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规训与惩罚感”。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读书报告
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他在青年时期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的大多数研究都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挖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的对现代理性话语进行自己反传统的批判;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全书分四个部分:酷刑、惩罚、规训、监狱,共十章。全书的论证脉络很清晰,作者在第一章就交代了书的意旨,其后各章是细致、连续的论述,最后一章对监狱的诞生作了总结。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酷刑中福柯开篇写的犯人的公开残忍的惩罚,给人以深刻且难以磨灭的印象,接着就是监狱生活的描述,使人们对监狱生活得到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通过对这两部分的描写,引发人的联想,使人们渐渐意识到一种改变,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惩罚从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暂时剥夺权力的经济机制。而它的转变仅仅用了八十年左右的时间。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公开的残酷惩罚,那种君主的报复具有专横,暴虐,用惩罚来取乐的特点,它颠覆了权利;这种报复应该停止;主张改革的法学家把惩罚视为使人重新获得权利主体资格的程序。这种主张是基于一种认为惩罚权力应属于整个社会,应具有预防和改造功能的功利主义观念。由这个共同的准则演变出两种迥然不同的组织惩罚权力的机制。一种是以障碍-符号为武库的表象技术学,即充斥着“惩罚符号”的“惩罚之城”;另一种则是以监狱为技术依托,具有强制性、肉体性、隔离、隐蔽的监狱制度。后者最终被广泛采纳。
第三部分规训,18世纪,在军队、学校、医院等领域诞生了一种支配人体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对人的控制与使用,将一种被称作“驯顺-功利”的关系赋予于肉体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与政治解剖学密切相关的纪律,而这些纪律要遵循分配艺术、对活动控制、创生、编排力量的原则。规训权力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这些都得益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它们在该权力特有的程序-检查-中的组合。在规训制度里,“个人化”呈下降趋势。科学-规范制度用度量取代了身份,用可计量的人的个性取代了值得纪念的人的个性。边沁的全景敞式建筑构成了规训权力的建筑学形象。其核心原则是:权力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全景敞式建筑的“可见一不可见”的机制成为一种秩序的保证。于是,以规训社会的形成为契机,巧妙而强制的全景敞式机制遍布整个社会,个人被置于了“观察”之下。
第四部分 监狱,它被称作是“彻底而严厉的制度”。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在它那里,惩罚权力不再敢公开显示自己,而是默默的组建一个客体的现实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惩罚将作为治疗而公开运作,判决将纳入知识的话语中。从现状及其效果来看,监狱是一种双重经济失误:直接的失误是它的内在代价太高,间接的失误是它没有消除过失犯罪,相反是在制造它。监狱表面上虽然“失败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偏离它的目标:确立一种公开的非法状态。过失犯罪这个被控制的非法状态是统治集团非法活动的工具。“监狱领域”的外围不断扩展,愈益远离严格意义的刑罚,以至扩散到整个社会机体从而形成了“监狱群岛”。这种“监狱机制”往往都行使着一种致力于规范化的权力,它的目的都是为了制造出受规训的个人。而这种监狱体制获取的成功的以及他的形成,实际上也标志着社会“监狱结构”的形成。这种技术是其他各种规训技术的一种集大成者,将各种规训技术联系在了一起的,并以它们为基础成为监狱的技术,因而这种技术又与其他各种机构形成了一种“监狱连续统一体”。例如社会中的学校、孤儿院、改造所、教养所、与慈善团体、工厂、救济院、女教养修道院相联系;工人住宅区与医院、监狱相联系。监狱成为中心,并围绕着监狱形成一个“监狱网络”,将每一个人都置入于各种机制的包围之中,并通过对个人监视和认识,确保对肉体的实际控制。让肉体处于无所不在的“纪律”的控制中,并创造和改进出各种相关的知识来强化规训,在规训当中对人进行位置的分割、行为的规训、将人变成社会权力关系网中的一点,然后使之符合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在通过与资本主义契合中,提高资本主义的转速,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
全书主要介绍的是规训社会。尽管那种公开残忍的惩罚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所面临的却是一种更为细微和繁琐的权力的惩罚。福柯的贡献在于,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伴随着统治而来的就有冒犯,而与之对应的就有惩罚,这一切都是包含着相当政治意义的。权力惩罚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是有所减轻,而是相反,权力在与其生产出的知识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将肉体置于其控制的网络当中,受到了更为广泛,更为细致入微的控制。对于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福柯并没有给我们指明,人何以获得自由?何以自我救赎?这谜底或许永远也不能解开,但或许可以,因为福柯已经为我们指出人的处境,接下来,人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从这被分割的、充满监视的网中得到解放。
规训与惩罚 论监狱执法中的证据锁定与保全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工作是严肃的执法活动,必须坚持依法、严 格、科学、文明、规范管理。证据是指能够证明罪犯违规违纪真实......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
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一、脉络(一)监狱所代表的是一个权力的场所(工厂、学校、军队、教养院)两个基本原则:最小代价---最大力;规训和惩罚无处不在、无人可逃1、规训(discipline:规......
《规训与惩罚》读后感作为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训与惩罚》的核心......
读《规训与惩罚》有感1972年至1974年间,米歇尔.福柯完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写作。当时正值法国极左翼运动的衰退阶段,而此前的几年,福柯一直积极地参与到法国毛派运动中,他甚至......