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引领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创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认识引领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
在创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表明国家已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全面创新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各类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最困难、最具挑战的也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如何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引领新常态,已成为摆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面前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做到精准定位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但同时,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只有少数经济体从低收入成功迈向高收入,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了现代化,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在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了竞争的新优势,从而提升了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势。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推进产业升级,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看能否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新的更长的增长周期。辽宁当前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集中呈现,要实现东北振兴,稳增长、调结构的工作目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提升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适应国内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世界各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如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战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新成长战略、高技术战略等应运而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科技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国内各个省份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都在积极争取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高精尖科技创新项目等科技资源,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我省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但也要看到我们也面临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只有努力在科技创新中进行新部署、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发展大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迫切需要。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转移,其中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科技中心一直是支撑经济中心地位转移的强大力量。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向哪里。近50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一些欧美国家抓住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重大机遇,一跃而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反之,我国却由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沦为落后挨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面向未来,只有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我们看到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科技创新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中还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有待进一步培养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中加以进一步解决。为适应引领常态,我们认为需要在2016年及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坚持“三个导向”,把握“7个重点”。
1.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三个导向”。一是坚持市场机制导向。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充分认识与准确把握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有效配置科技资源,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要把科技资源配置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和需求作为科技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指标。二是坚持成果转化导向。要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成果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可转化为显示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上,把科技创新工作能否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效益作为评判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指标。三是坚持服务有效导向。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加快从研发管理部门向创新服务部门转变,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把向社会提供的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措施能否促进创新创业环境改善、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作为衡量科技服务的重要衡量指标。
2.引领新常态,把握七个工作重点。一是注重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明确创新路径,引领未来。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以世界眼光抓好顶层设计,找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动员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我们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瞄准稳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原始创新,将后发优势真正转变为先发优势,奋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真正实现创新价值,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关键的支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梳理我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真正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引导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完善我省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全省纵向、横向科技资源,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合力;要加强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研发平台。二是注重推进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部门向创新服务部门转变,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更加注重抓宏观、抓战略、抓环境、抓重点、抓引导,更加注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更加注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形成全链条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更加注重优化政策供给,综合运用各类政策,形成一系列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工具箱,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三是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领军企业,引导支持其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四是注重促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快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需求,着眼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推动各创新主体打破壁垒开展深度合作,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有效配置,围绕产业目标,建立跨领域从实验研究、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模式,使科技创新直接作用于产业发展。五是注重开阔视野,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当前国内国际创新要素开放性流动显著增强,为我省有效利用先进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起点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全面加强同国内发达省份和国际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引进先进人才和技术,实现引经验、引技术、引智力相结合,真正使国内国际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能够为我所用。六是注重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为科研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改革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七是注重加强科技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凝聚共识,发扬科技系统奋勇争先的优良传统。要在我省科技系统内凝炼形成全省科技工作的共同目标,形成上下一盘棋,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行动同步、落实同调。要运用好目标考核、树立先进等手段,调动广大科技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和奋勇争先精神,激发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强化执行力,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科技系统党员干部谋事、干事能力。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末已经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创......
倪光南: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了全面阐述、系统部署。其中,有关创新发展的论述高屋建瓴、层层深入......
调整企业科技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是缺乏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首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其......
桂园街道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引领作用为更好地助力林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桂园街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在村(社区)大力开展“新乡贤”示范引领,乡贤......
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示范树样板张月萍我来自滨海新区寨上街道铁坨里社区。我们的团队——张月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滨海新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