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_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5:55: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

【摘要】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处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很多交往冲突。在跨文化传播中,经济是一个影响其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文化霸权是跨文化传播中实际存在的现象。那么,文化霸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为具有独立文化历史的国家,应该怎样应对文化霸权?它们又该怎样建立文化自信?本文从影响文化传播流向的具体因素分析,并进一步探寻中国文化事业走向世界的思路。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文化霸权 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 走向世界

【正文】

纵观21世纪的今天,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民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种民主不仅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民主,也体现在各国在国际交往中所拥有的平等的外交地位。在这种平等的交流中,各国也不断宣扬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但是,全球化却也使得世界大文化背景正在日益形成。世界文化交流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的研究也会对各国怎样宣扬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文化圈划分与世界文化交流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2000个民族,世界上共有224 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有五个文化圈,分别为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和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西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主要是以白种人的居住地为主,包含欧、美、纽、澳等地。西方文化圈的共同特色,主要有:议会政治、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中产阶级为社会上的主要力量、物质文明发达、基督教的价值观仍为主流以及重视消费与享。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阿拉伯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文化圈的特色就是直到今日仍虔诚地保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阿拉伯文字的使用。东南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南部的闽达纳蛾岛等等。印度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圈的范围主要在印度半岛与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其特色就是表现在对梵文系字母的使用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上。斯拉夫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主要特色有:以东正教为其宗教信仰,使用斯拉夫字母,而在政治方面,在共产苏联尚未瓦解之前,因为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地区皆受其控制,所以都倾向极权专制,而且在经济方面实行共产主义,但这些现象已随著共产苏联的瓦解而有了改变,在政治与经济方面逐渐向西方文化圈结合、靠拢。

当代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形式多样,所涵盖的领域众多,细分来讲其表现形式有外交、商贸、教育、传媒等诸多行业。

二、文化霸权的表现及跨文化传播的流向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不对 等 性 的 传 播,这种不对等性是由不同国家、地 区 和 民 族 之间的不均速和不等速发展决定的。另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 是 国 际 政 治 交 往 不 平 等国际政治关系不民主;二 是 国 际 经济 交 往 不 平 等,国际经济关系不 公 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跨 文 化 传 播 是 一 种上层意识形态色彩很浓的传播形 式,必 须服务服从于国际经济交往,并 受 到 国 际 政治 的 强 烈 制 约。而 国 际 政 治、经 济 是 不 平等 的,所以跨文化传播中必然渗 透 着 文 化霸 权,跨文化传播的不对等性必 然 导 致 文化霸权。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 权 现 象,一 般是指文化传播强国与文化传播弱 国 之 间在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状况,即 引 进 文 化要素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 来 文 化对 本 国、地区和民族的影响大于 本 国、地区和民族文化对外国(地 区民 族)的 影 响的现象。

就内容方面的文化霸权现 象 来 看,西方传媒发达国家在 跨 文 化 传播 中 的 强 势,可在信息产品贸易、文 化 和语 言、西方传媒的强大国际影响力、跨 文化传播信息流的流向四个方面获得说明。

信息产品贸易。有关数据显示,美国作为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其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度每年都达600多亿美元,超过其他行业的出口额。其中电影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 据 世 界 电 影 市场 总 票 房 的2/3;电 视 节 目 占 世 界 总 生 产和制作 量 的 75%,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 目 总 量 达 30万 小 时 , 美 国 节 目 在 许 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占到60%---70%, 有 的占到80% 以 上.这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输 出 或 者 传 播, 更主要的是传播 一 种 生 活方式、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语言方面。今天中国拥有 3亿学 习 英 语 的 人,几 乎 相 当 于 20世 纪60 年代全世界说英语人数的总和,并 且 这 个 数字 在 未 来 的7 到10 年 内 还 可 能 翻 倍。然而许多在校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并没 有 引起 足 够 的 重 视,并且认为母语不用 学 也 能够会。这一现象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是不无关联的。

西方传媒的强大国际影响力。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霸 权 体现在其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向发展中 国 家传 播 其 自 由、民 主、平 等、人 权 等 观 念,宣扬 其 价 值 观,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 以 发 达国家的文化为标准,赋 予 自 己 在 全 球 化 中的 支 配 地 位,试图将他们的文化观 念 转 化为世界共同的观念。西方主流媒体凭借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及强大的传媒影响力,在 传 播 全 球 重 大政治新闻的时候,完全是从本国利 益 和 对外战略需要出发,时刻彰显着文化 霸 权。其主要表现有:标榜西方媒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根据意识形态偏见,随意取舍重大新闻选题;不顾客观事实,主观随意编造。

跨文化传播信息流的流向。信息一般都是由强势国家流向弱势国家,因为强势国家拥有发达的传媒力量。一些弱势国家难以掌握话语权,即对外宣传的机会很少,力量很薄弱。

三、建立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骄傲和自信的源泉。从先秦诸子百家、汉唐文化,到宋词元曲,从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到天文科学、农业技术,社会各领域的成就无一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瑰宝。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历史的过去,是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辉煌时代,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言而喻。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仍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近年来孔子热、汉语热的涌现,强化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展现所赢得国际的赞美与惊叹,着实提振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将来,中国传统文化也必然将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任何一种文化都对世界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正在以大国的身份迈向世界。与我国国力强盛随之而来的是我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以及我国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在各种世界的舞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人越来越自信的风采。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认识再认识,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坚信,现代化不应一定要建立在西方文明之上,在东方文明之下同样可以开辟出自己的社会发展道路。

四、中国文化事业走向世界的策略

发展中国家面对文化霸权现象也不是一味地不加 处 理地消极接受,无所作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和民族进行抗争的最好手段“是 强 身 健体 ”,通过提高自身整体实力 树 立 和 提 高自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市场的地位。在经济 上,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国家的 经 济 实力;文 化 上,强化文化主权意识,制 定 相 应的 文 化 策 略,对外来文化进行适 当 的 防御,保护文化主权和文化资源;在 对 外 策略 上,设法加大本国文化输出能力,提 高民族文化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 响 力,把握国际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另外,一个国家想要在文化事业上出彩,想要达到文化强国的目标,一味的宣扬本国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做到彰显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能吸收其他民族的主流文化,将文化产品打造成具有普世价值观念和世界各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产品。而这个过程中,则不能缺少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研究和其他民族性格的分析。能够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的能力也体现着一个国家文化包容的气度和现代化程度。在这一点上,我国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刘双 于文秀:《跨文化传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刘照娟: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霸权,新闻爱好者,2010(08)4.王静:试论文化自信的思维根基,天府新论,2012年第三期 5.刁潍:《文化自信——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的起点》《中国报业》,2011(02)6.刘颖:网络传播中的文化霸权,对外传播,2013(03)

文化霸权

媒介文化研究:读书笔记(二)反思全球化中背景下的“文化帝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3时07分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学文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姓名:马欣杰 学院:文法学院 学号20114120228班级:中文110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马欣杰,来自文法学院中文二班。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

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从“三”到“四”——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

下载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化霸权和文化自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