的媒体都以头条报道同一新闻的情形并不很常见。这样的事件得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这正是2001年9 月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中心双塔之后发生的情形。从那一刻起世界改变了模样,这样说也许并不夸张。

二 但是,使9/11 值得纪念并(用媒体喜欢的话来说)具有新闻价值的不仅仅是它的历史性和国际性。还有震惊和恐惧。这一消息极度震撼,极具爆炸性。事发多年以后,许 多人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一消息时身在何处和当时正在做什么。他们能记得自己的反应:对全世界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第一本能是去把这一消息告诉别的人。这就证实了那句老话:“坏 事传千里”。

三 一切重大新闻都是如此。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脸色煞白地向一班吃惊的七岁孩子通报说,肯尼迪总统死了。我并不知道肯尼迪总统是谁,但是我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不安,后来就跑回家去告诉了父母(当然,他们已经知道了)。事实上,这是我最早的记忆之一。

四 那么,新闻到底是什么?一个事件光有客观重要性显然还不够——世界上有大量全球性的大问题,都会造成戏剧性的后果,从贫困问题到全球变暖问题——但由于它们都是进行中的,并不都集中在同一天上头条。对比之下,9/11 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奇特怪异、出人意料,还(可能使读者对身陷那场悲剧中的人们的困境感同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极具人性。

五 奇特怪异并不意味着重大。就拿今天的《中国日报》上关于一只老鼠延误了一架从越南飞至日本的航班这条消息为例吧。在河内机场有人发现那只老鼠在一架飞机的过道里奔跑。它最终被12 名技术人员合力逮住,他们怕它会咬破电线,造成短路。飞机晚点了四个多小时才起飞。

六 你也许会说,这并不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事件(除了少数乘客到另一国赴约迟到以外)。但是全球却颇有反响,从亚洲经苏格兰到美洲的电子版报纸都有转载(《爱丁堡晚报》的标题是“捉老鼠延误航班”)。

七 另一个新闻价值的元素是即时性。这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近。一周前发生的事件一般来说就不是新闻了——除非你刚刚读到它。“何时”是受训记者常被教导用以勾勒新闻故事的五Wh(何)”问题之一(其余是何人、何事、何地和何故);今天、今晨、昨天很可能在新闻报道所使用的时间副词中名列前茅。同样,即将发生的事件(今天、今晚或今夜)也可能具有新闻价值,虽然,从定义上讲,它不出人意外,也就不那么耸人听闻了。

八 说到即时性,能够实时播报新闻的媒体,如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就比报纸的优势大多了。眼看着事件在你眼前展开与次晨早餐时在报上读到它的感觉大不相同。但是,电视新闻未必比报纸报道更客观或更可靠,因为你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是经记者或编辑根据特殊的目的,或至少是按照预定指示筛选过的;它们是从一个独特的视点展现给观众的。

如果把相机移到别的地方,你就会看到另一番景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会谈到“媒体霸权”——或多或少隐蔽地影响公众的权力。

九 但也许到了30 世纪,这种权力将有所减弱,或至少下放给普通民众。个人博客的大量出现,通过像“任你漂流”这样的网站自我广播的可能性,以及权限开放网页(wiki 网)的增长都意味着任何人有任何话要说——或有任何东西要展示——现在都能立刻让全世界的观众看到。

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报纸和电视即将在一夜之间消失。但是,在永不休止的搜寻有趣新闻——奇特怪异、出人意外和极具人性的新闻——的过程中,它们将越来越多地转向网站收集资料,为全球信息网提供令人称奇的具有地方色彩的消息。

英语文章

Chapter I Introduction1.1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early education.It is well known that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exami......

英语文章

Coffee Culture作者: 双语时代|发布日期: 2008-3-12 6:37:20"Give me a decaf triple vente, 2 pump vanilla, non-fat, extra hot, stirred, no foam caramel macchiato w......

英语文章

InternetEverything lives with opposite forces.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Internet.At first glance Internet offers us excitement and a......

英语文章

NEWSCASTER:Humans can be impatient sometimes.We just can't wait to see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so we're constantly trying to predict it.Wouldn't you......

家庭教育英语文章

The family education, science, parents and children.Lead China's education is always attract much attention.This year, the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wo big......

下载英语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