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半月评论】第19期:力戒“口惠民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21期半月谈半月评论”。
《半月谈》【半月评论】2009年第19期:力戒“口惠民生”
“民生”,这几年已经成了社会生活中分外响亮的“主题词”。政府出台“民生政策”之密集,媒体推出“民生话题”之深入,百姓关注“民生热点”之强烈,可谓前所未有。
如何使每一级政府的惠民之举,托起每一个百姓的幸福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的结待解。走进基层,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民生是个“筐”。看一看各地在抵抗金融危机中,接连推出的刺激内需的大手笔,看一看基层在跟进产业转移中,争相展示的招商引资的新路数,其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有多少是紧密呼应民众迫切需求的民生项目?生活保障、教育医疗、社会建设等投资究竟占了多少比重?一些地方向上汇报、对外宣传时,为了标榜自己的“高度重视”,竟然把高速公路、城市广场等基础设施投资都算作了民生工程。笔者记得当年采访过的南昌一位老市长讲过:现在的城市建设,一谈民生就是大广场、大剧院、大运动场,其实,平头百姓一年能进去几次?而背街小巷的路道,市民上班,上学,买菜,一天就得走几个来回,又有多少官员放在心上?
民生是个“秀”。“有粉搽在脸上”,这是许多官员的共通心态。就谈新农村建设,不少地方忙于撤并村庄,洗脚上楼,简单地将城市样式照搬进来,靠近路边的建筑,还要涂脂抹粉,配上白墙红顶。老百姓的谋生之道、生产方式还没有改变,就急着要在一个早上颠覆农民既有的居住文明和生活方式。于此,官员们有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视察的“盆景”,有了自己表功炫耀的“面子”,甚至还有了其中房地产开发的“实惠”,老百姓却尝到了难言的苦果。
多少惠农工程,因为作秀,最后成了浪费工程、瞎折腾工程。
民生是个“痛”。一些地方政府或盲目追求跨越发展,或急于拉动投资需求,或企图摆脱财政困境,提出加速城市化,让更多的百姓以承包土地换一纸户籍,尽快过上城市生活,享受公共服务,沐浴现代文明。但是,他们并没有换位思考:农民到城里买不起房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子女就学遇到困难怎么办?农村融入城市,应当是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的难得的机会,如何使这一机会变为现实?
还有最近接连发生的凤翔、浏阳和武冈等地重金属污染、中毒事件,致使当地老百姓水不敢喝,粮食蔬菜不敢吃,村庄陷入恐慌之中。想当初,村民们一再向政府反映问题,不断将污染企业抵制,当地政府官员,哪一个不是信誓旦旦拍着胸脯,对这些关乎子孙后代的民生需求做过坚定的承诺?
民生是什么?不是口号,不是标榜,它是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民生建设是什么?不是政绩工程,不是权宜之计,它是一种执政理念,一种发展方式,一种社会文明。
有人说:保民生还是要看发展,没有财力保障民生都是空谈。有道理,但未必尽然。财力固然重要,但比财力更重要的是理念,是一个地方坚守的发展基点。行政架构越来越庞大,政府大楼越来越气派,官员出行越来越高标,为什么就不能压缩下来用之于民生?一些地方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方面付出的经济和行政成本不断攀高,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根源于漠视民生诉求、激化社会矛盾。为什么不能从改善民生入手,去赢得更丰厚的和谐红利和更可持续的内需拉动?中央三令五申刺激增长的投资要向民生倾斜,向社会保障、百姓就业等倾斜,可是,在不少地方还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有人说:保民生还是要重考核,没有硬性指标民生很难落实。有道理,也未必尽然。考核不可或缺,但比考核更重要的是情怀,是共产党人执政的价值取向。现在列入政府部门考核的指标不断加码,“一票否决”的项目也过多过滥,逼得基层干部不堪重负,疲于应付,衍生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种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扭曲现象。显然,考核硬化还不是治本良方。
民生深处是民权。我以为,保民生最关键的,还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本位,坚持老百姓当家做主。尤其是针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基层政府出台的重大决策、财政预算和惠民工程,务须让百姓有信息知情权、利益表达权和决策监督权。民生工程,最后竟成了领导的政绩工程,地方的形象工程,能不跑偏、变形吗?我们总是抱着良好的意愿,想着去代替百姓,去包办民生,总是一味以政府的取向去代表百姓的需求,甚至以部门利益、集团利益去代表百姓的利益,能保证得到民众的充分认可吗?
当然,更具意义的是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公民素质的提升,是主体力量的成长,民主路径的拓展。只有在民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中,在权利与权力的法治契合中,政府的民生关怀才有更为深广的内容,社会的民生进步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各级政府要将“民生”真正落到实处,还是要更多一些民众情怀,更多一些民生导向,更多一些民主保障。
2008 ~2009【半月评论】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半月谈》2008年第1期 【半月评论】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
一、倾出“洪荒之力”,减贫1000万人文/李松2016年是我国向绝对贫困发起攻坚的开局之年,从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相继传来佳音: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
半月谈2014年第2期半月评论:乡村文明的明天是什么中国乡村正经历一场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型。“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在城市化、工业化浪潮中开始了加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城乡......
半月谈2012年第1期 半月评论心态也是一种力量我们经历了“更复杂”的2011,又迎来了“更严峻”的2012。我们是否还能保留一份清醒的定力,还能拥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弃浮躁焦虑而理......
《半月谈》2009年第14期【半月评论】筑牢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