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超越3_超越自我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6:01: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自我的超越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超越自我”。

自我的超越——浅谈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创作心理

黄骏娜

摘 要:沈从文的作品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创作数量是相当大的也是他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以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去审视沈从文,他的经历与作品看沈从文的自我超越。湘西小说的创作正是他自我超越的实现。关键词:沈从文 ; 自卑情结 ; 湘西小说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总要经历些难忘的、特别的、甚至影响一生的事情。沈从文亦是如此,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坛上,他亦是一个传奇的作家。他得以闻名中外的不外乎是他所创作的湘西乡土文学,然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于他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湘西这一个他灵魂的圣地。作家的创作往往与其经历有所关联,本文试从沈从文心理角度去看他的创作。

一,自卑与自尊

“在现代社会变化剧烈而竞争残酷的状况下,任何人都会不断遭到自卑感的冲击,他是正视现实的一种理性的自我反省的心态。自卑感的存在,不只是由生理缺陷引起,也是由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种种不完满和不理想引起,会使一些人在消沉中、忧郁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使一些人积极生活,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寻找出路超越自己。”强烈的自卑必然引起极度的自尊,可以说,人的追求的目标都是对自卑感的补偿和超越,是自我的实现,人的潜能和创造力都在这个过程中迸发出来。换句话说,人都是会由于主观意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面临的困境,从而激发出向困难挑战的强烈愿望,超越这种自卑的心理。

[1]纵观他的一生,也只有两次自卑心理较明显,而且长时间影响他的创作与生活。在当地沈从文家也算是世家,祖辈和父辈都做过官。祖父沈宏富以卖马为生,仅25岁便升为贵州提督,这亦是一段佳话。他集名、富贵于一身,留下一份光荣与一份产业,使沈家后人在当地居于优越地位,这也使少年的沈从文在内心深处有一份家族的优越感。但当父亲“谋刺袁世凯”未遂,避难东北后,全家生活每况愈下,家族的败落,使他产生极大的心理反差,同时也首次体味到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2]这时候,他的自卑感向他袭来,于是,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十四岁便同其他当地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入伍当兵。

本以为从军可以缓解自己的自卑,(在当时的湘西,从军当兵并不是卑贱的事,加上沈家的“将军情结”)但几年的生活让他体会到军人中的阴暗面,抽鸦片、抓人、杀人„„关于从军他也写了些作品,如《连长》、《参军》、《入伍后》、《叛兵》、《我的教育》等。前四部讲述的多是边地部队朴实生动的图景,还有那么一点的浪漫情调,先是欢乐与希望,而后焦虑。在《我的教育》里便揭露了许多从军的经历,依他自己的日记而成,军人的龌龊嘴脸,“爱刺激,除了杀头,没有可以使这些很强壮的一群人兴奋的事了。”人们把人头当足球在地上踢,用手拔死人的眼睛,军官们也喜欢谈论种种杀戮的故事。[4]这样的一些经历并没有改变他的沉闷与悲伤,虽然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极尽写军人的团结与美好,但这一时期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摆脱自身的自卑感。

初到北京,大都市这时带给他的更多是歧视与屈辱,被北京的车夫当成“乡巴佬”;在湘西可称为小秀才的他,报考几所大学后也都没能入选;没日没夜的创作,所有投出去的稿子也杳无音信;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多半靠朋友接济。[1]一系列的遭遇再一次激起了他的自卑感,从未有过的落寞,强烈的自卑必然引起极度的自尊,这样一种心理也必然要从文章中来宣泄。

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便是真实的揭露了沈从文的困境,身无分文的窝在他的“窄而霉斋”艰难度日,然而又对于文学毫无出路,无奈之下便求助于当时大学教授的郁达夫。信中可以看出郁达夫对沈读大学走文学这条路是不支持的(当时环境问题,虽然发现沈从文有那么点的文学才气,但自己留学归来过的尚不如意,何况是他)。信中对沈从文都是生活上的建议,也带有那一丝的讽刺“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一无依靠的青年,即使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的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难道你拿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起珍珠白米的雨来的么?”[3]再者,信中建议沈从文为生计去偷 “无论什么人的无论什么东西,只教你偷得着,尽管偷罢!„换钱用。”[3]试想,沈从文当时看到信后的反应,自己敬仰的人的不支持与不理解,最后还建议自己去偷来度日,对沈从文来说自尊心肯定是受伤了,自卑心理更是明显。

在他早期反映都市生活作品中,《第二个狒狒》、《焕乎先生》、《棉鞋》就真实隐射了他初到都市里四处碰壁、生活艰难的经历,处处流露出人生的卑微处境和冷漠的都市环境。他写过许多自伤贫贱的作品,以《棉鞋》写得既讽刺而又幽默,《棉鞋》开头就非常奇妙:“我一提起我脚下这一双破棉鞋”,就自己可怜起自己来,有个时候,还摩抚着那半磨没的鞋底,脱了组织的毛线,前前后后缝缀处,滴两三颗自掉眼泪,但往往还是只见,棉鞋而怜自己,近来为这些棉鞋受了些不合理的侮辱,是我可怜自己外,还十分为它伤心。”[4]可见他的落寞,以自嘲的方式再现自己的心情。

在金介甫《沈从文传》中提到这双棉鞋是村弟送给他的,料想他自己也都说过自己在北京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里就只穿了一件单棉衣就过了两个冬天的穷困境地。《棉鞋》里有人问他为什么大热天的还舍不得脱下那双老棉鞋时,他总这样回答:他屋子里太潮湿了,他害怕湿气冻坏脚,只好穿着。其实他这么说,主要的或许是他都穿不起袜子了吧。虽然大都市里给他的多是残酷,他选择生存下去与一切水火不容的事物作斗争,正是他寻找出路对自己自卑感的补偿和超越,也是他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在作用。

沈有说过:认识的燕大、农大的几个朋友,如果没有这些朋友在物质上的支持,我精神再顽强,到时也恐怕只有垮台。[5]这时期结识的朋友中,最关紧要的是《京报》副刊的编辑胡也频和项拙。沈也说过,他和胡也频、丁玲夫妇的感情远远超过了知己的范畴。浪漫派诗人徐志摩,他对发表沈从文早期的作品起到很大的作用,沈从文并在他的鼓励下,才第一次靠写稿维持生活。1925—1926年,因为徐志摩而结识许多文人圈子,1928年迁居上海后,交往圈子就更广了,与巴金、施蛰存、洪深、胡适等人交好。胡适也于1929年请沈从文到中公大学教书。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结识的这些人大都是当时留学欧美的“先进知识分子”,这些人不断地影响着他,他的文学之路也越走越顺,性格也由之前的苦闷、孤独到健谈、乐观,尤其是许多作品的不断发表,生活上也越来越轻松了,此时的他可以说是达到事业的高峰,有“多产作家”的美誉。他也向都市人证明了一个乡下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在都市中立足的,这时我们已大多看不到他的自卑,自卑已上升为自尊。

他承认自己的作品除了努力掌握文字,接近口语,内容是幼稚的、轻飘飘的,思想性不高、艺术性很少。但都反映一个问题,就是题材涉及方面比较广泛。[5]在后来他回忆时有谈过,说他的创作这时候也只是在“练习”,从他创作的二十几年看,这时期的沈从文在文学上却也是在自谋出路,寻找自己最合适、最独特的创作方式。他回忆过去的东西,在自卑与自尊的交错中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确定了他以乡下人的视角而创作的湘西小说。

二,自我的超越

沈从文的创作得益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他经历了城市与农村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生活。《沈从文文集》中的小说有七十六篇是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有八十七篇是以湘西农村为题材的。小学学历的他可以成为教授,并创作那么多的作品,便是他自己的一种超越。在他描写的乡村社会小说中,对都市文明批判的创意是十分明确的。三十年代,在战乱中,人们总是徘徊于远去与归来之间,于是,很多艺术家都在寻找失去的乐园。沈从文三四十年代的“归来”湘西题材的创作,那精心构织的生存方式,其实也是文人对于传统农业文明的苦恋情结。[5]在城市与农村的不断碰撞中,他肯定了自己乡下人的角色地位,把笔尖伸向他灵魂的归属地—湘西。

湘西在十九世纪,就以它风景秀美,中国山水画家和文人墨客,未曾点染吟咏过而有“中国的瑞士”的美称,于是沈从文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畅游,乐此不疲。《龙朱》、《神巫之爱》、《阿黑小史》这些作品中,不仅大量描写了湘西人世代因袭的优秀品质:勇敢、单纯、不分贫富,以诚相待,以善相亲,充满温暖,面对虚伪、做作、欺诈一无所知。“野蛮”中见 “雄强”,“低贱”中见“诚实”,[7]“天真”中见“热情”。满腔热情地礼赞人的美好心灵与天性,歌颂人性美、人情美、人生美、自然美。诚然,以都市为题材的小说,大多是对都市的无限憎恶,对都市上流社会人物的言与行、表与里的分裂,表现了这些人性异化者的虚伪、自私、肮脏、怯懦、恶心。[1]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

当然沈从文并不是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对诚市的无限批判与对乡土的礼赞上。他则是以城市乡下人的身份,以健康的人性和品格审视湘西。在对乡下人的观照中获得某种灵魂的慰藉。

沈从文并非虚构他乡土小说中的农村人物,像他的部族,他的故乡湘西以原始畜牧为基础,他们坚决反对东西方城市的物质文明,经济发展不顺畅,种族延续线索不清(沈从文一直对自己的血统都隐而不谈、心事重重,深知在当地那种大的环境之下,苗民一直倍受汉人的歧视。而沈从文认为他自己是来自苗家,虽对苗族文化的好勇斗狠一向引以为豪,却依旧对苗民倍受压迫的处境深表同情。)。然而这一群依本部族习俗的人构成的群体在城市社会的一片腐化堕落现象面前,毫无所为,陷在城市的圈套里,显得孤僻,却仍自由自在。他所说的这些乡下人,即使混的不错,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有的也只是低层的文化,与这个城市的价值情趣格格不入,却仍要保持乡下人的格局。沈从文有时特别强调他的乡下人物非常单纯天真,以至于把他们写得很愚昧、迟钝。他关注都市这一群社会地位都普遍低的小人物身上,写这些人的弱点、社会习俗、农村内部的生活,从而把他们外化为几种类型:彪悍、坦率、好勇斗狠的兄弟,漂亮、精明、富于想象的苗族唱歌人;喜欢幻想的少女和老好人;继而又扩展到水手、娼妓、士兵、[4] 流浪者,他的这种乡下人世界观闪现了他自己的价值。

沈从文始终以一种自然中的偶然、温暖、健康、优美而又不违背人性的人生形式把梦中的湘西展现在我们眼前。奇特的当地风光、气候、有趣风味、民俗风情、自然儿女。同时,美化了它在都市中无法找到乐趣—天伦之乐,知心童年伙伴,同僚情。[4]这时候的他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理性认识的增加,对湘西的创作已见成熟。

《边城》题记中“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有极其琐碎。”“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

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3]正如沈自己所说,他关注的是小人物的生活,人物形象更丰富。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形形色色各种职业的人散落在城镇的各个角落,其中对女人的描写更深入人心。纯情自然的少女:翠翠,风日里成长的自然的孩子,善良、勤劳,没有半点杂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情窦初开,与傩送产生朦胧的爱情,最后傩送出走,爷爷去世,翠翠选择一个人守渡船,安静地等待着“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那个梦中人。[9]她的爱来得迅速却又短暂,她的爱情是悲剧的,但我们都可以看到翠翠那颗单纯善良的心以及对美好爱情的期待,还有湘西小女子敢爱敢恨、勇于表达的性格;身世凄苦的童养媳:童养媳这种畸形的婚姻,无情地葬送了许多少女的青春和幸福。就如《萧萧》中萧萧,一个追求爱情,渴望幸福的女孩,年仅十二岁便嫁作童养媳,可她的“丈夫”却才只是个刚断奶不久的婴儿,她每天做的事就是哄哄小丈夫。她什么都不懂,十五岁成人又稀里糊涂被诱失了身,变成妇人并怀了孕,最后生了个儿子而免其罪。可悲荒唐的婚俗,不近人情的只惩罚怀了孕的人,强调了她的危险境地。在小说结局说到萧萧带着儿子去看给他娶媳妇的热闹场景,很讽刺当地人把这种不仁道的习俗一代代传下去,萧萧看着另一个萧萧重复着昨天悲剧,一种生命无望

[4]的轮回;重义轻利的妓女:关于妓女的描述对于沈从文来说正是他健康善良的人格体现,他对处于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看重是很明显的。在这里,他有意识地为这一群被侮辱、呗损害的妓女鸣不平,挖掘她们心灵上的高尚、纯净的人性美。生活所迫不得已走上出卖肉体的道路,但她们灵魂仍在。在沈笔下并不是金钱与肉体的买卖关系,而是自然人性与诚实道德的至善至美。[8]

这些女性形象,沈从文把她们的性格刻画得自然、美好、惹人怜爱,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这种不平凡的美正是他湘西小说带给我们的独特享受。他以一个乡下人的视角观察现实社会,充分挖掘人性的美与丑,善于恶,许多人看不出他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广度,因为他坚持认为,中国下层人物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他们不单是一个物质的、社会的存在。他的笔带有着深厚的感情与地区偏爱,想在中国假设的单纯社会集团中找到希望,他了解中国穷乡僻壤的状况,饱含他全部的感情,抒写一种对理想湘西世界的理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湘西创作的一系列作品是沈从文有早期自卑与自尊的交错中找到的突破,以“乡下人”的独特视角理性地剖析社会,达到自我的超越,他畅游在自己构建的湘西世界中,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表达他对湘西的敬仰。最终能够扬名国内外,正是他不断超越自卑,超越自我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雄平.自卑与超越——沈从文创作心理浅探[J].湖南大学学报,2001,(4)

[2]姜欣.论沈从文湘西世界的悲剧意蕴[J].河南社会科学,2011,(19)

[3]刘洪涛、杨瑞仁.沈从文研究资料上[M]154,156,39.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5

[4]金介甫.沈从文传[M]45,88,168.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8

[5]向国成.沈从文自传[M]80,85.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6

[6]田青.拒斥与守望——沈从文《三三》文学心态寻踪[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9

[7]杨瑞艳.解读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J].辽宁师专学报,2005,(6)

[8]何山.沈从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解读[J].北方文学

[9]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边城传奇不奇[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2

自我超越作文

自我超越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

《自我超越》读后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自我超越》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自我超越》读后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gamebull”为你整理了“《自我超越》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推......

自我超越读后感

读完彼得·圣 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就好像向湖心重重地投入一粒石子,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认为与书中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为此有感而发,谈谈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

自我超越读后感读完《自我超越》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压力下,都不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激情,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我认为:自我超越是对自......

下载自我的超越3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我的超越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超越自我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